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供链 有效规避全球脱钩断链风险

2024-04-02 15:26  来源:证券日报网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鲁东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首位,这意味着未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需要新质生产力助推。

    新质生产力不是既有生产力修补式的调整完善,而是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为核心的生产力体系重塑,这就要求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尤其要集中创新资源在优势产业领域实现强链补链。

    在过去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主导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控制着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许多国内企业只能利用成本优势承接国际加工制造环节的转移,导致产业表现出被动接受、低端嵌入和规模扩张的特征。在新发展格局下,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就需要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变革,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我国在关键技术创新、路径模式探索、产业链价值链治理和产业生态构建方面提供宝贵的机遇。

    数据显示,当前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个人计算机、手机、太阳能电池板等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这些优势产业领域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2023年,体现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的装备制造业出口13.47万亿元,“新三样”所代表的新兴产业处于并跑乃至领跑位置,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赛道上形成一批具有全产业链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国内方面,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海外方面,中国汽车“走出去”模式,由产品出海向产业链出海模式转变,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也纷纷紧跟车企实现海外业务扩张,深度嵌入全球汽车产业链中。

    与此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让传统产业与新产业协同发展,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全新生产力。因此,我们要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智赋能、让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向价值链高端跃进。

    以数智赋能为例,我国传统产业正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目前已经建成60多家“灯塔工厂”,占全球“灯塔工厂”总数的40%。同时,培育了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在此基础上,我国正在持续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的数智化改造和升级,致力于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这将有助于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产业链布局,推动我国产业链有效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编辑 张伟)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