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地方国资驰援 能否拆掉“双雷”

2018-10-17 05:43  来源:证券时报

    治理过度股权质押,治本之策是抓紧时间重新修订股权质押规则。

    深圳国资数百亿资金“拆雷”股权质押的消息,让深圳本地股集体暴动。地方国资接盘民营企业股权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迄今为止,包括深圳在内,山东、福建、四川、河南等十余个省市的国资,均已下场接手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提供流动性支持。

    目前A股市场可以说有两只显而易见的黑天鹅,就是过度股权质押和债务违约潮。这两颗“雷”已经显化,已经不是隐性的灰犀牛了。先来看一下过度股权质押,截至10月12日,市场质押股数6361亿股,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本接近10%,市场质押市值5万亿元。其中大股东质押将近6000亿股,占所持有股份的7%。9月以来,已有16家公司发布了25份关于股权质押的风险公告。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大股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共有近160起,截至9月27日,共有24家将部分股权转让国企。

    债券违约潮可说是目前A股的第二颗雷。自7月份以来,债券违约呈高发态势,到9月26日,三季度单季已有22家企业的48只债券违约,涉及的债券余额约491亿元。

    可以说,地方国资接盘民营企业股权对当前市场来说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流动性支持,一些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可能马上变成僵尸企业,影响市场稳定。但地方国资并非救世主,很多情况下也没有托盘、救市的能力。正像媒体报道的,国资入股后,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危机暂时解除。但相对于股东股权质押风险,从维持经营稳定的角度,如何化解上市公司本身的流动性压力和风险,显得更为重要。部分债务危机已暴露的上市公司计划引入国资之后,其债务问题至今仍未能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从根本上拆掉股权质押和债务违约“双雷”?

    治理过度股权质押,治本之策是抓紧时间重新修订股权质押规则。其一,应“去杠杆”,禁止高杠杆循环股权质押。其二,给高比例股权质押划定红线,将大股东、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限制在一定幅度内,将上市公司的整体股权质押设定在一定限度内,防止出现大股东近乎100%质押、上市公司股权几乎全部质押的赌博式、自杀式融资。其三,对轻资产高估值、无主营忽悠式重组的公司,设定特殊的质押率。其四,防止大股东恶意股权质押来变相套现。

    化解民营企业债务违约潮,应找出债务违约的根源对症下药,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有的人将矛头指向去杠杆政策,认为去杠杆太猛导致民企资金链断裂。其实,债务违约潮并不能怪罪去杠杆政策,民营企业如果踏踏实实做实业,不借杠杆不扩大自己的债务,活下去是没有问题的。很多坚持主业、进行科技创新的上市公司,业绩也大幅增长。出现问题的民企,大部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务正业,疯狂跨界并购,意图依靠重组来做大业绩。这些民企头脑发热,过度放大杠杆过度扩大自己的债务跨界经营。这些企业过度依靠举债驱动规模增长,但经营效率、现金流没有改善,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借新还旧无法继续,债务问题必然爆发。

    在一定程度上说,民营企业债务违约潮也是为并购后遗症买单。前几年的“中国式并购”,主要表现为跟风式热门题材并购、忽悠式重组、业绩承诺对赌、高溢价收购、盲目跨界并购。当这些因素混合为一体,并购后遗症的爆发就成为必然。

    因此,治理债务违约潮应严格并购重组政策,对忽悠式重组、几十亿买微信公众号之类的高溢价并购等严格监管。鼓励督促上市公司行并购之正道,想方设法谋求企业战略升级与产业链的整合,而不是胡乱借债、增发最终导致债务危机。

    (作者系资本市场研究人士)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