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艺融
5月17日至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在“主题讨论八: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环节”中,与会嘉宾们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见解,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总体而言,金融赋能科技创新需要从政策支持、技术应用、风险管理和人才培育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更加有效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机构需加大创新力度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认为,产业互联网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也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
“金融科技3.0阶段的核心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从而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黄奇帆表示,产业互联网能够将制造业与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如技术开发、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深度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集群。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评估中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从而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创新应聚焦于产业互联网,推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科技型企业面临的主要痛点包括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高、害怕发生事故导致设备损失等。”金融壹账通银行事业部总经理、中小银行联盟秘书长贾燕菁表示,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对企业的实时监控,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产品的创新也至关重要。贾燕菁认为,金融机构需要开发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如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模式也需要不断突破。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署理院长郭健表示,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
郭健还提出,金融机构需要与科技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定制化的金融方案。同时,金融和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未来需要培养具备科学家头脑、企业家素质和创业者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新兴技术发展
为创投行业带来新机遇
创投机构在助力科技企业跨越“死亡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创投机构如何更好地发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作用,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倪泽望认为,从创投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创投机构、创业企业都是在大的产业变动时有大发展。当前,在新的产业洗牌的时代,创投机构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创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对创投行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从政策面来看,国家层面对创投机构的支持带来更多利好。今年5月14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7部门在联合发布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表示,政府引导基金在科技创新里承担着重要角色,能够解决科技创新资金链中最重要的但是又没有人愿意投的部分。政府引导基金可以通过设立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在壮大耐心资本的同时,也要进一步营造创投行业的赚钱示范效应。倪泽望表示:“要支持行业发展,首先得让行业能赚到钱。”他建议,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长期资本进入到创投行业,包括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甚至是银行理财等;同时,在国有基金的考核和问责方面予以更大的宽松,鼓励更多的长期资金作为LP进入到创投行业。
马蔚华也提到,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风险容错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投早投小”,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转化。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