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直播

年会文字直播

网络直播主持人:第二届新时代资本论坛将于2018年12月28日上午08:30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敬请期待

主持人董少鹏:同志们,朋友们,由证券日报报举办的新时代资本论坛,今年是第二届,现在正式开始。

    即将过去的2018年,我们的经济也遭遇了一些下行的压力,中国股市也出现了不少的波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的改革发展,对资本市场的深入改革和制度完善,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经济改革与股市振兴,大家都期待着刘主席10月14日座谈会上说的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今天我们就开一次迎接资本市场春天的盛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来的领导和嘉宾,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王建宙先生,中联部前副部长于洪君,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公室主任李钢先生,中国证券协会执行副会长安青松先生,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波先生,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先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先生,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董事长郭文英先生,深交所办公厅主任陆序生主任,还有一些嘉宾不一一介绍了,热忱欢迎大家的莅临。

    首先有请主办方,证券日报社陈剑夫社长致欢迎辞。

陈剑夫: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第二届资本新时代论坛开幕了,我代表主办方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各位金融界和企业界、投资界新老朋友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即将过去的2018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历程,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经济分析和总结,我们究竟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其实历史有历史的逻辑,它总是以自己的手电筒照亮未来之路。一年里大家都看到了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看到了一带一路的新拓展,去杠杆和供给侧改革的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模式等新经济因素对传统产业的重塑。当然也看到了传统的三驾马车的马力下降,以及部分民营企业的困难。

    乐观有乐观的理由,悲观有悲观的警示,这些都是激励我们奋力前行的力量。就资本市场而言,长期的形势和个股估值的持续下降,也让我们在反思市场到底怎么了?在这个市场包括公司母基金在内的投资者都很难赚钱,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也会成为无源之水。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方方面面维护市场价值和基本功能的努力,以及在法制化、市场化等一些基本制度建设方面的新进展,包括退市制度,包括科创板的推出,冬天里大家都在期待冬天过后是春天,但是在乍冷还寒的时期,我们希望借各位专家和学者,找到经济改革和股市振兴之路,给大家以方向感,确定感和踏实感。

    本次论坛我们准备了丰富的议题,邀请众多在各个方面有影响的专家、企业、和金融家做精彩的演讲,上午是宏观层面的话题,下午还有产业、私募基金和三个分论坛的讨论,希望在交流和碰撞中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产生更多智慧的火花。

    本次论坛也得到了从监管部门,研究机构,企业界、投资界和新闻界等各个市场参与主体的大力支持,在此向大家表示感谢!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董少鹏:下面有请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波先生致辞。

郑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由证券日报社举办的第二届新时代资本论坛今天隆重开幕,我谨代表经济日报社,代表张小影社长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前几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承上启下的时间节点,本届论坛以经济改革和局势聚焦为焦点,恰逢其时。

    即将过去2018年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减税政策,加大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优化,同时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预计今年可以实现6.5%左右的增速,经济总量将达到9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万亿美元,人均接近1万美元。

    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上升到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30%,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从外部看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蔓延之势,中美贸易摩擦存在较大变数,局部地区存在金融动荡和隐患,大宗商品价格跌宕起伏,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在多方面存在,传统三驾马车均面临着新的变化,经济增长有下行的压力,金融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风险,包括股权质押风险波及到经济运行等。

    在全球资产价格下跌的背景下,上证指数从3300点下跌到2500点左右,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在内不少投资者叫苦不迭,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中存在的有利因素和问题,这些问题既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我们经济发展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对经济运行的压力,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很多,特别是中国经济规模大,这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明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继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强,加大城际交通设施等投资力度,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中央强调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积极谋划改革,稳扎稳打,将资本市场工作与稳定经济增长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开放、透明,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我们迎难而上,深化改革,敢于直面问题,相信办法比困难多,股市的振兴值得期待。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在这个继往开来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用好新时代资本论坛这个平台,特别是要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提升市场信心等中央提出了大政方针的背景。专家学者可以畅所欲言,为经济改革和股市振兴,为推动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策,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少鹏:感谢郑副总编辑精彩的致辞,刚才他也提到了2019年经济工作要在制造业升级,包括技术创新方面,我们要做出新的努力,下面有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王建宙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王建宙是中移动、中联通原来的掌门人,他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佳CEO,由他来讲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我想非常及时,欢迎他。

王建宙: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高兴来参加这次论坛,首先代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预祝这次圆满成功。

    我今天要讲的主题就是围绕着经济改革和股市振兴这个主题,我想讲一下如何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

    中兴通讯事件发生了以后,引起了各方面对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事实教育了我们,如果我们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就会受制于人。中兴通讯就是一个例子。

    最近几年,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围绕着我国信息通讯业的发展,做了很多的调查,我们调查的重点是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来补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一些短板。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我想说四点:

    第一,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我国信息通讯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我为什么先要说这个呢?因为尽管我们还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尽管我们还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信心,要充分的肯定在信息通讯制造业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强大的生态系统。我听到好多人还是在说,比如说制造手机,好多人还说我们只是组装,我们只享受了手机价值的5%,其实这句话如果放到十年前,二十年前来说是正确的,今年的情况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今天就以手机和电脑的制造为例,我们不仅仅是组装,我们已经经过了三个阶段,现在到第四个阶段了,第一阶段的是组装,5%的价值。第二个阶段是配套加工,配套加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去深圳开了一个手机的生产线,是一个制造企业,给人代工手机。同时,它还有一个加工,是做手机的面板玻璃,这个玻璃还是别人的,他就是磨一下,他告诉我,你不要开那么多组装生产线,我们这个加工面板玻璃利润远远超过了生产手机。第三个阶段,我们有一条健全的供应链,供应链应该是制造业最重要的基础,现在已经到了第四个阶段了,第四个阶段就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包括设计、采购、制造,很全面的一套系统,我们都掌握了。2017年生产了18亿台手机,也可以说全世界大部分的手机都是在中国制造的,我们不仅仅是组装,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我们一定要去珍惜这种局面。

    我们的生态系统是有三个基础,第一个基础是市场技术,巨大的市场来作为后盾来支持我们的制造业。第二,我们已经有了健全的供应体系。第三,还有知识的集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由几万家企业、几十万工程师、几百万的技术工人组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生态系统,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要正视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我们的调查主要看到的是这几点,1,在关键核心技术是有短板的,比如说关键元器件,在半导体芯片制造方面,确实还是一个很大的短板。2,关键的设备,比如说光刻机,刻蚀机等我们都是短板。3、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从我们的调研来看,目前基本上我们看到的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用的全部是安卓系统,那么这些都是短板。除了这些关键核心技术以外,还有一些短板,比如说基础材料,手机的面板显示屏我们已经解决了,但是显示屏下面有一个玻璃,这个玻璃还基本上需要依赖进口。手机上面还有一个偏光片,我们能做了,偏光片还有一个薄膜,还要依赖进口。还有一个元器件,比如说电阻电容,我们所看到的电阻电容全部都是进口的,40、50年前我们已经能制造了,现在为什么没有,制造厂商说一包里只要有一个是次品,那么这个产品就报废了,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短板。

    我国的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只有解决了这些短板,才能更好的支撑高质量的发展。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推动制造强国。

    初期投资少,成长很快的企业我们叫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还需要一些大象型的企业,这些企业初始投资很大,发展得很慢,而且不断的增加投资,发展周期很长。这些大象企业在解决我们短板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芯片制造企业应该是这种大象型的企业,还有很多关键的一些制造设备的企业,电阻电容这些元器件,要做到几亿个零件里面没有一个次品,也是大象型的企业,需要很长的时间积累才能形成的。

    我认为我们的资本市场,在培育独角兽企业方面,已经有了很成功的经验,已经有一条非常有序的股权投资链,从天使投资到风险投资,到私募股权投资,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投资链。

    但是在培育大象型企业方面,我们还是缺乏经验,大象型企业跟独角兽企业不一样,跟一般性的企业也不一样,我觉得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它需要连续不断的资本支出,我们曾经搞过很多这一方面的攻关,在当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后来没有技术的投入,很快又落在了别人的后面,这是我们以前的一种经验和教训,就需要不断的投入,哪怕现在达到了世界的最新水平,你如果不投入,马上又会落后的。第二,培养人才的周期很长,人才是关键,哪怕有了钱,有了机器,如果没有人才,也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第三,要面对专利的壁垒,我们调查当中觉得在这些大象型企业当中,专利壁垒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需要克服的问题,而且现在分成两种,一种是真正的专利壁垒,我们需要通过新的专利去置换。另外还有一种叫做匹夫无罪,怀璧有罪,人家原来没有这个技术,你现在有了这个技术,我就怀疑你侵犯了我的知识产权,要学会怎么打知识产权专利的官司。

    资本市场可以使企业实现多元化的股权投资结构,可以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发挥集成各种要素的作用,可以发挥分散风险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通过并购来加快企业的发展。所以,资本市场一定可以在这些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特别要说的我们培养这种大象型企业,我们一定要有耐心,要关注长期的利益,大象企业成熟了以后,也一定会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通过各种途径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第一是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原来我们的企业关注企业的价值链,那么在今天我们要更多的关注整个行业的生态系统,达到共赢的目的,比如说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短板,但是我们靠一家企业是无法完成的,只有手机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大家一起合作,才有可能开发出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

    第二,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发挥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协同作用,目的一定要统一,目标要统一,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用,一定要围绕着用这个目标来做产学研的合作。

    第三,构建开放型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发挥我们企业在制定国际技术标准上的作用,现在5G建设已经全面召开,5G国际标准中国企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把我们的技术和想法融入到国际标准当中去,我觉得这是国际合作一个非常成功的合作例子。我们还要在全球范围内吸收创新的资源。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加强协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一定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新的成功。谢谢!

主持人董少鹏:王建宙总谈到了如何支持大象型企业发挥了非常精彩的演讲,他提到了我国信息制造业的生态系统已经比较健全了,同样资本市场的生态系统怎么更加健全,更加有效,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下面有请中国证监会新闻办公室主任李钢先生发言。

李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二届新时代资本论坛,受会领导的委托,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证券日报长期以来对资本市场新闻舆论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向与会的媒体、专家、学者等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做出了辛勤的努力表示感谢!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28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中国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宝贵的经验,着眼于新时代的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做出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完善交易制度,推动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尽快落地,这是党中央对资本市场殷切期盼,也为资本市场的下一步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证监会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的精神,以及对资本市场一系列的论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好,要坚持稳中有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好三个攻坚战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的三大任务,把六稳的要求贯彻到资本市场监管的各个方面,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明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贡献积极的力量。

    资本市场是信心的市场,资本市场的大事小事广受大家的关注,我们继续加强与市场各方的沟通,积极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共同推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少鹏:非常感谢李钢主任代表证监会对大会的祝贺,和对大会的期望。接下来有请中国证券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安青松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回归本原,优化结构,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安青松:尊敬的王建宙会长,李钢主任,陈剑夫社长,各位嘉宾,上午好!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波澜壮阔,资本市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潮而来,走过了28年的辉煌岁月,28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跨越式的发展,为完善我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证券业应运而生,乘势而发,始终活跃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前沿,坚持改革创新,锐意开拓进取,为资本市场的壮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行业自身也在实践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经济改革与振兴股市,我就回归本原,优化结构,推进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近年来我国证券业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以及分享、深化创改服和改革的红利,我国证券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一是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截止到2017年底3131家证券公司总资产6.14万亿元,是2011年的3.9倍,净资产1.85万亿元。证券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翻番,2017年证券行业实现同业收入3148亿元,是2011年度的2.3倍,实现净利润1229.5亿元。2017年底境内证券业净资产规模是2011年底的2.94倍,同期高盛和摩根史丹利两大国际投行分别是1.07倍和1.05倍。

    二是业务结构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2011年经济业务占营业收入百分比高达50.55%,到2017年下降至26.37%,2015年底证券承销保荐收入较2011年增长了1.77倍,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较2011年增长了4.8倍,投资业务收入较2011年增长了4.55倍。资本中介业务不断发展,包括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等在内的资本中介业务成为重要的增长点。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收益凭证业务,PB业务,资产托管业务,另类投资业务的新业务得到了初步发展。

    三是跨界业务布局展开,国际化进程加快。截止到2017年底,15家证券公司在H股上市,其中A+H股上市证券11家,中资券商开始利用境外平台扩展当地业务,比如说中信证券收购了里昂证券,海通证券收购葡萄牙圣灵投资银行、华泰证券收购美国的Assetmark、广发证券收购了英国的NCM期货公司等。2017年30家境外设立子公司的证券公司中26家境外业务收入均有增长,海通、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境外营收占比均超过10%。

