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互换通”上线两周年运行平稳 交易量稳定增长

2025-05-14 23:4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琪

    2025年5月15日,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迎来运行两周年。作为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一个新里程碑,“互换通”上线两年来运行平稳,交易量稳定增长。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汪大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互换通”机制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这不仅提升了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价值,还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投资者地域分布多元化

    “互换通”初期先行开通了“北向互换通”,即中国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经由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在交易、清算、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

    “互换通”一上线便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上线首日,20家“北向互换通”报价商与27家境外投资者通过交易中心系统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62笔,名义本金总额82.59亿元人民币。

    两年来,“互换通”运行平稳、交易量稳定增长。《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债券通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清算所公布的数据统计,2024年全年,累计达成交易6328笔,名义本金总额36595.99亿元,累计入市境外投资者74家;今年以来截至3月末,累计成交2636笔、名义本金总额约14124.16亿元,累计入市境外投资者79家。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互换通”的境外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投资者的地域分布也日趋多元化。汪大海介绍说,不仅中国香港、新加坡的投资者积极参与,来自中东地区和韩国等地的投资者也已经通过彭博成功开展了“互换通”交易。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互换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对冲利率风险,从而增强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信心和意愿。同时,“互换通”也增加了境内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的深度与流动性,推动相关产品的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此外,这一机制还强化了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两地金融市场的联系和融合,提升了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机制安排不断优化

    两年来,“互换通”的机制安排也在不断优化。

    2024年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对“互换通”机制进行三大优化,包括丰富产品类型,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完善配套功能,推出合约压缩服务及配套支持的历史起息合约;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同步推出其他系统优化和优惠措施。

    去年12月份,香港交易所发布公告称,港交所旗下香港场外结算公司自2025年1月13日起,接受境外投资者以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北向互换通”抵押品。

    根据公告,新增的合资格抵押品可用于支付“北向互换通”交易的初始保证金,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香港交易所表示,这项优化措施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吸引国际投资者持有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助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展望未来,王有鑫预计,会有更多境外资金流入中国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庞大,已位居世界第二,为境外机构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国际主流债券指数,且权重逐步提升,这吸引了大量跟踪指数的被动资金流入。此外,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保持较快增速,加上我国持续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优化境外机构入市流程,这些因素更加提升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