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谨防人工智能产业大而不强

2019-11-30 00:49  来源:证券日报 刘学智

    ■刘学智

    有人说,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并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此,笔者持有谨慎态度。虽然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前景非常看好,必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但就目前而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仍未明显显现。

    首先,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和风投基金热衷于投资人工智能不假,但直到目前真正量产盈利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背负巨大的融资成本,人工智能领域能否全面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仍存在不确定性,有分析机构认为至少要30年以后。

    其次,很多抱有极高热情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其实是门外汉,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可能有限。例如智能汽车领域,很多非汽车制造企业涌入,无论是做网站、组装手机、造电器这样的跟制造技术有搭边的企业,还是盖房子、卖衣服、种粮食等与制造技术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都在吸纳巨资投入。就像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滥竽充数让人摸不着头脑,其中不乏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

    再次,当前把人工智能上升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言过其词。目前人工智能所处的阶段是数据、算法、计算力等领域积累整合,简单来说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和延伸。电子计算机诞生于上个世纪的二战后,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因此,目前所谓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建立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上,更像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延伸,并未看到超脱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内涵的东西。

    对于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状况,就像中国经济发展一样,有观点认为中美两国并驾齐驱,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人工智能企业来看,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位列全球第二,规模非常庞大。从互联网企业来看,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美国占了6家、中国占4家,似乎处于垄断地位。从融资来看,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在2019年上半年共获融资超过478亿元,资金吸附能力极强。似乎看上去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确很强大。但从质量上来看,可能要打一定折扣,似乎已经出现大而不强的状况,这需要警醒。

    一是基础硬件生产能力不足。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庞大,主要集中于应用领域,而在基础硬件大量投入的企业较少。根据相关研究,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语音类技术、视觉类技术、行为类技术等的应用方面,占比达85%以上。而GPU/FPGA、神经网络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硬件以及核心软件生产类企业不足15%,整体竞争力也比较低。

    二是开展智能芯片研究的核心企业严重不足。在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中,开展芯片研发的企业占比不到2%,这与全球领先地区的差距较大。某研究机构调研了全球前24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其中有17家是国外的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它们拥有40万件专利,每家企业平均2.35万件。剩下的7家是中国的企业(包括港澳台),拥有的专利数量是5.5万件,每家平均只有0.78万件,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很大。在这7家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当中,走在前列的是华为和中国台湾的联发科。如果把这两家企业去掉,剩下的5家中国企业规模小的可怜。

    三是专利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明显短板。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总数量方面与美国有差距,但落差并不太大。但是中国人工智能专利参差不齐,基础研究方面差距较大。美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远远走在前面,掌握了大量核心专利。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倾向于应用端研发,基础核心领域成了短板。并且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申请的专利中有90%以上是国内专利,并不是全球性专利。

    四是运用于制造业的人工智能较少。从人工智能最终用途定位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定位于商业消费领域,比如市场营销、金融服务、健康保健等等。而运用于制造业提升的人工智能投入占比不足1%,为制造业赋能型人工智能平台严重匮乏。因此,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并不匹配,很难有效帮助制造业在研发、工艺、流程等方面提高。这与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目标是相悖的,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及预期。

    五是部分人工智能投资泡沫有所显现。从2014年到2018年,人工智能投资领域发生了126起退出事件,占同期投资退出事件的大约1/20,很多VC/PE投资人都掉进了坑里。部分人工智能产业泡沫已经较为明显,典型的是自动驾驶领域,人脸识别技术也有过度资本追捧的迹象。不过,在疯狂投资之后,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必将是优质选手。

    (作者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