    四是合规风控水平显著提升,各家证券公司建立起相应的合规管理体系,普遍设立了单独的合规和风控部门,任命了合规总监,组建了合规管理团队,专业管理队伍得到了培育和锻炼,截止到2017年底,证券公司专职合规管理人员平均约84人,专职合规管理人员占公司全体员工数的平均比例4.04%。

    五是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形象全面树立。贯彻落实党中央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的布局,协会发起动员行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切实解决贫困地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形成产业扶贫导向,提升精准扶贫实效,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截止到2018年12月,已经有99家上市公司结对帮扶269个国家级贫困县。

    第二,我国证券业发展面临着重要的关口,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资本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证券公司经营压力增大,证券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业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规模体量偏小,与国际投行差距较大,我国证券公司规模普遍偏小,2017年底我国证券行业总资产6.19万亿元,只是略高于高盛集团一家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占市值总比重13.65%,而美国证券业占市值比重是69.5%,大市场、小行业问题突出。

    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尚待解决的,上市公司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缺乏有效的手段,截止到2018年三季度,我国企业IPO募集额为1362亿元,私募股权融资额为146.49亿元,公募是私募的9.3倍,同期美国私募投资1.23万亿美元,私募是公募的1.86倍。

    三,场外业务发展不充分,2017年场内市场融资额是场外市场的8倍,而欧美资本市场是先有场外,后有场内,场外是场内的源头和基础,而且场外市场规模远远大于场内,其中约有90%的衍生品和80%的债券交易占场外进行,活跃的场外市场有利于满足各类企业和投资金融服务的需求,促进资本形成,提高全社会的风险管理水平。

    四,跨境业务发展刚刚起步,根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境内证券上市公司跨境收入204.48亿元,同比上升10.97%,中金公司、海通证券跨境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7.5%、17%、11.8%。但与国际一流投行相比尚有不少的差距。高盛证券2017年底39%的营业收入和77%的利润都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我国证券行业国际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五,内外部经营环境竞争激烈,同质化局面未得到根本的改变,有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实现了一定的规模化的发展,但是本质上仍未摆脱同质化竞争的状态。另外一方面面临着日益加大的外部竞争压力,证券公司除了面临国内互联网平台、银行等其他金融行业的竞争之外,随着我国的全面开放,中国证券公司要面临国际一流水平的竞争。

    六是,合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业务流程没有实现合规的全覆盖,在合规管理实践中事前合规审查往往让位于业务,事后合规问责不够重视。风险管理水平落后于业务发展,证券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的落实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多数证券公司没有真正建立全覆盖的风控体系和监测模型,部分证券公司对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意识仍然不足。

    七是监管制度存在不足,我国证券业监管是以交易所市场为核心,形成较为完整的监管规则体系,管制多,创新少,尤其是场外市场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监管规则体系。

    第三,推动我国证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28年来我国证券业从生长发展,规范发展到创新发展,经历了风险处置,到2015年股市波动后的发展修补期,走过了千山万水,仍在爬山涉水。站在新时代改革的新起点上,处于我国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推动证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一个中心,两个坚持,遵循四项重要原则,落实好新的发展理念,即围绕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中心任务,坚持市场化和法制化的发展取向,遵循回归本原,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的发展理念,发挥好投资银行、资本中介功能和投融资枢纽作用,支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推动证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探索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投资银行功能建设,全面提升核心业绩能力。二是推动经纪业务转型升级,打造财富管理专业平台。三是积极发展场外市场业务,丰富实体经济投融资工具。四是完善跨境业务的制度安排,提升证券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五是积极开发运用金融科技,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六是大力发展综合机构业务,增强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七是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水平。八是积极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实力。九是促进改善外部发展环境,推动证券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找准站位和站队,提高政府、市场对行业的信任度,证券行业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现代化实体经济建设,建立政府、市场和行业良性互动的信用基础。二是坚持定位与定力,回归本原,优化结构。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营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必须保持发展定位和定力,坚持守正创新,回归本原,是服务和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促进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防止行业脱实向虚,而自我循环,滋生放大扩大风险。优化结构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加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是怎样为分散不确定性创造金融产品,增加有效投资。二是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三是怎样适应绿色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四是怎样在产能过剩行业,促进僵尸企业的退出,促进资产重组,促进价格发现和资本形成,和风险管理的过程,为四个“怎样”提供金融解决的方案,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

    努力提升投资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面加强风险经营管理,投资交易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又要找准前进的方向,深刻理解金融科技技术进步,对经济生态、人文生态和金融生态的深远影响,探索向金融科技深度转型。

    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证券行业要继续走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列,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将改革进行到底。伟大的梦想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这是改革开放第一代奋斗者的精神,也是资本市场第一代证券人的精神。今天推动证券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这样的精神。谢谢!

主持人董少鹏:刚才安会长对证券公司面临的压力,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进行了阐释,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发展的意见,目前我们的证券行业占有市场的市值只有13.65%,而美国的投行占有的市值却达到了69.5%,这个差距很巨大。证券行业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按照安会长讲的要发挥投资银行的资本中介功能和投融资的枢纽功能,同时要加强站位和站队,中国的企业为中国的市场,为中国的老百姓服务的,同时参与国际的竞争,安会长讲了资本市场,特别是投行的生态问题,刚才王会长讲的是利用资本市场,支持了关键技术创新的这么一个生态问题,接下来有请中国财政科学院研究院原院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突破方向。

贾康: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我原来以为我发言还有一段时间,考虑到我另外一个会议,把我放到前面来,非常感谢安排。我借这个机会,以研究者的定位,想谈一下宏观视角的问题,也是这个会议选择题目的第一条,就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突破方向,这一方面应该怎么认识。

    如果说讨论这样一个主题,我觉得特别切合实际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主要问题和突破方向,可能各位朋友都在自己的心目中有所考虑。我们刚刚看到了中央举行隆重大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在中国面临着能不能够避免邓小平所说到的死路一条的历史性的考验,而真正走通现代化之路的最重大的问题上,终于在大方向上做了正确的选择。

    中国经过40年,发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当下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看到了这么多成就的同时,实话实说,我们又有另外一些忧虑,和看到改革攻坚克难,我自己当下的感受,我们有这么多的发展,但是往前看,中国现代化在十九大进一步勾画了新的两步走的愿景,向前去实现它的过程中间,当下最直接的挑战就是不期而至外部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凸显交织而成的一种不确定性。我接触很多地方政府工作的同志,还有企业界,也包括金融资本市场这一方面的不少朋友,大家都有这种不确定性的感受,从市场预期我们也不用讳言,当下预期方面不良的氛围,中央明确提出我们必须要在稳预期方面掌握好相关的要点。

    那么实质性的问题就是,既然有不确定性,而且从外部冲击来说,引发的这种不确定性,是我们被动的。我们能够选择的是什么?在讨论中间很多人都说到,要把握好我们应该选择,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选择,自己要努力做好的事情是我们的确定性。中国经济还有相当可观的发展的纵深空间,我们的工业化从全国而言,我自己的认识是不能简单照搬国际上一些学者形成的人均国民收入接近1万美元,就可以认为是工业化后期这样一些判断,其实沿海地区有工业化中后期的特征,中部和西部还是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合在一起整个中国工业化从中期向后期转变的过程,后面的纵深对应着中国有将近14亿人口世界上最大人口规模的经济体,和工业化相伴随的真实城镇化率,户籍人口才20%出头,城镇户口58%来综合一下,我们也只有50%的城镇化的水平,后面还有城镇化高速发展20个点的空间。一轮一轮的建成区的扩大,一轮一轮产业升级,我们自己的发展空间是确定的,不论怎么样风云变幻,我们自己要知道,只要按照改革开放这样的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做全球多边博弈,我们自己要把握好这个确定性,一定能够支撑我们在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前,我们能够维系中国6%作为最大经济规模经济的超常规的发展。

    如果按照这样一个理解,从当下的当中不确定性说到我们要把握的确定性,要落到最关键的中央领导反复强调的是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也是我们争取最大红利之所在,实际上生活中间我想比较直率指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盖房在进展中间有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来部署,我们是不是要注意到中央要求的时间表是关键红利牢牢的把握,进度上是2019年取得改革决定性的成果,这个时间表的要求是到了改革的深水区,我们必须攻坚克难。

    怎么样真正按照中央时间表的要求,把硬骨头啃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只有按照改革取得决定性的成果,我们才能如愿真正把握好现在中央明确表述的构建现代性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这个改革就是市场取向的改革。只有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央的意愿作为主线牢牢把握住,深化改革的事情做好,才能实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到2049年的时点建设成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样一个大的问题,我认为是我们要考虑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具体的机构、单位,自己怎么样把握好本职工作和配合全局的要求,深化改革里面的一个基本的线索,我们需要把自己可能做出的作为,融入中国整个以改革委龙头现代化事业的考虑,能够支持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一步的去通过两步走,实现中国梦。

    在中国和平发展中间,并不只是只有中美关系,一方面我们跟美国,他出招我们接招,博弈是不可回避的,我们要在这一方面尽可能的掌握好度,继续通过双边博弈,争取在斗而不破的过程中间打打停停,同时我们要更开阔发展多边博弈,我们要更多和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广泛开展交流,多边互动,这种坚定不移的扩大开放,实际上是倒逼我们的实质性的改革。

    当年入世,决策者下决心,做了一定的磨合妥协。我们要进一步大幅度降低关税,要进一步扩大开放,金融领域里面要进一步放宽准入,这都是在改变我们原来的法规,这种创新应该紧紧抓住的是扩大开放的倒逼所形成的正面效应。

    另外还有一个角度,我们自己处理国内矛盾纠结在一起的,我们要特别注重各个方面相对容易形成共识的,就是加强管理,中央现在强调财税领域全面绩效管理,对于全面绩效管理实际上生活中间离不开预算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参与。预算改革第一条就是要进一步的透明公开,从中央开始到地方,政府除了像国防和外交,极少数需要保密的部门之外,其他部门信息挂在网上,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这是加强管理。

    在我结束之前,比较概括做一个小结,就是我自己的认识,要在总体上我们把握规范性,注重合规的同时,掌握好创新,必须要给出的试错的弹性空间,要在上下左右方方面面更多的凝聚改革的共识过程中,落实到怎么样中央所说到的允许改革有失误,但是不允许不改革的精神,真正成为实际工作中间推动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一种动力,一种配套条件,在资本市场证券行业方面非常清晰鲜明体现了中央所要求的,要鼓励创新,要鼓励在创新中间化解矛盾,开创新局面。

    我愿意为大家共勉,为改革鼓与呼,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少鹏:感谢贾院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忧虑,中央强调了预期,也引起了他的概括,我的预期主要是信心问题。中央经济会议还没有闭幕的时候,市场上传2019年没有大规模的减税,证券日报就出来辟谣。我们要冲破和跨过中等收入的陷阱,改革还是慢了,即使慢了,但是还要锲而不舍往前走,他结合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跟目前我们正在搞的中国特色经济提了一些思考,还谈到了一些人心慌慌的问题。他讲得有些问题要争论,有些问题不要争论,我想理论研究就是要走在实践的前面,不能走在实践的后面,证券日报也会宣布一个证券日报社成立智库,贾院长作为学术的领军人,我们也非常感动和感谢,他也是成员之一。利用证券日报智库这个平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的经济学的研究,我们要向前推进一步,做出我们的贡献。

主持人董少鹏:下面有请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先生演讲。

滕泰: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我的演讲题目叫做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及其突破方向。众所周知,这一次中央的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会议明确提出当前制约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还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到底怎么样理解这句话?

    第一个是制约中国经济长期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有哪些?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条件,劳动、资本和土地是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而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按照这三个增长要素的动力组合,我们再来看一看过去4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到底是怎么来的。

    有三个方面的红利。首先从增长的条件来看,实际上过去40年享受了很大的改革红利,包括了制度改革红利和市场化红利。所谓制度改革红利指的就是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的承包制、租赁制和股份制,到混合所有制改,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等制度改革。所谓市场化的红利,就是从逐步放开生产生活资料的改革,建立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产权市场等,这是市场化的红利。经历过40年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下这个改革红利到底还有没有?

    第二个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来自于要素红利,要素红利包括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以及高储蓄红利。大家也可以想一想,过去三、四十年的劳动供给的情况和人才供给的情况,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土地红利还在不在?高储蓄红利有没有转换为企业低的融资成本?

