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潇
“今年公司将‘弹性定价’向全行业‘开源’,希望通过开放共享的方式,与业主共建服务新标准。”8月19日,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物云”)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相信随着更多同行参与,“优质优价”的消费理念将逐步成熟,物业费价格机制会得到正向的反馈。
今年上半年,在物业行业普遍遭遇规模瓶颈等多重挑战时,万物云交出了一份稳健且有亮点的半年答卷。
万物云发布公告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1.4亿元,同比增长3.1%,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10.8%至13.2亿元,核心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盈利质量进一步提升。
核心业务韧性凸显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包括住宅物业管理服务、物业及设施管理服务以及BPaaS解决方案业务的循环型业务是万物云业绩稳健增长的压舱石,报告期内循环型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5%至163.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攀升至89.9%;实现毛利21.1亿元,同比增长8.8%。
8月19日,在业绩会上,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向《证券日报》等媒体表示,公司住宅物业管理业务的毛利率保持相对合理且稳健的水平,体现了该业务的现金流属性和长期可持续性。相比之下,科技服务保持较快增长,毛利率达到37.7%,显示出较高的盈利能力。居住资产相关业务(包括租赁、买卖、维修及装修等)则在22.3%的毛利率水平下实现了近40%的增长,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去年开始,万物云积极调整战略,主动压缩开发商业务及其他非核心业务。开发商关联业务收入占比降至6.5%,核心业务收益增幅与开发商业务降幅之间的“剪刀差”开始呈现。
中指研究院物业事业部研究副总监彭雨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物业行业持续调整的背景下,万物云营收、毛利、净利润均实现增长,核心净利润同比涨幅超10%,表现亮眼。此外,关联业务收入占比降至6.5%,显示出公司业务独立性持续增强,彰显头部企业韧性与潜力,极大提振物业行业未来发展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价格敏感度攀升使业主对于降价的诉求凸显,部分城市出现物业费降费潮。为解决这些问题,去年12月份,万物云推出弹性定价模式,将服务和价格的选择权交还给业主,用“质价相符”原则回应行业困局。目前该模式已成功在重庆、青岛等多地落地实施。
在业绩会上,万物云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何曙华亦向《证券日报》等媒体表示,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业主对物业的服务品质和价格的关注度显著提升,部分地方政府顺应出台相关物业费价格政策,物业行业正在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速”。
“公司推出的‘弹性定价’并非鼓吹物业费降价,而是通过服务透明化实现‘质价相符’,在保障物业公司合理盈利的同时,尊重业主的合理诉求。今年在重庆落地的相关项目,物业费收缴率提升20%。”何曙华表示。
发展与分红并举
在现金流方面,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万物云现金资产达114.6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加20.5亿元,财务状况保持稳健。为回馈股东,万物云以11.0亿元作为派付股息总额,用于2025年中期股息分红,年化股息率约9%。
“公司明确‘发展优先、兼顾回报’的原则,中期拟派息11亿元,折合年化股息率约9%,在行业内具备竞争力。剩余资金将重点投入‘三个升级’方向,实现投资未来与股东回报的平衡。”万物云管理层表示。
具体来看,三大升级方向,一是从传统的物业服务升级为提供资产服务和数据服务;二是升级蝶城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升级AI和科技能力来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并实现对外输出。
不过,万物云管理层亦表示,实现“三个升级”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内生增长,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并购。在此背景下,未来钱会花在三个“刀刃”上。第一,有选择性地开展投资与并购,重点锁定在公司能力覆盖范围内的同业并购,以提升整体协同效应;第二,打造标杆项目,尤其是在设计改造类的城市基础消费设施领域,通过示范效应引领行业发展;第三,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成为公司发展核心驱动力。
“当然所有的投资,我们都会严格的把关,我们要求所有投资都要达到行业合理的回报水平。投多少以及怎么投,我们都会有明确的判断标准,确保公司的现金流相对安全。”万物云管理层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万物云提出H类真人、R类机器人、A类智能体的三类员工协作模式。经过半年多AI应用建设,各类AI智能体已在公司内部纷纷涌现。今年7月,首批6名AI员工完成转正答辩正式上岗。同时,万物云GC平台也升级2.0版本,实现多种RAG与MCP升级,以及多AI agent员工协作。
“尽管AI已经成为时代答案,但企业仍需清醒地意识到,业务侧的应用AI不能一厢情愿,必须与客户需求、服务感知相结合;也不能陷入技术自嗨,必须积极与行业、学界交流。”朱保全表示,企业在内部技术应用上拥有决定权,也更适合作为全面AI变革的起点。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