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时刻警惕假借区块链名义的违法犯罪

2019-11-02 06:17  来源:证券时报

    据媒体报道,苏州相城区人民法院近日审理了一起利用区块链概念开展诈骗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以准备发币、将来有巨大增值空间为借口,对几十名被害者诈骗达247万元。这提醒我们,在国家提出把区块链技术作为创新重点之时,要防止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有意错误解读政策含义,甚至假借区块链等概念进行诈骗活动。

    利用区块链不当谋财的行为分两种。一种是以区块链为噱头,发行各种“币”,营造庞氏骗局。这种无任何储备支撑的“币”本质上是一种传销的变种,但由于目前法律法规在这方面存在空白或漏洞,一些人以高科技为幌子诱人参加游戏,从他们手中轻易骗走大量的金钱。另一种是借助一些新概念直接进行诈骗,就像苏州这个案子里的诈骗者那样,利用发币这种时髦的概念骗人打款至其账户,然后连一个虚假的平台都不去建立。

    目前法律能直接惩罚的是后一种情况。对于前一种情况,只能依靠参与者自身对贪念的克服。不过,在区块链概念越来越火的情况下,不排除不怀好意的人会“发明”出更多新型的诈骗手段,如推销各种产品、各种投资等。对民众而言,面对眼花缭乱的概念和打着高科技名义的活动,只要是让你掏钱的,就要多一分谨慎。

    其实,国家把区块链作为创新重点,并不是要鼓励吹起各种虚拟经济的泡泡,也不是鼓励各种骗局。国家重视区块链技术的进步,最终是为了让它服务好实体经济。对那些扯虎皮作大旗的人,或者故意把经念歪的人,应时刻保持警惕。

    区块链技术传入中国已经好几年了,其相关的作用应该比较明显了,政策和法律的引导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政策制定者和司法机关有必要加强研究,让政策和法律及时跟上,告诉人们哪些能做,哪些绝对不能做。媒体则要态度明确,加强宣传。对公众来说,去掉一夜暴富的心理,才是防止成为受害者的最重要办法。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