    第三个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技术红利。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学界也有争论,“中国模式派”过度强调了增长的条件,而“普世模式派”主要是强调了增长的本质,技术红利和企业家精神,更看重要素红利,就是人口、高储蓄,还有土地。

    根据这三个方面增长动力的组合,实际上过去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得益于一下这三种增长模式。通过改变增长的条件,从制度和社会分工方面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增长模式,叫做“斯密-诺斯增长”。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享受了土地投入,高储蓄和资本投入带来的增长,是“库兹涅茨-索洛增长”。四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过程,每个阶段还兼带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熊彼特-罗默增长”。

    建立在三大增长模式基础上,我们来判断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还能不能在下一个40年复制稳定的增长。第一,从增长的制度条件来看,改革红利正在递减。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制度改革红利的递减,该建立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粗线条的企业制度方面的改革已经完成,但是在如何进一步的深入混合所有制,或者在微观上如何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更大的活力方面,要么在理念上有新突破,要么在设计上有新突破。如果在理念和设计上都没有突破,改革停滞不前,那么改革红利可能就会递减。第二个方面是市场化的红利。市场化改革从80年代的价格放开,双轨制,放开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价格,建立统一的产品市场,建立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等要素市场,加入WTO,深度的卷入国际分工。市场的红利确实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的经验,改革红利确实有,而且的确有中国的增长模式,中国在增长条件创造方面有独到之处,总结成一句话:从创造更多的增长条件方面,中国改革开放的确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所有这些成功经验的共同点都是“放”而不是“收”:从计划和市场来看,就是要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减少各种管制,反垄断,促进竞争,增加微观活力;从中央和地方关系来看,就是简政放权、多激发地方的积极性;从国企和民企的关系方面,就是要多激发民企的活力,同时给国有企业以更好的激励机制;从对外开放方面,则扩大与先进和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享受这些后发的优势。

    继续沿着这个方向深入,制度红利和市场化红利还能够挖掘,但如果向相反的方向走,不是放,而是收,改革的红利就会递减。

    第二个,长期性供给侧结构性的问题是要素红利的递减。第一,人口红利的递减。为什么很多企业家,比如福耀玻璃去美国建厂,有的往越南和东南亚的国家搬迁,跟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巨大的关系。在户籍制度和社保制度改革方面也是非常缓慢的,比如网约车,很多城市规定了必须是本地户口本地牌照,这样就把新供给的增长力给限制了。第二,土地红利的递减。十年前我们今天站在这个地方的土地是什么价格,二十年前又是什么价格,今天我们想在这里盖一座医院和学校,要考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高昂的地价。伴随着地价的上升,各种自然资源也在上升,削弱了经济长期增长的土地红利。第三,资本红利的递减。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本不该出现,因为中国的储蓄最多。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的高储蓄提供了低廉的资本,但今年却出现了很多民营企业的杠杆破裂。储蓄率很多的国家,为什么制造资本稀缺?怎么样让资本红利显现?所以要素市场需要改革。第三,后发技术红利的递减。正如“普世模式派”所讲的一样,中国过去30年增长,的确受益于300多年里面,来自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包括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工业革命的成果,未来当把这些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复制完了,外来的技术红利没有了,我们未来的增长潜力还能有多大?从后发优势到自主创新,我们自主创新技术潜力到底有多大?

    为什么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侧结构性?因为供给侧首先面临着改革红利、要素红利、技术红利这三大红利的递减、如果不改变这个状况,不围绕增长的本质,从增长的条件、增长的要素、增长的驱动力入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未来两三年内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跌破6%,五年内有可能跌破5%,十年之内会跌破4%,不仅高增长再也回不来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都难以维持,L型增长是一个台阶加一个台阶往下走。反之,如果我们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的矛盾,从增长的本质出发深化改革,激发了改革红利、要素红利和技术红利,那么就另当别论。

    除了这些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供给侧结构问题,我们面临着一些周期性供给侧结构性的问题。历史上的经济周期理论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通过研究供求关系来判断经济周期,从西斯蒙第、罗伯特·欧文、卡尔·马克思到凯恩斯,他们认为经济之所以周期性有波动,主要原因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变化,有时候供给大于需求,有时候需求大于供给。关于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前三位认为是相对生产过剩,凯恩斯则认为是总需求和有效需求不足。其实,相对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讲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研究供求关系的经济周期理论,可能对政府派调节经济影响比较大,会影响决策。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比较多,经济低迷了,就搞需求侧的刺激,经济过热了,就进行需求侧的紧缩。

    另一类,是从供给侧变化研究经济周期波动。基钦发现了三到五年的经济周期,实际上是库存周期;朱格拉周期,是设备投资周期,9-11年;从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变化,发现有15-20年的周期,是库兹涅茨周期;有45年-60年的技术革命引起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还有产品的生命周期等等。

    无论是供求结构性的变化引起的波动,还是供给侧的变化,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供给结构的变化。那么,供给结构变化怎么去影响经济周期性波动?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是供给创造需求,而不是需求创造供给。短期,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下,需求会影响供给,是价值实现的条件,但是从长期来看,是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比如智能手机,在乔布斯创造苹果手机之前,世界对它的需求是零,苹果手机创造了自身的需求。飞机、汽车也是一样的,在没有飞机之前,人们一直想飞,谁也飞不起来,只有创造了飞机以后,这种新供给就创造了飞行的需求。有汽车之前人们也想跑得快,但是没有办法实现,没有现实的供给。只有汽车这种产品创造出来了以后,才有了开车的需求。任何经济从本质上和长期上来讲,都是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所以当一个经济里面新供给或者供给扩张的产业占主体的时候,这个经济就会蓬勃向上,以新经济,新模式,新产品为主的新供给,就会创造更多的需求,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就会上升。

    反之,如果是一个经济里面供给老化的产业占主体,老供给不能创造等量需求,还会产生供给老化,供给过剩,经济增速就会向下。所以供求关系的确是造成经济周期性的原因,但是站在供求关系背后的是供给结构。产能设备周期,库存变化周期,房地产基本建设周期,技术革命周期都属于供给结构的变化。

    在理论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来看一看中国经济的供给结构是什么样的。

    我们用40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西方国家过去300年工业化道路,而这些工业产业则变成了中国经济的主体。比如纺织工业、服装工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钢铁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国成功复制三次工业革命之后,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供给结构趋于成熟、老化。所以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8年的经济下行,原因不在需求侧,是刺激需求是改变不了的,而是一个供给性结构的变化。

    那么,怎么去推动供给产业的升级,需要什么样的改革措施?产业政策也能起到一些作用。比如在后发、看得见、摸得着、能预测的传统制造业,在军工、核电、特高压等特定领域,政策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在旧产业退出时,政府在员工培训方面也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能去直接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干预企业的行为。过去一两年的去产能,用行政手段去把企业关掉,加之地方政府在执行中有扩大化的倾向,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两年前,那些产能过剩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已经跌到很低了,焦炭已经跌到了500元左右每吨,螺纹钢每吨跌到1000元左右,即使不去干预,这些企业也会逐步淘汰。但是行政干预之后,焦炭上涨到了2000多元/吨,螺纹钢上涨到了4000多元/吨。五大上游产业,石油开采、石油加工、钢铁、化工、建材等,占了利润总额70%以上,极大的挤压了下游企业的利润,牺牲了经济的效率。被关掉的都是一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受益的是一些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

    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必须给政府的产业政策设定一个合理的边界,哪些该做的,哪些不该做的,即便该做的,也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

    最后,面临着影响经济长期性和周期性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都如此严峻,未来中国经济的突破方向到底在哪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了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这也是为什么五年前,我们呼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中国中长期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是改革红利的递减,要素红利的递减,包括劳动、土地和高储蓄红利的递减,以及后发技术红利的递减,怎么通过深化改革让这些要素红利不递减而递增,这是呼吁供给侧改革的初心。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的矛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希望各位深刻理解这一点,但是到底怎么改,针对长期性的问题怎么改,针对短期性的问题怎么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什么是真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真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是针对长期性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改革措施,包括继续扩大改革红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以要素市场改革为主战场,降低劳动、土地和资金的供给成本;强化自主创新的技术驱动力。另一方面,是针对周期性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改革措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好。

    从更长期的经济增长来看,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恐怕不是传统的制造业。我们很多人受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受农业的影响很深。目前,制造业占中国GDP比重只有29%,德国是26%,日本、法国、美国制造业占比都在20%以下,其中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不到10%。所以,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进程中,农业比例是越低越好。从工业制造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或者完成工业化的社会,不是制造业的比重越高越好,而是服务业的比例越来越好。特朗普很成功的忽悠美国一些蓝领工人,说给你们解决就业,但实际上这个承诺永远不能达成。制造业占美国就业率的8%多,怎么去解决这种情况?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岗位被替代,只有服务业才能创造就业,真正有前景的产业有软性制造,包括精密制造、AI和机器人,他们创造价值的源泉不是加工地球资源,也不是廉价的人工和劳动,而是来自于研发设计和品牌的价值。你的苹果手机,还有一些创新药,大家开的奔驰车,软价值创造占到了50%以上,硬件的价值占了50%以下,这是未来最有潜力的。

    其次包括一些付费知识产业,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运用,今天的会议也是知识产业的一种形式,不是物质财富,物质财富的比重越来越低,非物质财富的比重越来越高。第三,文化娱乐产业,比如说文学艺术、音乐舞蹈、体育、主题公园、电子娱乐等。第四,信息传媒产业,信息的创造、处理、传播和使用,包括现在的5G。第五,是金融产业。第六,是高端服务业。

    这六大产业满足的不是物质需求,而是人的精神需求。底特律的通用汽车去年卖了1千万辆,特斯拉卖了十万辆,但特斯拉的市值是500亿美元,通用汽车市值也是500亿美元,我们到底给企业估值?还有知识付费这么快的增长,还有科技研发,咨询智库,会议论坛等。

    5G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5G不仅是一个通讯行业革命的基础,还是未来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所有这些新产业革命的技术,按照我们的测算,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5G当年将带动约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到3.3万亿、6.3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9%。当然文化娱乐产业也是制造大亨的一个重要的领域,还有新金融和高端服务业,这也是新的未来。

    我们回顾经济史,想一想,一百年前排在美国首富名单里面都是做钢铁和汽车的,50、60年如果我们看看财富排行榜,排在前面的是石油化工,30、40年前还有一些房地产,现在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排在前面的是微软、facebook、谷歌,在中国是阿里、腾讯,再过十年,中国财富榜上面我预测没有房地产商,也没有大的制造业,只有代表未来的产业,才是真正增长的方向。尽管对中国经济的长期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的供给侧结构性的问题,做了比较多的判断,如果没有真正的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经济增长还会下降。但中央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我们相信无论是三大改革、要素和技术红利,还是周期性的供给侧结构老化,会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中得到扭转和改变,也祝愿中国经济在40年高增长以后,还有下一个40年的改革增长,中国经济能够行稳致远。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少鹏:滕泰院长从改革开放前40年,和随后进入未来40年,前后的联系来展开,他探讨了复制40年的稳定增长的传奇能够成为一个现实。他也提到了我们有很好的理论政策,但在执行当中,也有把经念歪的情况,初心在一定程度上也没有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滕泰先生很早提出来的,应该说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发起者,今天他讲到长期来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要以要素为主战场来推动。强化自主创新的技术和能力。他也列举了六大有前景的产业,那么这六大产业主要是靠研发、设计和品牌价值来获得价值,这对于我们做好投资,在经济领域的投资和我们在资本市场买证券,这一方面的投资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再次感谢感谢滕泰先生的精彩演讲。

    王忠民副理事长在外面开会,飞机延误,不能参加今天的会议,下面有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先生演讲,他从1989年就在中国联络部工作,曾任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对中亚地区的接触和研究非常深入。他演讲的题目是一带一路合作的新思考与新建议,大家欢迎!

