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申建地铁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

2018-07-16 06:35  来源:证券时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进一步规范城市轨交建设,城市申建地铁、轻轨的门槛大幅提高。其中,地铁申建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应分别达到300亿元、3000亿元,较调整前各提高200亿元、20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43个已获地铁建设批复的城市中,乌鲁木齐、兰州、洛阳、南通等城市已不满足新规要求。实际上,在新规出台前,地铁申建门槛提高已有预兆,如内蒙古年初就表态叫停了包头地铁项目和呼和浩特地铁3、4、5号线项目。

    地铁申建门槛提高大致可归于两类原因: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按原有经济发展阶段划定的数值门槛需做相应调整;另一方面是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避免盲目的“地铁热”。其中,控风险的考量更能触及新规本质。

    当前,谈及地铁设站,必然带动周边房价上涨,地方政府就可以通过卖地筹集经费。在地方政府眼中,建设地铁既是一桩形象工程,也是一桩政绩工程,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城市不管是否条件具备,都争取上马地铁项目。

    然而,地铁的投入、收益是一项长周期工作,可能还要忍受长时间的经营亏损。如果说地铁前期的建设投入还能看得见、摸得着,后期的运营维护投入则堪称“无底洞”,现在不少城市的地铁运营每年还需数亿元财政补贴,加重了地方债务负担。特别是对于财政预算收入较低的城市,过度补贴将显著增加地方债务风险,有悖于严控债务增量、有序化解债务存量的原则。根据新规要求,将严格防范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或以PPP等名义违规变相举债。

    不过,地铁作为方便出行、缓解城市道路压力的重要交通方式,其发展同样不能因噎废食,在保证地方债务有序可控的前提下,重中之重是要改善地铁经营管理方式,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过渡。

    内地部分城市的地铁虽然实现了单条线路的盈利,但盈利基础与高票价、大客流相关,并不具备代表性,盈利模式也没有推广价值。参照香港等地的地铁发展经验,多元化经营或将是出路之一。

    就内地城市的地铁运营而言,传统的票务收入依然是重要收入贡献来源,广告、通信、商铺租赁、地产开发等多元化经营业务依然偏少。不过,从深圳地铁与万科合作探索“地铁+物业”经营,支付宝、微信支付抢食地铁扫码支付市场来看,地铁多元化经营已开始有所尝试。

    由此看来,地铁运营借由多元化经营并实现盈利,既实现了减轻地方财政负担的目标,不再是地方政府的“出血点”,也真正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造血点”。只有这样,申建地铁才能成为一件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的事情,而这也将进一步考验地方政府的管理智慧。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