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吴晓璐 毛艺融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财政政策需要加力提效,不仅需要扩大政府支出规模,还要优化支出结构。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 吴晓璐/摄
刘尚希表示,从宏观层面来看,要适当提高赤字率,扩大债务规模,扩大政府支出规模,进而促进国民收入水平提高。
“但是,钱怎么花,是用在投资上还是消费上,还是直接转移支付给居民,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刘尚希表示,这涉及体制机制的问题。
“比如,从空间来看,人口的空间分布是变化的、动态的,因为人口总是在流动,家庭在迁徙,从星罗棋布的零星、分散状态向积聚、集中的空间形态转变。如果简单按照传统的地域观念来配置财政资金,在人口净流出的地方花很多钱,可能会出现区域公共服务过剩的情况,导致资源错配,所以要根据人口的空间形态变化进行调整,优化资源配置,避免空间错位。”刘尚希表示,要纠正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做到“钱随人走”,进而实现“公共服务随人走”。
此外,刘尚希认为,“花好钱”也涉及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体制机制的改革。比如优化教育、科技、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就涉及教育、科技、医疗体制改革。
“调整支出结构,在财政上只是一个数据的变化,但是反映在体制机制上,涉及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责职能,以及中央和地方上下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调整和优化,只有优化事权分工,做到责权匹配,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效果。”刘尚希表示。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