于洪君: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应邀来到这里,参加这个盛会,和大家探讨一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体,也就是说谈一谈我个人关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思考,和我的几点新建议。

    大家都记得一带一路是2013年秋季,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的时候提出来的,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他提出我们要创新区域合作,加强欧亚国家的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现在大家都知道在哈萨克斯坦提出这种建议,但是具体背景很多人应该说不是特别了解,主要是这么一个情况,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苏联解体以后,中亚地区出现了五个共和国,他们过去是统一的经济空间里面合作伙伴,是一个大家庭中的一个兄弟,这个苏联解体以后,他们之间把国家主权绝对化,或者是简单化,相互之间合作的意愿很低,相互合作的水平质量很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同中亚国家发展多领域的互利合作遇到了某些困难,特别是搞多边合作,很多国家不积极,甚至相互拆台,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面对整个中亚提出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加强欧亚国家的合作,这些欧亚国家是指独联体的国家。古丝绸之路就是从中亚发源,从中国出发,进入西部,进入中亚,从中亚再到西亚,再到地中海,再到欧洲。

    所以一带一路的提出有特殊的背景,印度尼西亚是东盟的领头羊,东盟的总部就在印度尼西亚,所以习近平去印度尼西亚去讲话的时候,面对整个东盟提出了我们要加强和东盟国家的合作,用好中国出资建立的海外合作基金,这个基金大概有100多亿美元,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因为东盟国家发展得总体还是比较好的,合作水平和合作意愿高于世界上其他的地区,不及欧盟,但是也相当不错。我们愿意同东盟克服由于历史原因遗留下的许多矛盾和纠纷,共同在海上合作方面做文章,建设一条21世纪新的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秋季习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我们召开了周边外事工作会,以后我们国家对外经济合作同周边国家,以及更多国家在合作发展,联动发展里面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倡议,都纳入到一带一路发展中来,所以一带一路就成了我们跟周边国家,同整个世界联动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十三五规划明确讲一带一路是一个战略。

    一带一路提出以后,隔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才联合推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白皮书,相隔半年的时间推出的,说明相关部门还没有做好规划、统筹、协调和相关的各项具体工作,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才提出了一带一路白皮书,向全世界,也向国内讲明一带一路的背景、目的和运作的方式,从中央到地方所要采取的行动。搞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共商、共建和共享,实践当中也发现有一些企业,或者有一些部门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有急于求成的这么一种心理,甚至有强人所难的这种行为,造成了不应有的负面影响。所以自始至终搞一带一路必须秉承这三项基本原则。

    搞一带一路重点在哪里?我理解一带一路现在全球开花,这是一个客观的进程,客观的需要,我们要适应这个需要。重点方向还是在中亚,中亚地区的五个斯坦国,这是建设丝绸之路的重点所在。那么在东南方向就是东盟十国所在的东亚地区,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文莱等,这两个地区我理解应该是我们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向,是我们搞一带一路主要的着力点。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任务,按照2015年白皮书中所涉及到的就是要实现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最初提出的是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是想在我们周边国家在基础领域中实现道路畅通,后来觉得这个战略低了一点,要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实现广义上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包括道路,还有与此相关的口岸和各种各样的仓储设施,还有地下管网,还有天然气管道,还有光缆,还有空中的交通走廊,还有看不见的无形网络,所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设施连通代替的道路连通的提法,内涵更深刻了,外延更广阔,要做的事情就非常多。原来提货币流通,是想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得到广泛使用,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现在来看这个想法也过于简单,这个目标过于矮小,解决一带一路国际的合作,解决更多国家的互联互通,需要大量的资金,光靠3万亿的外汇储备都拿出去都不够。所以后来概念上就有了更新,叫资金融通,如果我们搞丝绸之路经济会,又发起成立了亚投行,在更广泛的世界各个国际机构开展合作,解决一带一路的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现在的五通和最初提出的五通概念是不一样的,应该说现在的五通概念界定得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要求,也经得起时代的检验,政策沟通也是非常广泛的含义,它包括发展理念,包括发展思路,包括一些具体的事项,其实也包括机制体制,包括货币政策,投资政策,海关的管理,包括外汇管控等,所以政策沟通不但中央政府要做,走出去的地方政府也要做,走出去的企业也要做,所以它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事业,所以它是基础,是前提。

    民心相通也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民众的支持,没有社会的理解,特别是合作对象媒体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很多项目都会被置疑,就会造成非议,甚至半途而废,这个教训,这个负面的东西也是很多的。所以搞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五通。

于洪君:当时我们设计的宏大目标是要建设六大经济走廊,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规划的一个经济带,建设包含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

    我们跟中亚和西亚建设经济走廊,这个目标应该说过于宏大,任重而道远,甚至说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大家知道西亚地区,也就是所说的中东地区,20多个国家绝大部分是穆斯林,另外还有一个以色列在里面,这个矛盾错综复杂,发展水平、发展思路五花八门,虽然都是穆斯林国家,但是分属于三种文化,伊朗属波斯文化,土耳其属于突厥文化,阿拉伯国家是阿拉伯文化,所以他们之间的矛盾,甚至说很难完全解决,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不稳定,最不安全的地区,是恐怖主义的策源地,中东的泛滥祸水正在殃及整个世界,所以要搞一个理想的经济走廊,真的是任重道远,现在只能一步一步的推进。

    中巴走廊,公路、铁路、电站和码头出发点是中国新疆喀什,终点就是巴基斯坦在印度洋的瓜达尔港,这个一旦搞成,战略意义极其重大,我们的出海口不只是太平洋,从瓜达尔港就可以直接进入印度洋,对于我们拓展海外利益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巴基斯坦是世界上可以说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国家,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民族、种族矛盾最集中的国家,也是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巴基斯坦抵制和反对制约一带一路的力量,也是比较活跃的,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心理冲击是最大的,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中蒙俄经济走廊,就是中蒙俄三国领导人有共识,我们三国共同制定,并发表了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一个纲要,多边文件在一带一路过程中这是第一个。

    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从云南出发,到东南亚各国,这些国家长期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是我们的友好邻国。孟中印缅这个走廊主要还是停留在概念之中,因为印度不积极,这个经济走廊现在还没有太大的起色。我们现在有一些新的想法,跟缅甸单独搞一个中缅经济走廊,还有中越和中老经济走廊。

    去年5月份一带一路提出三周年半的时候,实际上不到四周年,我们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叫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上比较瞩目的,开得非常成功,形成了一大批的文件,一带一路因此被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所认同,所以一带一路的构想和倡议,一带一路的原则被写入了联合国许多国际组织当中,这在世界上还是仅有的,所以一带一路超出了我们原来的没想。八月份有关部门召开了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一周年座谈会,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一带一路的宗旨、目标、原则和意义,又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认识,特别讲到了一带一路是顺应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内在要求,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所以我们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可以说是越来越充分,认识越来越科学,比最初的认识要前进一大步。

    827讲话中,一带一路要始终坚持对话协商,要同沿线国家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通过一带一路实现我们同外部世界的政治互信,经济互融和人文互通,特别讲要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成果,要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特别强调行稳致远。要从大写意变成工笔画,通过一带一路的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架。

    那么我们国内的短板怎么办,国内的互联互通水平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又提出了南向通道的计划,所谓的南向通道就是在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这个大概念之下,以重庆为运营中心,涵盖广西、贵州、甘肃、四川和云南等西南各省区,把西北、西南这个交通落后地区,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设施连成一体,然后走向外部世界,提高整个西北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南向通道建设现在发现也有一些问题,一个是这些地方建高速公路项目造价特别高,投资效益差,人工压力比较大,贵州省是比较好的,贵州是县县都通了高速,但是贵州其他的方面比较差。像长江三峡的过载能力都严重不足,由于船闸待行时间比较长,物流成本也比较高,我们的物流成本高出世界总体水平是很高的,四川的物流水平更高,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也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都相对滞后,都制约着南向通道的发展。

    尽管如此,我们推动一带一路的决心和目标是矢志不渝的。习近平主席在上海进博会上有一个口号,进博会是我们国家的首创,也是世界经济史的一个首创,显示了我们对外开放的意志和决心,习近平主席也谈到了一带一路,一个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中国同一带一路的投资和贸易合作,要推进高起点的深入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的建设是高起点的,高层次的改革开放,要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国将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建、共商、共享的原则,鼓励有更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合作,开展深化人文和民生等各方面的交流。

    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这个伟大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国家意志,是我们的民族意愿,无论遇到多少风险和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下去。王毅国务委员总结今年的形势,他总结说今年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是继续扩大,又有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和我们签署了合作文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搞的倡议得到了这么广泛的支持、参与,只有中国做到了,所以只要低估我们的影响力,感召力,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在组织共同发展和协调发展方面,我们做的比美国出色。一带一路不但是国家的意志,是民族的意愿,也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是国际社会,是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一个认识基础,这一点非常重要。

于洪君:从中巴经济走廊到中缅经济走廊,从中老铁路到中巴班车,从互联互通建设到产业园区合作,一大批重点项目在全面推进。希腊是世界上船域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港口设施陈旧,管理混乱,机制体制不能更新,濒临瘫痪,我们企业去了之后,较短的时间让他们焕然一新。希腊的左翼长期执政,左翼就要公平,不太讲究效率,不太讲究竞争,不太愿意出力,就想要待遇,要福利,我们去了,他们上街游行,让资本主义滚出去。我们帮他们解决的就业,盘活了港口,一个泊位搞了,再搞第二个,现在做得非常出色。

    我们自豪的宣布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公众产品,是中国提出来的,但是它的机遇属于全世界,它是中国人给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也是现在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合作平台,有人把一带一路比作美国当年搞的欧洲复兴计划,美国当年的复兴计划规模小得多了,只是把少数国家的发展带动起来了,目的是服从于美国的欧洲战略,欧洲这些国家绑在美国的战车上面。

    现在一带一路的成功案例,在世界上搞的机场现在有七个,老外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迅速的成功建成了如此之多的机场,亚洲、非洲、欧洲,包括美洲、南美洲都有,有的是别人拿钱,我们是承建的,有的是我们收购的,有的是我们改建的,中国现在的建设能力和水平确实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我们搞水电,现在在水电建设规划开展合作,可以说世界水电市场70、80%是中国人包揽的,过去是不能想象的,但是奇迹在悄悄发生的,我们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960万平方公里这一块土地,我们是在全世界谋发展。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从亚洲到非洲,从非洲到美国,中国铁路正在绘制全球图谱,现在是设计引领,技术带动,全方位的突破,我们的标准和管理模式,我们的技术创新方式都跟着走出去了。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的一个成就另外民企走出去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国内经济形势比较复杂和严峻,很多企业找不到经济增长点,一带一路提供了机会,他们就走出去了。

    一个企业在南亚、东南亚布局,我们很震惊,在仰光投了2亿美元投一个大型综合城市体,很多大使馆都在他们那里办公,他们在缅甸和北汽合作搞汽车厂,缅甸买的全是二手车,现在设备开始初试了,从缅甸开始占领东南亚市场,雄心勃勃。北汽提供技术和设备,在柬埔寨金边搞了七星酒店,也要开业了。更让人震撼的是跟孟加拉搞100平方公里的孟中经济合作实验区,计划投资是180亿,现在在前期预可研的阶段,推进得是相当不错的,还有在刚果金,还有在东北非买了矿产,要开采铜、黄金等。但是他们的资金也不足,民企走出去有些情况就是凭热情,和省内主管部门对这个支持力度不够,他们不太了解,跟中央国家机关和驻外使馆的联系都不多,这么大的项目做这么多的事业,最终我们国家要买单的,出的问题国家要负责任的,所以一定要得到两国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调,要不然就会出问题。我们一带一路宏观指导,政策协调,顶层设计和具体设计,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这些企业对所在国的情况了解还不是很多,安全风险意识相对薄弱,人才不足,经验不足,能力不足的短板比较突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的时候,看到的成绩,也看到了这些问题,国企有这样的问题,但是民企的问题更为突出。

    总的来讲,一带一路建设在全民推进,国际社会是广泛关注,议论纷纷,唱赞歌不绝于耳,但是非议、曲解、抹黑我们也不少,我们要冷静,要客观,要全面去看。下一步继续推进一带一路,我觉得应该有这么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个要进一步端正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应该说在很多企业,包括很多学者还是有偏差的,要明确一带一路是要搞国际合作,而不是国际扶贫,这个现在有的企业哪里穷到哪里去,哪里乱到哪里去,哪里差到哪里去,最后要留下无数的陷阱,可能合作双方共同进入陷阱,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无论是国家层面,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搞一带一路要量力而行,要行稳致远,切不可冲动,不可盲动。

    一带一路进入新的五年,要适度调整一带一路的配置,把着力点放在周边,六大走廊建设要有一个轻重缓急,走势做不了的,或者无法做的,要往后推一推,要挑容易做的,能够见成效的,效益比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都比较好的先做起来。要注意次经济走廊和次区域合作,六大经济走廊太宏观,还要注意次经济走廊和次区域合作,要完善相关的南向通道建设,另外宣传上要改进一带一路宣传方式,要纠正过度宣传带来的偏差,和有意歪曲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要正本清源,要向世界其他国家说明一带一路的宗旨、原则,一带一路是属于全世界,是公共产品,我们注意总结推广一带一路第三方合作经验,特别是要发掘、整理、推广和发达国家的合作经验,一带一路是交响曲,是大合唱,我们是包容的,我们是开放的,愿意和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开展合作。

    另外也要注意听取国家有关一带一路不同的声音,以认真负责的严肃态度,对待再入陷阱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风险提示。我们给很多国家搞基础设施,动辄几亿,上百亿,最终没有效益,还不上我们的钱,我们和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就会变成了黄世仁和杨白劳的关系,有些人是不怀好意的,但是我们要认真听取,汲取合理的成分。另外对走出去的企业正确引导,外交保护至关重要,大家看到中兴事件和华为事件,在更高层次上提出了海外的安保问题。

于洪君:我们要善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规则,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另外要建立国际索赔机制,马来西亚的几个项目就黄掉了,我们前期有很大的投入,所以我们要理直气壮利用国际索赔机制,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不是扶贫,白给你的,这个一定要明确。

    我要讲的就是这些,一带一路是一个新事物,是前无古人的事物,我们还在摸索,还在探讨,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局部地区的经验,我们要善于总结,把一带一路推进到新的境界,取得成果,明年一带一路合作峰会会开得更好。谢谢!

