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产经评论 > 正文

让半导体的新产能成为“造血泵”

2021-07-12 11:18  来源:证券日报网 李正

    李正

    近年,国内半导体企业在积极进行产能扩充,晶圆厂规模、封测效率等方面的产能供给速度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加之突如其来的涨价潮席卷了全球半导体市场,产业内产能较高的上下游企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红利。

    笔者认为,半导体企业扩产能的做法符合了市场规律,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加入产业发展当中,激发了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增长活力。

    虽然行业总体产值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但是半导体企业在积极扩张产能,提高“量”的同时,也需要清晰认识到“质”方面的问题。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高科技产业,半导体企业扩大产能需要从生产设计、购买设备、运行调试以及土建、施工用地等诸多因素及步骤共同推进完成,使得扩产能计划往往要经历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利用几年的时间去将原有的生产技术或产品进行复制,等到真正生产出来,在一个全球范围都在积极探索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时代,或许产品早已经历迭代升级。

    企业要避免这一问题,就需要从技术研发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在扩充产能的同时,将更多的自有专利技术运用到未来将要实现的产能当中,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值和独占性,以稳定未来的盈利预期。不能让新产能刚一落地就变成了“废产能”,要让新产能成为企业的“造血泵”。

    从外部支持角度来看,需要在宏观层面对半导体产业加以调控和约束,促使落后产能早日升级或淘汰,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制约产业发展问题。在资本市场层面,严格审核监管的同时,给予半导体企业足够多的包容,帮助有活力的企业渡过前期资本匮乏的难关,对于大多数已经上市的成型企业,给予那些“造血能力”强劲的企业更多的支持。

    放眼整个产业链角度来看,虽然扩充产能有助于增厚企业业绩,但也应着眼于全球产业链的发展趋势,避免闭门造车,沦为全球工厂的角色。

    同时,国内企业在第三代半导体的研发、制备、利用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第一梯队的实力,而为了避免再出现被外国技术“卡脖子”的情况,还应聚焦产业链中的光刻机、光掩膜和光刻胶等一系列关键配套技术环节,争取早日实现同步突破。

(编辑 张伟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