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货币互换总额超3万亿元 未来还将与三类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2018-11-01 11:00  来源:证券日报网 苏诗钰

    本报记者 苏诗钰

    上周,中国人民银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4000亿日元,协议有效期三年。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维护两国金融稳定,支持双边经济和金融活动发展。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日本以外,此前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共38个,其中仍然有效的协议共31份,总金额已超过3万亿元(据央行统计,截至2017年底为30240亿元人民币)。相关国家或地区既包括俄罗斯、巴西、阿根廷、泰国、埃及、土耳其、尼日利亚等新兴经济体,也包括欧洲央行、瑞士、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经济体。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有20多个。

    王青表示,政府间货币互换协议有利于我国与其他伙伴国央行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在紧急情况下相互提供流动性支持,共同应对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其次,在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元波动加剧背景下,中国与一些贸易关系密切、急需资金的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可以让这些国家用人民币购买我国商品,降低美元汇率波动风险。这将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所带来的风险。最后,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可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在货币互换协议鼓励下,人民币贸易结算将会越来越普遍,也会有更多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后者还会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持续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国内资本市场。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签署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代表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货币互换协议签署国,对于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币值稳定、自由兑换程度都有比较高的认可度的重要,而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提升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人民币资产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和除美国之外的大多数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未来更可能与各国央行扩大货币互换协议的规模,拓宽货币互换协议在常规贸易结算中的执行比例和规模,而不仅限于作为应急外汇储备的作用。

    王青表示,下一步我国可能会重点争取与三类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首先是与我国贸易投资关系较为紧密,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这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扩大我国出口市场,规避美元波动风险,以及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有直接意义。第二类是未来离岸人民币中心所在国家和地区,以及将来可能大幅增加人民币储备的国家和地区。这对保障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以及稳定人民币汇率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类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进口来源国。通过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推动能源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将有利于对冲能源进口相关风险,维护我国能源安全。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