主持人董少鹏:中国证监会新闻办公室主任李钢代表证监会阐述推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具体举措,加强与市场各方沟通。安会长就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滕泰院长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中国财政科学院前院长贾康就宏观经济改革的难点和突破口,都做了精彩的演讲。于副部长的演讲是压轴好戏,我们搞推动经济改革和振兴股市,离不开外部的环境,中国今年开始联合国会费、维护国际和平费用的摊销,都已经是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困难,一些槛儿,跟国际环境和我们跟国际合作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现在讨论经济改革和股市振兴,跟这个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这个是扣在一起的。

    下面的环节由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和证券日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家都知道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中之重,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在行权、维权和处理纠纷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的工作,下面就有请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董事长郭文英先生,证券日报社社长陈剑夫先生上台,请大家共同见证这个时刻,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小投服中心和证券日报社签署战略协议。

    (签署环节)

    下面请郭文英先生简短致辞。

郭文英:尊敬的各位领导,陈社长和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证券日报举办的第二届新时代资本论坛,刚才大家也见证了投资者服务中心和证券日报企业服务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就本着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宗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盈,共同推动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迈向更高的水平。

    借此机会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投护中心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还有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简单讲四句话,第一,投资者保护工作是资本市场天大的事,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大家知道中国资本市场现在有1.4亿户股民,应该说每一个股民身后最起码代表着两到三人。所以资本市场已经成了我们国家所有人关注度最高的一个大市场。那么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保护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要,大家知道在所有的股民里,99%的是中小投资者,那么50万以下的定义为中小投资者,这些人的保护是一个重大课题,因为大家知道国外主要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我们是以散户为主的市场,所以我们的散户弱、小、散,所以投资者保护这个工作,应该说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在未来资本市场的改革过程中,将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个体,是我们要必须解决的一件大事。

    第二,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共同推动和维护。从立法上我们还没有专门的投资者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机构上除了证监会系统,还有其他的法院、司法系统、执法系统、行政机关,包括教育系统,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等社会参与,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都有义务来保护广大的中小投资者。那么一个成熟的市场,一个健康的市场,就是一个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市场,哪一天我们的中小投资者不再对市场失望,忧伤,那么资本市场就进入了一个稳定健康的发展过程。

    第三,投服中心是专门从事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一个公益机构,这个机构是证监会专门成立的,应该说是一种组织创新、制度创新。2014年12月5日成立的这个机构,机构成立以来我们主要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叫持股行权,我们拥有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一手,也就是100股,通过持有一手股票,我们来履行股东的义务,通过当最小的股东,来给大家示范如何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另外方面我们做整个期货纠纷市场的调解工作,大家知道投资者遭受损失了以后,常常是不知道找哪里,有一些纠纷的和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发生纠纷之后,谁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中小投保专门从事证券期货纠纷的调解,现在我们已经调解受理的案件由7千多起,调解成功的案件有4700多起,投资者获的金额达到了将近7个亿。

    第四,诉讼制度,支持诉讼我们通过增进对虚假侵权和内幕交易的案件,帮助投资者打官司,诉讼就是我们自己亲自上阵打官司,现在打的官司大概有十多起。还有投资者教育,还有调研工作。

    最后,我想投资者保护说到什么重要程度也不过分,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只有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好,才能够带来一个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才能走得行稳致远。最后我们想感谢大家,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关注中小投服中心对投资者保护工作的开展,也希望大家多给予我们支持。谢谢!

主持人董少鹏:感谢郭董事长,从今天开始证券日报和中小投服中心为投资者权益保护,包括投资者的纠纷,进行战略合作。

主持人董少鹏:证券日报作为媒体机构,是协助党和政府听取政策建议和了解市场情况的通道,同时为所有的资本市场参与者提供媒体资源支持,发挥智库作用,接下来我们举行证券日报点金智库成立仪式和201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报告发布仪式,我把主持的话筒交给我的同事,证券日报社副社长田米亚女士。

田米亚: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荣幸有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今天成立的证券日报智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重钢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咨询决策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知识和批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的战略部署,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更好服务实际,经济转型升级,以及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证券日报点金智库今天宣布成立。

    点金的寓意是点石成金,希望专家委企业和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画龙点睛,成就未来,是金子就会发出它的光亮。我们智库就经济和市场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并及时向市场发声,支持实体经济,进口市场发展需要,为企业上市,项目并购重组,产业升级,地方和区域产业链的整合,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和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和咨询服务。

    为更好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以及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发展,证券日报智库今日成立。进入智库的成员为学术领军人物、行业领军专家以及有专业和理论创新能力的青年专家。

    首期入库专家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管清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

    黄剑辉(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金海年(清华控股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大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世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席)

    刘琛(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主任)

    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哲(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梅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钮文新(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首席研究员、首席评论员)

    沈建光(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滕泰(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忠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吴琦(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主任、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谢茂松(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秘书长助理、资深研究员)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张承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前所长)

    张连起(全国政协常委、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

    董少鹏(证券日报社副总编辑)

    感谢各位专家对证券日报事业的发展的鼎立支持,着力打造一批高端智库,是满足国家政策和战略需求,助推实现两个100百年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决策,将来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我们的行业。

    中国上市公司民营发展公司发展报告,有请证券日报副总编辑彭春来。

彭春来:尊敬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连续第二次在新时代资本论坛上发布我们的研究报告,今天我要发布的就是我手上的由证券日报编写的中国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发展报告。

    这份报告所指的民营上市公司是以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个人这一标准所挑选的,那么标准到报告截止日,有3558家上市公司之中,共有2273家为民营公司,占比了63.88%,三分之二的公司为民营上市公司。报告介绍了民营公司的区域分布,行业分布和经营业绩,分析了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和制度改革,在区域分不中,华中地区占比最高,其次是华南,这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是相符合的。在行业分布中,占比前三为机械设备、化工和医药,营收规模超过1千亿元的公司有六家,百亿规模有169家,净利润过百亿元是一家,净利润10亿元-99亿元有136家,从整体上来看民营上市公司虽然在营收和利润上,在整个上市公司体系中占比不是很大,但绝对数据是在不断的逐年提高的。

    报告列举了民营上市公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近年来A股民营上市公司营收占国内GDP的比重在逐年的提升,民营上市公司的职工数量的增长远高于A股非民营上市公司机构数量的增长。另外民营上市公司在对股东的回报方面,近六年也是在逐步的提高,年度分红占全年净利润的比例由2012年26.36%提高到2017年的32.98%。这份报告分析了影响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的几大因素,重点分析了融资难,融资贵和公司治理的问题,并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最后还对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由于报告从策划选题到编写的时间还比较紧,其中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虽然证券日报智库的成立,我们将继续努力,撰写出更多有份量的研究报告,为资本市场各方提供更好的服务。谢谢大家!

    今天上午的论坛到此结束。

主持人张志伟:大家好,我是证券日报产业中心的张志伟,现在开始大会的下午环节。
    下午第一个环节是企业家演讲和论坛,在这一环节的主题是产业升级,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产业升级的难度可想而知,今天我们想通过企业的演讲和论坛,通过他们的表达和智库的分享,为产业升级加油鼓劲。
    下面有请辅仁药业董事长朱文臣。

朱文臣: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产业升级这个话题是一个老话题,产业升级主要来自于消费市场,但是我们国家的政策,主要是降价与控费,就这一个主题来说,所谓的产业升级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现在大家都知道任何医药方面的一个产业政策,比如上医保、基本药物一致性的评价,还有对原研替代,包括刚发布的以量去降价这么一些政策,这些政策之间名义上是医保升级,其实很多地方是相互矛盾的,总的去看这些政策是相互低效的。

    大家最关心的一致性评价,你评价好了,花了几百万,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医保,今年已经调整了。原来调整出了医保,你就失去了市场,即使没有调整出来,你现在的带量集采,一般只要一家,一致性评价当成了一个入口,一个门槛,你通过一致性的评价可以参与竞争。一致性评价这个概念一般指的是2007年意见的仿制药,2007年都是按省来进行的,写了一个“视同”,以后视同一致性产品的仿制药会越来越多,包括国外进口,都视同一致性的评价。

    好处是什么?通过一致性的评价参与竞争,如果有三家有这一个品种,那么这三家去竞争可能只中一家,中多了就没法带量。中一家,那一家就没有太大的投入,要是多家,可以进行同类产品的替代,但是在这个治疗领域同一类型的产品进行替代,为什么要替代呢?因为独家中了以后,各种的消费,还有中间的渠道,也就是说国家替你采购了,其他各方没有利益,你入围了,今年入围了,不代表明年入围,你的生产量赶不上去,你要大规模扩充产量,明年可能面临着竞争,很难保证长期你这个品种带量采购,这个保证不了,企业也好,整个市场各种生产链和价值链,将来通过这种带量采购,就要重塑,所有的等级都改变了,但是这个重塑并不是一个长期,每一个重塑最后的结果也就是一两年有效,超过了两年,就没有效了,由另一个方式给替代,或者是相互之间减弱了。超过五家的一个品种,基本上就没有市场可做,多家暂时有市场,如果第二次再议价,我比你的再便宜,我的中了。即使目前独家,入围了一致性的评价,然后是过期的原研药,和我们通过一次性评价在一个质量上进行同台竞争,所谓说的原研替代,比如说仿制药替代了原研药,这就是原研替代跟你独家去生产,给你的时间其实只有一年。在这一年时间内,你中标了有效,但是价格基本上降到了成本价,但保证不了你第二年,第三年去中标,去维持,这都做不到。

    经过一轮一轮的招投标,现在的价格是在回升,因为原来的价格降得太低,真正最底层的普药在回升,这一次是31个品种,主要指的是高端仿制给过期原研药,生产高端仿制药,但是高端仿制药这个竞争如果都按这个带量去采购,也是怕所有利益空间都让出来了,普药还能有点市场,因为它的面广,但是原来通过一致性的评价,我又进了医保,我认为这个市场可以参与竞争,参与争夺,现在这个带量采购一出台,把这两个政策都给冲击了,做不了。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一致性评价不好,你也是医保,你没有中标,你还得找别的渠道去销售。不管是哪一类型,现在大家都在焦灼状态,都在相互抵销,相互冲击,使医药企业等于现在是不知道怎么走。不知道怎么走,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这一次说的是过期原研药,但是在专利期的原研药是高价,是有利润空间非常大,其他给企业都没有利润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那么创新是唯一的一条路,就是你不管战略怎么制定,如果你不创新,你做不出来别人没有的品种,医药市场的企业出路都不大。辅仁药业在12年,我们就大规模进行了创新的试点,我们在郑州,在上海等四个研发公司,现在研发人员突破了1200人,每年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10个亿,我们做了创新药,从今年开始到2021年,我们会有十个创新药进入临床上市,从今年开始,已经进入了一个。明年会是四个,后年是四个,但是这个转型升级,原来还有很多的高端仿制,我认为高端仿制不是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印度和美国合资的方式,你的药在中国合资建一个厂,我们一起来建设,我去研制一个高端的仿制药,也是很难的,也得要两三年的时间。高端的仿制药和高难度的仿制药,我们采取国际化合作的模式,直接生产,直接建厂,然后集中精力,因为我们有一个基础,就是普药一千个品种,15个制药厂。这些普药还有一点市场利益空间,但是带量采购以后,这些空间都会被压缩。所以我们从2021年开始,新药占主导的地位,已经我们把全部的研发精力都转到新药研发上,我们为新药研发的面积达到了11万平米,北京将近两万平米。

    现在企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我们的制药行业,有钱的时候没有转型升级,没有创新,现在想创新,医药市场不支持,就是所有原有的产业资源禀赋已经不支持,所以医药企业转型升级的难度会特别大。不要指望国家的政策,因为国家的政策非常简单,就是降价,就是控费。要是没法降,你不会有利润,企业也很难转型升级,所以说今年医药工业的转型升级,不是光一两年的事,我们六七年前就这样去做,到现在为止刚刚转过来,创新的东西逐渐销售额在增加,原有的东西在减少。但是我们已经干了六七年了,真正使我们转型升级出来的,我们还要有一个六七年的时间,这就是拿了十几年的时间才能进行转型升级,但是创新不是一个钱的问题,关键是你的各种要素来决定的,特别是你的文化,你的思维方式,你的价值取向,来决定你能不能创新,因为创新不是说我影响收入,当你拿不出10%来搞创新,你如果不创新,那你就等于要逐渐会弱化下去。如果你创新,不管用哪一种资源,就一条就是你要去创新,中国市场通过招投标,现在的带量采购,所有的政策一直降下去,直到降到生产普药的企业,也会非常的集中。

    所以说不要看市场,市场是在扩大的,医保是在扩大的,量也扩大,但是价格下降,我们六年前就制定了不创新就没有任何出路,制药企业的本质就是创新,制药企业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工制造,创新是本质要求。

    我们的口号很简单,大家又是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我们就是研发推动创新这就是我们的口号,通过研发来进行创新。我们到2021年研发人员会突破5千人。

    谢谢大家!

