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炎涛
10月28日晚间,中国中车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中国中车实现营业收入542.66亿元,同比增长10.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8.97亿元,同比上升17.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46亿元,同比增长28.39%。
2022年以来,中国中车克服疫情对铁路客运持续的不利影响,经营业绩逐季回升,前三季度,中国中车实现累计营业收入1355.63亿元,同比降低6.16%,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0.27亿元,同比降低6.71%,降幅均较上半年明显收窄。
2022年1-9月,中国中车新签订单约17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6%。其中国际业务签约额约2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8%。目前,中国中车已在全球布局18个海外研发中心、83家境外机构,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六大洲112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示着中国铁路、中国制造、中国装备的良好形象。
目前中国中车的主要业务包括铁路装备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新产业业务、现代服务业务。
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中车铁路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7.05亿元,其中机车业务收入153.04亿元、客车业务收入19.72亿元、动车组业务收入151.06亿元、货车业务收入143.23亿元。
在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方面,中国中车紧抓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新机遇,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发挥装备制造、业务组合、产融结合等综合优势,聚焦智能交通、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向服务、机电总包、运维等领域拓展。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中车的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的营业收入达345.86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中车的新产业业务也稳步发展,并成为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前三季度,新产业业务营收487.28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保持稳定。
其中,机电业务不断完善技术平台和产业链建设,面向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关键系统、重要零部件等加快专业、规划化发展;新兴产业业务亦积极强化资源配置,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已形成以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为重要增长极,功率半导体器件、新能源汽车及船舶电驱、环保、工业数字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业务为重要增长点的新兴业态。
(编辑 何帆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