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五一”假期10余场音乐节开唱 狂欢背后盈利难仍是困境

2018-05-02 01:02  来源:证券日报 陈炜

    编者按:“五一”小假期结束了,文娱市场表现几何呢?数据统计显示,4月29日至5月1日期间,国内电影票房总收入同比下滑5.9%。今日,本报聚焦“五一档”电影、音乐等文娱市场表现,以飨读者。

    ■本报见习记者 陈炜

    每年的4月底5月初,都是音乐爱好者的盛会,仅“五一”期间,就有十余场音乐节扎堆举办,成为了假期经济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户外音乐节仅有24场,但在去年,这一数据已变为了269场。国内音乐节市场,也被看成是从“一家独大”、“三足鼎立”,发展到了如今的“百家争鸣”。

    但与之相伴的,则是阵容同质化、现场体验不佳等弊病正逐一显现。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音乐节真正能实现盈利的只有20%,大部分仍处于亏损状态。而在经历了跟风生长和野蛮发展后,音乐节市场正逐步发展成品牌化经营,以摆脱当下“赔本赚吆喝”的困境。

    在他看来,音乐节的下一步是细分人群和场景升级,“资本其实一直看好音乐节市场,但行业经过洗牌也需要进入区别化的阶段”,尽管有些音乐节较为小众,但其目标受众均为纯粹的深度爱好者,反而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因此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音乐节扎堆开唱

    据《2017年中国音乐节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共举办音乐节269场,同比增长33.8%。用户获取音乐的来源除视频节目、音乐APP和网站外,音乐节的占比达到了45.4%。

    仅从草莓音乐节公布的一组数据来看,2017年其在12座城市搭建了43个舞台,共有540余组音乐人参与,约95万人赶赴现场,1亿人观看直播。

    风口之下,国内音乐节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仅在“五一”前后,就有包括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EDCCHINA、格莱美音乐节、长江国际音乐节、江苏咪豆音乐节等十余个音乐节“撞档”。

    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北京草莓音乐节和太湖迷笛音乐节,二者时间均为4月29日-5月1日。从演出阵容上,草莓音乐节请来了窦唯、蔡琴、田馥甄、朴树、赵雷;迷笛音乐节则力邀崔健、李志、SOAB等加盟。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小音乐节的扎堆举办,阵容相似、风格雷同的问题逐渐显现。

    有音乐爱好者私下向记者表示,音乐人“赶场”出现在不同音乐节舞台上,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差异化和品牌优势无疑成为了胜出的关键。

    事实上,细分类音乐节正逐步走向市场。电子、动漫、二次元、科技等成为音乐节新的关键词。其中,Bilibili所举办的二次元音乐节,在去年已吸引了近两万人购票观看。

    面临盈利考验

    风光背后,音乐节市场的盈利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据了解,哪怕是名气最大的迷笛和草莓,在初期也并未实现盈利。大品牌尚且如此,小品牌的处境可想而知,在业内看来,大部分音乐节都是一场“盈利难”的热闹生意。

    据了解,万人以下的小型音乐节,单日成本在200万元左右;而万人以上的大型音乐节,单日成本在500万元左右。除场地租金、舞台搭建、安保、人力费用外,艺人的演出费用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相关业内人士透露,艺人费用是成本中最不可控的部分,大型音乐节通常会举办3天-5天,所邀艺人一定不会重复,而参演艺人的分量,往往能成为提升品牌的利器和宣传重点。

    而在高成本的压力下,各大音乐节面临着盈利的考验。

    从门票来看,今年的草莓音乐节现场单日票为400元,早鸟三日通票为620元;迷笛音乐节现场单日票价为280元,预售通票550元。这样的价格与普通演唱会门票相比,显然并不高。

    不过,票务早已不是音乐节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其绝大部分的收入来自广告赞助。

    以EDCCHINA为例,记者在其官网了解到,此次音乐节的赞助就有12家,包括百威、怪兽充电、腾讯视频等。而草莓音乐节的海报也显示,其合作品牌有十余家,包括大众进口车、佳能等。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花椒、陌陌等品牌出现在多个音乐节的合作名单中。其中,迷笛音乐节的媒体支持列表突破了30家,网络直播平台近20家。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为音乐节提供了新的变现之路。包括腾讯、优酷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大力推进的现场音乐视频直播,成为线上线下互相导流的新途径。

    在他看来,音乐节的规模与品牌不是一下子做起来的,需要时间沉淀,逐步强化安保、组织等各方面的运营协调能力。在引入海外音乐节品牌和艺人打开市场的同时,积累和借鉴经验,运用到培养本土化项目和艺人层面,才能降低演出成本,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