主持人张志伟:特别感谢朱总的精彩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了医药的一致性评价,对医药行业的变革,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辅仁药业在上海、北京、郑州和美国投资了4个亿设立了创新研发基地,朱总在演讲中提到创新是由各种要素所决定的,感谢朱总的精彩演讲,希望辅仁药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谢谢!

    下面提前进入圆桌论坛环节,下面有请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先生,利亚德董事长、总经理李军先生,OYO合伙人李维先生,格力电器总裁助理方祥建先生,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先生。

    圆桌论坛的话题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第一个问题是请大家所在的行业,目前产业是什么样的状态?第二,请各位谈一谈产业提升的具体措施和成效?第三,优质上市公司应具备哪些条件?下面有请蔚来汽车的李斌董事长。

李斌:谢谢各位,下午好!汽车行业确实是一个特别大的产业,因为影响领域也非常广,我想全球汽车产业应该说都在一个转变过程之中,这个转变首先是产品形态,产品技术的转变。现在有一个词,以后一说汽车,可能都是这个词,叫智能电动汽车,就像现在我们说智能手机一样。电动比较容易理解,智能包括自动驾驶,还有车里面的数字座舱等的应用。我想智能电动汽车就是整个这个行业正在升级的一个潮流。

    蔚来汽车是一家创新的公司,我们也是一个成立时间不算长的公司,四年的历史,我们从成立到上市最快的一个汽车公司,在今年9月份我们成功登陆纽交所。我们也是在智能电动汽车这个方面创业,在12月15日已经完成了9726台车的交互,应该说不是一个PPT造车,已经是有很多车在跑。

    同时我们也还肩负着一个使命,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品牌向上,品牌突破的这么一个使命,目前我们在卖的车ES8,也是中国工业消费品里面,应该是属于单品价值最高的这么一个车,其实也是成功实现了中国品牌的品牌向上,中国汽车产业的品牌向上,这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事情。

主持人张志伟:提到了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智能电动汽车,第二个是品牌向上。

    下面有请李维先生。

李维:原来跟证券日报近一点,OYO是一家新企业,我原来是神州租车的CEO和CFO,很多年的财务背景,四五个月前加入OYO,OYO真正的增长是在过去6个月。酒店这个行业我是新人,但是我们这几个月感受很深,也见了很多的业主,实际上在酒店行业在中国跟国外很不一样,是一个房地产和酒店管理非常混合的一个行业,不是分得很清楚。所以过去几年经历了一些高速增长,就是因为跟一些房地产高速增长有关,但是现在很多酒店的业主实际上有很多的痛点,因为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再加上整体本身受到了连锁酒店的压力。如果看单体酒店的市场,在中国整体房量是超过了三千万,短期内我们看到更多的数据,甚至是5千万方量的市场。锦江60万个房间,华住40万,如家首旅40万家房间,还加上一二线四五星的酒店,中国也就是在5千万的房间。现在大部分的入住率不到40%,竞争非常同质化,这正好给OYO一个机会。

    大家今天看到很多OYO的数据,我觉得行业给了我们机遇,我们也刚刚起步,我们觉得这个市场虽然跟资本寒冬有一些影响,除了房地产,把这两块分开,整体的旅游和酒店业还是一个蓬勃向上,但是现在存量供应量过多,也给整合和连锁化带来更多的机遇。OYO的方式有一点可以分享,现在我们有6千多人,真正酒店行业背景不到5%,所以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非常有活力的团队,来到一个中国已经觉得有点死气沉沉的行业,来做一些事情,希望明年大家看到更多OYO不同的东西。

主持人张志伟:李维提到了一个关键词,95%还没有进入酒店市场规划里面两,我觉得未来市场还很大,年轻的团队未来给予OYO更多的期望和希望。

    下面有请格力电器总裁助理方祥建总。

方祥建:很高兴参加证券日报举办的圆桌论坛,我在格力电器分管企业管理和物资采购工作,参加资本论坛还是第一次,但是我想资本的背后一定是需要制造业来支撑的,因为从事产品质量的工作是我18年一直在从事的,格力电器近几年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第二个是技术升级。

    好空调,格力造,确实在空调这一块,我们连续全世界第一,2017年我们占全世界空调份额占比是21.9%,但是从党的十八大,2012年以来,格力电器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国际化空调企业,同时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公司,除了空调产业,还有高端装备、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还有生活品位,包括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第三包括格力手机,还有格力造芯片,造芯片已经在三年前已经设立了。

    做空调的为什么做这些产业?从我分管企业管理来说,手机是连通所有家电的入口,空调里面的电机技术我们有20项国际技术,还有发明专利,从空调延伸到冰箱、洗衣机和净化设备,这几年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2012年到现在,我们不到七年的营业总收入跟去年12年来比,业主收入将近增长3倍,利润和税收不到七年的时间,是过去21年的3-5倍,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去年2017年年销售额是1500亿,今年目标是冲刺2000亿。

    第二个是关于自主创新,10月22日总书记亲自到格力电器来视察,我当时是负责接待的,应该说谈看到了他们的展厅,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书记的评价很高,他说的格力在党中央、国务院提的几个要求,就是真懂,真信,真用,还有高质量的发展,供给侧的改革,市场化的转变,都第一时间转化为公司的内部要求,因为一直坚持高质量方面,在自主创新各方面取得了进步。

    比如说产品质量,好空调格力造,95年我们成立的,这几年进一步创新,抓产品质量,6S管理,中国的企业跟国外是不一样的,每个企业都不一样,你不能去照抄照搬,所以董总提出了一个企业质量的概念。还有格力独立的方法论。我们在不断的创新,我以质量为例,很多人不太理解董总,她更多从消费者需求进行创新,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先进技术,我们就把它进一步做好,未来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2023年要冲刺六千亿,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进行奋进和迈进。

主持人张志伟:我大概理解格力的产业升级和创新,背后只有两个字就是技术,格力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过了一些跨界的选择,这个背后有他的技术,产业创新背后也是技术的推动,所以感谢方总的演讲。

    杨德龙是唯一一位经济学家,请德龙听完三位企业家演讲之后,有什么感慨?请你谈一谈企业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杨德龙:感谢证券日报邀请我参加这个论坛,很荣幸成为证券日报智库的首席专家,刚才听了三位老总的发言,我觉得还是很有感触的,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主席在4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过去这40年的中国工业体系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了,几乎所有的门类,所有的行业都建设齐全,比如说传统的像家电行业,格力成为空调行业、白电行业的佼佼者,行业的龙头地位是很难看重的。

    在90年代的时候,家电行业是一个混战的局面,当时国内的家电企业就上千家,如果加上地方的小企业可能上万家,那个时候就是一个混战,然后价格战的阶段,那个时候所有的企业几乎都是不赚钱的,但是经过这20年的优胜劣汰之后,现在家电行业基本上是形成寡头垄断了,格力、美的和海尔,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行业业态,这个时候行业龙头就能获得比较稳定的利润。所以我们看到格力的现金流非常好,利润非常高,这么多年分红率也是非常高的。

    传统行业对于新的资本进入来说,没有太多的机会,与其去进入到白电行业和格力竞争,不如从二级市场卖格力的股票,加上现在资本市场跌得比较多,很多股票估值也比较低。所谓行业的转型,未来40年的增长,我认为要想保持一个中速增长,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9千美元的GDP上升到1.2万美元,乃至2万美元,可能就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创新,依靠传统的这种生产模式是难以为继的。

    传统提升上我们走的是中外合资的道理,短短十年之内就建立了中国的汽车工业体系,缺点是让中国自主品牌很难发展起来的,大街上跑的是合资品牌的车。新能源汽车或者是电动车,是中国汽车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包括现在格力董总用全部身价投到银隆汽车上,电动车是未来升级的一个方向,今年传统汽车的消费出现大幅度的下滑,新能源汽车增量上升了70%,这已经展现出了一个行业的生命力,无论是对于传统企业的创新升级,还是资本进入新的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加大科技含量,拥抱AI,还有大数据等新的技术,这样的话才能让我们真正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谢谢!

主持人张志伟:经济学家谈到了传统的产业要摆脱这个困境,可能要进军新的领域,在新的领域里面有所作为。另外提到了自主品牌在中国发展起来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谢谢杨兄。

    下面有回答第二个关于品牌的问题。

李斌:我自己是2000年就做汽车网站,我自己的创业跟汽车产业,还有互联网产业,这两个产业一起发展起来的。我认为从中国的汽车产业的来讲,这几年中国品牌做得是不错的,包括像广汽、上汽、吉利、长城、比亚迪,这些品牌做得都不错,其实中国汽车产业即使在传统这一部分,单车平均销售价格是在上升的。我们也看到像有很多已经发布了他的高端品牌,而且我们看到整个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在去年已经占到了45%左右,其实这个份额一直在上升,我觉得这个还是中国整个产业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的一个必然的东西,而且我能看到中国汽车产业在整个研发投入方面,在服务的体系建设方面,其实这几年我觉得进步得非常大,在供应链和制造质量上等,所以总体上我觉得是不错的。

    特别是电动汽车这一块,我提了一个词叫换道先跑,不叫弯道超车,弯道超车需要技术难度更高一些,直道超车要加速,弯道超车不光车要好,驾驶技能也要好,为什么叫换道先跑,因为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基础和原来传统的车还是有不小的区别,比如说三电、软件,和服务的结合,这些东西其实还是不太一样。中国企业反而在这一方面决心大,起步早,不像西方的这些发达国家的成熟汽车公司,他们相对来说不能叫顾虑多,可能瞻前顾后一点,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的汽车的冲击怎么样,还有他公司的文化,他有很多的犹豫,这一犹豫给了蔚来汽车这样创新的公司,包括中国传统汽车公司的新能源和智能电动车的业务,就给了一个机会。

    中国电动车的市场里面95%以上,其实都是中国品牌,不管是高端的,有蔚来这样的,还有入门级的,高中低其实都是中国品牌占主要的部分。这个和原来反过来的,原来是中国品牌使劲要去抢份额,现在事实上成了国外的品牌,他要在这里面来争份额,我认为这是汽车完全市场化以后,以前中国汽车市场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今年卖190多万辆车,90%都是中国的品牌,不管是高端还是入门级的车。

    今年7月份的时候,随克强总理去访德的企业团里面,我们当时是和博世签了一个战略的协议,宝马是和CTL签了一个战略协议,CTL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是A股的明星公司。墨克尔总统说以前都是中国汽车企业去德国采购零部件,很多东西中国做不了,现在是第一次有德国的高端品牌要去中国的公司采购最核心的零部件,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智能电动汽车这样一波浪潮,其实给中国的企业不光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像未来这样创新的公司,其实都会给很多的机会,包括这种产品创新的机会,技术创新的机会,也包括用户服务体系的创新。比如说蔚来的车有换电的模式,有一键加电,我们已经部署了北京到深圳的高速,北京到上海的高速,三分钟换电,这都是基于应用场景的创新,我觉得很难让一个硅谷的公司,美国的公司,让欧洲的公司去想象这样的场景,你也很难想象中国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加了充电桩,所以我是觉得整个智能电动汽车这样一个浪潮里面,中国企业有这种换道先跑的机会,要抓住时间窗口,坚决地进行投入,我们现在研发人员有3千多人,我们现在已经申请了专利有3千多项,而且很多是全球申请的案例。

    我觉得只要在研发方面进行投入,在用户体系服务方面进行创新,智能电动汽车这样一波历史性的机遇,中国的公司应该是有机会能够抓住的。

主持人张志伟:感谢李斌总给我们带来未来自主品牌发展的信心,中国品牌从采购量来看,数据是95%采购的是自主品牌。

李斌:我一直希望叫中国品牌。中国品牌要好一点,自主品牌稍微狭隘了一点。

主持人张志伟:我们也呼吁一下要叫中国品牌,非常感谢李斌总的公司为创新做了很多的努力,希望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

    酒店业最近一年以来负面新闻挺多的,包括房间卫生的问题,酒店业务也可能面临着很多的变革,包括互联网的影响,酒店业的产业升级,未来我们公司主要在哪几方面和酒店业未来发展方向是比较契合的?我们公司在未来的一些是什么?

