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5月份已有57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 大多涉及财务造假、重大诉讼等

2024-05-23 00:47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孟珂

    Wind统计显示,截至5月22日记者发稿,5月份已有57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含*ST或ST)。

    记者观察发现,这57家企业大多涉及非标年报、财务造假、重大诉讼等,其中有28家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占比较大。例如,由无风险警示转变为*ST的公司——*ST龙宇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超华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和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体现出监管层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决心。同时,将存在财务问题、管理不善的上市公司及时标识出来,为市场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长期来看,将推动上市公司注重自身的管理和业绩,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反映了当前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一种体现。

    “综合来看,绝大多数被ST公司存在财务问题,如连续亏损、净资产为负、营收不过亿元等,这些问题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不佳,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刘祥东表示。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等行为严加监管核查,对已存在事实违规的企业及时标识ST或*ST,为投资者提示潜在投资风险,这反映了监管层愈加重视A股市场的交易秩序,致力于最大化保护投资者的切实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被ST并不必然走向退市,个别问题整改高效的企业仍然可以“摘帽”。Wind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有2家公司由*ST成功蜕变至不再被给予任何风险警示;3家公司由*ST调整为ST。

    对此,田利辉表示,相较于“戴帽”上市公司数量,“摘帽”上市公司数量显得颇为稀少。投资者不再盲目追捧“壳资源”,而更注重企业的内在价值和长期发展潜力,“壳资源”的炒作明显降温。

    4月12日发布的新“国九条”明确,进一步削减“壳”资源价值。加强并购重组监管,强化主业相关性,严把注入资产质量关,加大对“借壳上市”的监管力度,精准打击各类违规“保壳”行为。

    在监管利剑高悬之下,“退市警报”频频鸣响。当前A股投资生态正在发生积极改变。

    据记者统计,从触及退市指标来看,年内已有13家公司触及面值退市指标,远超去年同期。

    吴丹表示,新“国九条”出台后,A股深化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同时,退市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对业绩表现持续不佳、财务造假、僵尸空壳等触及退市红线的劣质上市企业,加速执行出清,提升A股新陈代谢机能,优化市场生态,这对资本市场良性循环发展有重要意义。

    刘祥东认为,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投资者风险意识的提高,一些业绩不佳、管理不善的公司难以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带来的结果是股价持续下跌,最终触及面值退市标准。

    “面值退市公司数量增多是监管力度加强、投资理性提升和‘壳资源’价值缩水的结果。投资者更为理性,促进了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田利辉表示,这种趋势对于市场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市场的整体质量,优化资源配置,让优质企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另一方面,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引导投资者更加注重企业的基本面分析和价值投资。此外,助力推动市场的长期发展,提高市场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