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疏堵并举 多地努力化解债务风险

2020-09-11 06:39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日,多地披露债务化解相关做法,展现出多措并举化解债务风险的积极态度,但个别地方被发现仍存在违规举债、违规担保等问题。专家指出,应疏堵并举,加强、改进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更好地把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

    出台针对性措施

    四川日前发布的报告称,积极争取将四川部分地区纳入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隐性债务实施借新还旧,强化违法违规举债责任追究。

    贵州、云南、湖南、甘肃、内蒙古、辽宁等地部分县市已纳入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即地方政府利用债务限额空间,适当发行置换债券,用于置换部分确需财政资金偿还的存量或有负债。

    除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外,湖南将设立省级债务化解基金,清理整合350家融资平台。贵州相继出台地方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实施方案和14条具体化债措施等一系列债务管理制度。

    部分地区存在隐患

    有一些地方披露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一是存在债券资金闲置问题。例如,四川披露,有275.58亿元新增债券资金由于项目准备不充分或停止实施等原因而未使用,其中141.82亿元闲置超过1年。

    二是债务化解压力大、偿债风险高。例如,甘肃介绍,7个市县债务化解任务占当年财政收入比例较高,债务化解压力较大;有的市交投公司、担保公司的债务按期偿债风险较高。

    三是未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广东发现有5个市、22个县未建立地方政府债券管理配套制度,有9个市未建立债券项目多部门协商入库工作机制。此外,有部分地区存在违规举债、违规担保、未按规定程序报批等问题。

    绝对规模仍在增加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面临一定压力,合理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是应对冲击、恢复经济的重要做法,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维持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债务规模继续扩大使一些地方面临更大偿债负担,防范债务风险不容掉以轻心。

    “当下各地平台已开始积极偿债,有息债务总规模增速在下降,但绝对规模依然在增加,并且建设支出压力较大,总体债务压力仍存。”天风证券研究团队称。

    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明确,财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组织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状况,对债务高风险地区提出预警,并监督化解债务风险。业内人士表示,相关规定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债务管理,加强各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切实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