李维:对于OYO来说,实际上我们看重的首先还是客户端,因为单体酒店运营上有很多的问题,碎片化、同质化、运营管理不善,老板根本没有心思做酒店,他是做的房地产,就造成客户需要在三个东西之间去做妥协,一个是价格,一个是质量,一个是位置。所以最终造成整个市场在供给和需求端据巨大的不平衡,这个巨大的不平衡可以让它慢慢去缩小,最终让很多的年轻人去住上酒店,很多的场景去住上酒店。

    到四五线城市,有的人觉得200元一个晚上是很贵,他们希望是大几十元钱,入住35%,一晚120元,这个酒店只有79元,但是入住率很高,酒店利润可以几倍的增长,客户可以更多的增长,这个市场是万亿的市场,但是没有更多的连锁品牌出来做一些事情,比如说首旅和锦江,目标就是做中高端,他修更深入的管理人才可以去做中高端,去挑战中层的断层,甚至未来可以挑战一些四五星级的国际品牌,做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应该是给到消费者有更好的旅行生活。

    在另外一端,实际上跟我们最近的还是这些酒店业主,对酒店业主来说,简单来说就是一点就是希望给酒店业主赚更多的钱,同时创造更多稳定的就业,我觉得这件事情我们也是觉得挺高兴的一件事情,对于酒店业主来说,确实第一步大家看到OYO还比较简单,粗放去做一些事情,但是效果已经很清楚了,大部分三四线的城市是不上携程的,也不知道艺龙和同程,可能只上了美团,有些还有很多没有上美团,是长期关系的客户或者是周边的客户,我们会帮他去进行管理,管理好评分,如何去管理好客户实时的评价,去给他一些改善,很快就有20%的增量。同时酒店适应游人的,但是他没有很多的资源去帮助他转型。还有动态定价的基于一定的数据,大部分的时候是加盟的是30-35%,加入之后入住率可以提升到50-60%,酒店业主非常高兴。

    所以这两块是酒店行业带来很多的变化,酒店是一个重运营的商业,是需要大量的人才、人力,我们觉得现在年轻人可以培养很多,现在很多好的年轻人都不想进入酒店行业,不像20年前,我大学毕业去宾馆,去五星级酒店拉一个门都可以,现在大家不想去酒店工作,如果培养更多的年轻人从酒店前台做到酒店经理,到类似的区域管理的方式,酒店业还会有一个新的很大的变化出来。最终这些运营上,技术我们讲了很多,怎么样去做成未来的酒店,这个是加分的,但是最基础的是让客户干净,没有味道,没有噪音,服务态度很热情,这是靠人一步一步的培训,我们大量的投入是在酒店培训上,大量的投入是在改造和人上面。

主持人张志伟:提到了一个很敏感的数字20-30%,发展到50-60%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革,给店主带来更多的利润,带来了更多的就业,给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谢谢李维总。

主持人张志伟:下面有请姗姗来迟的李军总说几句。

李军: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抱歉,来晚了一点,我本人做了28年,去年在美国的机构给我们评了一个占有率第一,大概占全球14%的市场,说人生这一辈子在某个细分行业能够做到全球的老大,就觉得很骄傲,很自豪。

    利亚德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我感觉现在这个行业还属于在一个发展中,不成熟的行业,为什么这么说?LED显示行业现在全球还有上百家企业,按照常规市场规律来看,一个成熟的行业如果前三名能占到整个市场的60%左右,这是比较合理的一个成熟市场。而LED显示这个领域前三名30%都占不到,这是我们面临的产业升级,这是一个大的机会。所以产业整合从两个发展方向来看,19年最重要的是提高市场占有率,我们从10%多提高到25、30%,这个可能性是比较大的,这些年的发展从资金实力,从品牌、影响力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积累,所以在市场率提升方面是有把握的。

    利亚德是一个智能显示为主的公司,这里面的比重占到70%以上,我们发展文化旅游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我们原来的运用范围是50%是用在文化领域,比如说演艺等各种大型的活动,我们延伸过去还是有一定的必然。利亚德除了显示,还在液晶和投影方面进行发展,液晶在大型演出里面用得量也比较大。我们发展这个领域也是一个水到渠成,合乎逻辑的,在利亚德平台上面,照明部分可以做起来,文化领域通过平台也可以做起来,我的销售体系和服务体系,可以为不同的业板块提供服务和创造价值。谢谢!

主持人张志伟:李总给我们介绍了利亚德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路,一个主业,还有一个相对技术转移的附加。

    我感觉格力在家电相关产业做一些技术的转移,大家应该认为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格力做手机做得风生水起,现在也想做新能源电池方面,格力产业升级的路径,我个人感觉是不是跨度有点大?

方祥建:你问的这个问题,也是我在格力一直工作的地方,我做产品质量工作,所有的设计、生产都跟我相关,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这样的,空调连续13年已经是全世界第一了,实际上我们认为空调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国务院研究中心的一个主任去年去考察过,他就深有感触,造空调有一个很大的产业链,从核心的零部件,压缩机、电容等,还有配套的管道、模具,还有总装,到模具的数控机床,然后到最后的废弃产品回收,造空调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格力就把相应的产业链全部打通,格力掌握了核心科技。空调的心脏压缩机不能设计和不能生产,就不能叫核心科技,格力就自己的电机厂,我们从转子发动机,到涡旋等所有的都可以制造,格力在专业化的问题是很宽的。格力除了空调,我们在其他13个产业都有涉足,报如说高端装备的机器人,现在本来就需要机器人,所以就自己造,自己设计,而且人才自己培养,我们有1.3万机器人员。还有手机,我们为什么要造手机?格力电器产品质量这一块有很好的基础,无论造什么东西,我是格力分管质量的领导,直接对董总负责,我们无论造什么东西,都要造最好的,有几个特点:第一,我们在推广智能技术,产品的互联互通,需要的入口就需要通过手机,可以把空调、冰箱和洗衣机,还有电饭煲进行互联互通,手机是我们智能家电的一部分,我们在主架构上有了自己的大数据中心,有了物联网的研究院,看起来我们的跨度是比较大的,但是更多的是专注,跟传统的产业链在不断的延伸。

    我们虽然做了这么多,但是我们从来不做房地产,再赚钱也不做,我们做的是实体制造业,跟专业相关的。我们造机器人,六年多的时间,格力一半以上的机器人都是我们自己造的,替代了2万多人。还有磁悬浮,离心螺杆本来我们就有技术积淀,我们是有功底,所以我们都在这些方面进行突破。今年完成2千亿,我们前九个月完成了1500亿元,2023年要达到6千亿,这个目标是很宏伟的,为什么董总敢提?因为我们的其他板块都有技术,都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

    谢谢!

主持人张志伟:方总讲到了格力跨界的界限还是很明确的,房地产是坚决不沾,在相关行业里面做一些相关性的延伸。

    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通过产业升级的方面,如何判断一个企业未来的投资价值?有请杨总。

杨德龙:接着刚才的话题说,过去这40年改革开放,中国各个工业体系已经健全了,并且很多行业都已经产能过剩了,这个时候大家就要看未来投资机会在哪,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认为未来大的方向就是两个,第一个和消费相关的行业,因为现在消费已经超过了投资和出口,成为推动GDP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消费是一个大消费的概念,不仅包括传统的一些消费,像白酒、食品、饮料、家电和旅游酒店,还包括一些电子消费品,都是属于传统的消费,中国这些年经济转型成功的独角兽企业,现在已经是巨无霸企业,比如说BATJ,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属于消费+互联网。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让人们的消费更加的便捷,让消费更加规模化,比如说刚刚在香港上市的美团,为了在家里面点单方便。拼多多迎合了低端的需求,无论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无论大家垢病拼多多有很多的假货,但是不影响在美国的估值300亿美元,因为他抓住了中国最大的一块潜力,就是消费,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大概是5万亿美元。

    只要能挖掘消费的潜力,能把一个商业模式在中国能够做到全国,其实就是实体,因为中国拥有最多的人口。现在国家也在想各种招,国务院出台了七项刺激消费的政策,更多的是个税的改革,通过给个人减税,上调个人计证点,从明年1月份开始专项抵扣,将来会降个税的边际税率,这一系列的政策就是让大家有钱去消费,有信心去消费。要想提高消费率,不仅是要增加个人的消费收入,更多是增加个人保障体系,让大家能大胆去消费。

    中国人其实和美国人比起来,是很穷的,为什么美国的储蓄率低,美国人的储蓄大部分是在养老金里面,美国人的养老金有26万亿美元,比中国整个股市的市值还要多一倍,他们为什么去当期消费和贷款消费,因为他们养老替代率达到80%,退休后的消费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也在想办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还有收入分配改革,让低收入的人群能够收入提升,高收入人群消费倾向是比较低的,低收入人群消费倾向是很高的,把10万元给工薪阶层可能要花9.9万,给了马云,可能他就做了投资。所以要通过税收的手段,想尽办法来提高中低收入人的收入,未来消费的潜力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无论是品牌消费品,还是一般消费品都是一个机会。

    另外就是科技创新,科技是真正能够产生新的生产力的,过去40年主要是靠劳动力的投入,以及资本的投入来发展,但是现在劳动力的红利基本上结束,现在低端劳动力的成本已经上升到很多制造业的企业无法承受的地步,而资本市场已经过剩,这个时候资本就往外投资了,这个时候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增加资本的投入,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通过科技创新来寻找新的机会。

主持人张志伟:经济学家给我们说了两条线,一条线是消费市场,第二条线是未来的创新市场,对产业升级的变革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杨德龙总提到了拼多多,拼多多是比较敏感的一个词,在市场里面把OYO比作是拼多多,请李维谈一谈对拼多多模式的看法。

李维:不太敢评价拼多多的方式,现在OYO的速度是今年酒店市场一两天就开一个城,几个小时就能上线一个酒店,现在房量是中国单一品牌最大的。从酒店集团来说我们也进入了前四位,另外三个都是在美股和A股上市的公司。OYO在速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我们看两个点,第一,确实是下沉市场,或者三四五六线城市小镇青年未来的消费升级,我们看到酒店行业确实有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甚至一二线城市,但是如果到三四五六线城市,有很多新的酒店的场景,或者是住宿的场景可以被挖掘,或者基于现在的存量打造上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包括硬件的打造,包括运营服务能力,销售能力的提高。

    有四个要做的事情,第一个找到最大的市场,第二,把他需要做的改造,很快做低成本的改造,满足年轻人的需求。第三,把它运营管理好,服务体验做好,第四,把间夜卖好,让更多的人住起来。

    大家觉得酒店行业跟大家看到的拼多多给电商行业带来一些变化可能有点像,酒店行业跟电商行业有点像,经济型酒店从十年前的儒家、汉庭大规模起来,上市美国之后,一路走了非常好的十年,现在这个时间似乎经济型酒店本身到了一个平静的时候,或者看到这个行业似乎没有什么变化,或者也看到首旅、如家和锦江都在往高端的酒店去走。无论是科技驱动,数据驱动也好,但更多的是思维方式,人的驱动,OYO带给这个行业的新气象。

主持人张志伟:这个模式的选择顺应了思维驱动的方向,这其实很好的方式。我想提一个问题给李总,就是在9月份,股价相对跌到比较凶的阶段,投资者是不是抛售你们的股票,未来会让他们后悔的,你谈一下。

李军:利亚德从9元跌到了6元,证监会喊话之后,涨了40%,后来兑现的程度不太够,股票又回来了。利亚德还是一个比较稳健型的公司,市盈率就10来倍,因为净利润去年在创业板排名在第五位左右,12个亿,市值一直在排名在20位左右,我是两次兜底增持,一次是失败了,第二次又喊了一次,还有第三次呐喊市场的规律何在,天理何在,表达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对企业的信心,对行业的信心。

    中国经济十年的增长,股市跌了十年,反着来也不符合市场规律。再就是我们认为一个企业要从价值投资来说,只要你保持一个长期稳健的高价值的增长,投资者是认可的,只是短期有波段,我们的员工增持有5、6千万,我自己增持了一个亿。为什么来晚了,因为证监会有一个政策,创业板要求要发债,必须负债率达到45%,这是极其荒唐的一个政策,但是我们提的政策没有改,创业板像孙子一样,是受歧视的,要发债必须是45%的负债率,你负债率不高,你发债干什么,发短债对公司的成本是很高的,利亚德为了明年可转债,年底不惜代价增加我的负债率,我的负债率不高,我个人质押27%,在整个董事长里面是比较低的,这不在发债的范围,考核企业的负债率,11月底才41%,到45%是四个点,资产规模是140亿,负债率是很难的,我借了钱,放在那,才能达到45%的负债率,我再不努力,明年发债就做不了,所以创业板的歧视政策,我强烈建议进行一些修改,提的也没有用,现在也不提了。

主持人张志伟:你讲一下对企业的信心来自于哪些地方?

