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专访毕马威林伟:公司治理是ESG核心 三者有机统一 缺一不可

2021-11-11 16:15  来源:证券日报网 李春莲 许伟

    本报记者 李春莲 本报见习记者 许伟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理念愈发受到关注。日前,毕马威中国环境、社会与管制ESG主管合伙人林伟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的专访,就ESG的内涵与监管趋势进行了分享。

    公司治理是ESG战略基石

    在S(社会)领域,应把目光聚焦在以人为本和构建繁荣这两大维度。林伟表示。前者主要针对雇佣和员工层面,主要是企业本身以及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员工队伍。一方面,涉及就业的公平性,员工的包容性、多样性;另一方面,涉及生产过程当中的健康与安全的考量以及企业给予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而构建繁荣,需要我们关注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它能不能造血,如果现在不能,未来能不能?企业的经济效益,除了赚钱能力以外,它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企业对科研创新的投入也是重要的因素。因为这些也是为了未来发展的动力。这是我对S的理解。”

    至于G(治理),林伟认为,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层面,也体现在公司的道德行为准则,以及公司对长期利益的关注,不是兼顾短期利益,而是看短、中长期利益。

    在林伟看来,公司治理是ESG的核心和战略基石,只有通过强化公司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持续改善,实现行稳致远。ESG这三大方面可谓三位一体,不可区分。企业要把ESG的理念植入到企业的战略,在董事会层面明晰董事会的职责,同时建立起相配套的治理管理架构,以及建立相配套的机制、体制以及系统。

    目前,许多企业开始编报ESG报告,在此之前,CSR(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具有成熟的披露实践。如何看待ESG与CSR两者的关系?

    林伟表示,尽管ESG和CSR所覆盖的范畴和议题有很大的重合度,但是两者在源起、目的、受众、和侧重上都有所不同,并非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CSR源自“三重底线”理论,认为企业的行为不仅要考虑经济底线,还应当考虑社会底线与环境底线,更多体现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自主自愿的责任精神,其内容可以较大篇幅的侧重在公益事项和社会担当,在企业品牌宣传和形象塑造方面发挥作用。ESG源自监管部门的合规要求,强调量化信息的披露和管理层职责,其受众群体更多的是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用于衡量企业在ESG领域的合规性、绩效表现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呼吁建立ESG披露规范

    随着公众意识的觉醒,投资界也开始将ESG理念纳入投资框架,并陆续推出了相关的产品。

    目前通行的ESG评价体系有哪些?相关的评价指标是否都可以量化?

    林伟介绍称,基于ESG评价,投资者可以通过观测企业ESG绩效,评估其投资行为和企业(投资对象)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当前全球较为知名的ESG评级机构包括MSCI、道琼斯、汤森路透、富时罗素、MorningStar等。国内的ESG评级机构起步较晚,当前主要包括商道融绿、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和讯CSR测评体系、商道纵横MQI指引等。

    而提到量化指标,林伟表示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港交所自2020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新版的《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指引》,港交所ESG指引在环境和社会两大范畴下12个层面都设置了可量化的KPI数据指标。应当说,ESG强调披露信息的可量化和可衡量。

    同时,林伟坦陈,目前并非所有ESG维度都能够量化考察。目前,港交所在E和S方面有12个层面有量化的指标,但是治理方面比较难量化。比如董事会要有相应的监督责任等等,这些涉及道德的指引,比较难量化一些。

    同时,林伟提示称,虽然全球在ESG投资理念上已经形成较为一致的原则和指引,但在ESG评级体系上,由于评级方法、评价指标、以及基础数据等维度的不同,同一家公司、同一时期、不同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谈及A股市场,林伟表示,A股上市公司中的某些企业,特别是高排放行业,监管会就环境方面指标有针对性的披露要求。到目前为止,A股强制性的ESG披露规范还没有建立,但是他相信这个规范会出台。

    “国际会计准则工会已经宣布成立ISSP,也就是国际可持续标准工作,要把全世界在用的跟气候、跟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披露准则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国际通用的标准。我国财政部会计司也在积极参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要求也会变成我们对A股、对国内上市公司的要求。”林伟如是总结。

(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