李军:关于企业的信心,我补充一点,我们今年显示板块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的产业太少了,对这个市场增长的需求我们估计不足。第二,我们的运用范围急剧扩大,现在是会议室、演出场所,下一步准备做家用,参会专家和各位领导,大家以后用电视看到60、70寸,要突然看利亚德100寸的以后,你绝对回不到过去,任何显示的方式如果当你比较的时候,发现100寸的4K效果和原来的效果一比,视觉升级了就下不下。利亚德要有VR体验店在全国推出去,要走TOC,还有电影院和家庭影院,利亚德的大电视要走向市场。产业升级跟消费升级是相关的,当你的产业升级之后,供给侧改革,提供好的产品,消费者自然就会选择高端的产品,效果更好的,性价比更好的产品。我们也充满信心,利亚德在1月24日发产品和战略发布会,利亚德要进军TOC市场。

主持人张志伟:你提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对技术的自信,另外对消费升级的自信,李总对利亚德股价还是有信心。

    另外想提给蔚来汽车的李总,我看数据,蔚来汽车17年亏损了50个亿,而16年大概亏损额是25个亿,三季度是业绩暴涨,我们公司未来什么时候能够扭亏为盈,我们采取的做法是什么?

李斌:因为我们是美股上市公司,财报是非常透明,我觉得可能对于一个时间比较长的公司去谈他的亏损和盈利,是比较有意义的,如果像蔚来汽车刚刚成立几年的公司,而且参与了整个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变革期的公司,在重叠的角度去看我们的发展,我们的钱主要是花在两块,一个是研发,一个是用户服务体系的建设,这是微笑曲线两个头,我们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我们采用了和现有的汽车公司制造合作的模式,我们资金使用是非常高效的。

    在研发方面我们有3千多人覆盖在全球,在美国有600多人,在欧洲有小300人,在上海有12个研发设计中心,我们是完全正向的研发,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是自己做。我们申请了3000多个专利,大部分是全球的专利,我觉得研发的投入如果不坚决,其实不可能赢得未来。如果看我们取得的成绩,历史上一个冠军,EP9是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电动汽车,创造了很多的记录,无人驾驶的车,我们拿到了第一张在开放道路上进行无人驾驶测试的牌照,我们的量产车已经交互了这么多了,十天前刚刚发布了第二款非常重要的量产车ES6,这个车是明年交互。

    我们已经开始在研发下一代的车型,因为汽车产品研发和别的不一样,研发周期比较长,我今天必须去研发2021、2022年的车,所以研发投入是我们整个投入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用户体系,有点像京东建库房一样,昨天还在拉萨交互的一辆车,电动车已经在200多个城市完成了交互,车主开的车已经去了中国95%以上的地级市,包括港澳台。车主他要买,我们要有基础设施的支持,我们在全国部署了移动充电车,还连接进去了8万多个快充桩,我们在京港澳高速,还有伤害到湛江的高速上,前两天我从上海开车回北京,全程都是换电,时间和充电大大的缩短,所以我们在服务体系方面,未来将近一万辆,我们在全国还开了20多家蔚来中心,160多家蔚来服务中心,如果你不能在服务体系方面去让用户有汽油车更好的体验,那么用户买电动车就是受罪。

    不是简单看亏损,我看成是对未来的投入,如果你去看我们投入的强度,和投入的量,投入的金额,我相信能帮我们赢得将来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有一个竞争的优势。不管是很奔驰、宝马和奥迪,甚至特斯拉比,我们的投入强度是可以比的。不可以想象用人家十分之一的钱,可以做得比别人好,这个是自己骗自己,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想参与全球最顶尖的竞争,这些投入是必须的。我们的车有一年前发布的,到今天没有看到第二辆车上市的,为了领先这一年,当然要付很多的代价,如果你愿意当一个跟随者,你当然不需要花这么多的钱,所以有的时候意味着你有更大的投入,有坚决的投入,有的时候为了领先半年,领先三个月,领先一年,你付出的代价都是超乎你的想象。这是蔚来这样一些公司,我们一上来就是全球研发,这个和以前中国的公司不太一样,以前中国公司都是先慢慢来,我们一上来就是全球招人,在欧洲,在伦敦,在慕尼黑,在硅谷,当然跟我们的团队的背景,跟创始股东的背景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希望有一些引领的机会,事实上这几年我们用传统的汽车行业他们讲故事的方式证明给他们看我们是可以的,F1的故事,超跑的故事,蔚来有很多全球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第一个历史,就是我们创造的,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虽然我们还有很多的挑战,我们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公司,我们的产品服务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但是至少我们这几年的经验证明了如果能把目标设在那,以今天过产业基础,还有资本、市场的支持,人才的基础,我们是有机会去参与一个更高标准的竞争。

主持人张志伟:李总给我们解答了亏损的原因,第一是高质量的投入研发,第二是建立服务体系,并且给我们提供另外一个视角来审视亏损额,就是投资未来。

李斌:跟着李军附和一下,其实我们很想在A股上市,但是想象一下像一个季度要亏这么多钱的公司,在A股是上不了市,我们在美国上市,从准备到上,几个月的时间就做完了,而且表现也还不错,这个确实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不是我们不愿意在中国资本市场去上市,但是确实有的时候很多规定让我们确实没有办法去走这条道路。

主持人张志伟:请经济学家给在座四个企业家提一个问题。

杨德龙:我觉得格力其实无论是跨界还是升级,都是围绕着制造来做的,一直没有偏离制造业,董董事长说过不进入房地产,制造业是赚钱很累的,现在格力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有了比较稳定的盈利,但是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比如说做手机,将来做电动车,这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前期的投入还会很大,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亏损,格力是怎么考虑的?

杨德龙:有一次开会的时候,董明珠董事长讲完,下面的人都找她来拍照,董明珠说你们给我拍照拿的都是苹果手机,大家还没有用格力的手机拍照,做手机给传统业务或者是技术上有没有什么共性,或者跟其他做手机的厂商有什么优势?或者跟专门做电动车相比有什么样的优势?

方祥建:刚才讲了两个具体的案例,我围绕这两个案例谈两个观点。第一个是格力造汽车,格力是没有造汽车,造汽车的是银隆,我们给汽车提供汽车电机、汽车空调,还有电控,格力电器空调跟汽车空调有一些不一样,但是有一些原理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制造汽车空调的压缩机,我们现在在大规模在推广。还有汽车电机,这几年都在大量的生产,所以说这个产业跟原来空调产业是延伸过来的。还有手机有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还有手机的后壳,格力都自己造。未来家电将更加智能化,在北京能控制珠海,或者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空调情况,还有跟能源互联网的结合,节能、降耗和智能化的控制,格力电器有自己内部的大数据中心,有了物联网研究院,所以手机就是我们的家电,目前我们的量比较少,但是从我抓质量的角度来讲,是精雕细琢来抓的,格力有一个观点不拿消费者当实验品,我们一定是做到极致,目前是我们一些合作方,几十万的在运作。

    评价你做得好不好,有几个指标,第一是技术先进性指标,前几年中国专利空调金奖,其他领域我们也拿过很多专利金奖,一共拿了12个。还有产品质量,我们是连续七年第一,也拿到了中国技术最高质量奖。还有利润,你的营收和增长,格力电器在稳定的增长,现在我们多元化的产业,还有高端装备,还有大数据,虽然占比不高,因为我们有技术基础,产品基础,质量基础,还有原材料的要求跟空调都相似,格力空调太有名了,汽车产业都是自然而然的延伸。我在格力管产品质量,都能选这些产业跟汽车进行配套。手机和产品的结合,包括其他的品类都是基于实体制造业,都是基于自主创新的思想,还是有情怀的,在2015年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肯定不是房地产,一定是优秀的产品,先进的技术,优秀的品质,还有优秀的管理。我认为都是基于我们在空调领域实验的基础上。

主持人张志伟:由于时间很紧,论坛到此结束。谢谢!

    下面掌声欢迎北新建材董事长王兵先生演讲。32岁就成为上市公司总裁。

王兵: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上市公司的各位同行,非常容幸有这个机会能够跟大家汇报一下北新建材的一些情况,首先还是要非常感谢证券日报给我们向大家交流的机会,证券日报也是经济日报下面的一个主流的媒体,我今天经常看这一份报纸,报纸很多信息很全,分析的观点很深刻,对上市公司做好经营管理,包括对行业的了解,都有很多的指导意义,所以非常容幸有机会在证券日报这个平台上跟大家做交流。

    我汇报的题目是北新建材的探索,从中国第三到世界第一的探索,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探索。2004年之前,北新建材是中国第三位,我们通过三年的时间做到了中国第一,五年时间做到了亚洲第一,八年时间做到了世界第一。

    北新建材是一个老国企改制上市的,北新建材是央企的一个上市公司,79年建厂,97年就上市,我们上市有一个特点,我们上市以后21年从来没有亏损过,目前我们分红的钱远远超过了资本市场募集的钱。最近七年每年是30%的增长率,中间有下滑。

    目前我们的行业,是做传统制造行业,香格里拉所有的墙和顶子,开会的房间都是的石膏板,所有的写字楼、酒店和高档住宅,在座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目前占中国市场份额是50%以上,目标在十年时间之内要占领全世界的50%的市场份额。我们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制造业来做的,我们自己遇到的困难也很多,从产品上来讲,我们十大系列产品,石膏板是一个,不仅仅是石膏板,整个绿色建筑,高品质建筑装饰空间,下班在建筑里面,下班在建筑里面,回家还在建筑里面,甲醛的问题困扰了很多人,建筑污染的问题也是困扰着很多人,我们有机会去做创新,创新也就有机会去做发展。

    04年我们做了大的调整,我们聚焦把一个亿做好,上市公司很容易冲动,募集的资金多元化,我们搞了十大系列,先做好一个系列,才能给股民有很好的回报。2004年把所有的业务放下来,先集中把石膏板做好,石膏板看起来很普通,很简单,我们下定决心把最简单的制造产品做好,我们的对手很强大,我们有巴菲特控股的35%美国上市公司,经过了十几年的竞争,他们已经失败了,去年卖掉了,做不下去了。

    做好这个事情并不容易,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来讲要聚焦主业,如果中国4000家上市公司,每家上市公司把一样产品做好,那么中国经济不会像今天的这么被动,所以我们在2004年开始这个探索,在今天我们总结40年是非常重要的,非常英明的一个角色,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04年这个大的决定之后,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就是怎么进行产业提升,那个时候整个公司是几千万的利润,中国排行业第三,这么一个普通的产品怎么去做产业提升和价值发现,北新建材做了一些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做法,第一个就是制高点战略,中国的制造业都是做中低端,量大,规模大,但是价格卖得便宜,利润也低,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价格便宜,可能就要把质量做差,利润低,你就没有钱去投入研发,没有钱去提高装备。北新建材第二个决策就是我们要做高端,为什么中国制造就得卖便宜呢?高端酒店都是外国的牌子,很多公司在欧美去注册一个假的外国的牌子,回来欺骗中国人。德国制造当年是很低档的代名词,日本制造、韩国制造都是很低等的代名词,今天都成为高端的代名词。中国的质量、各项性能指标、档次,要比德国、法国、美国还要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决心,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我们目前全中国最高档的写字楼,最高档的酒店,最高档的地标建筑,最复杂的工程,用的首选都是中国的名牌。高端首选品牌五星级酒店,为数不多的牌子就有北新建材,所以做高端是我们认为很有意义的事情。

    G20和APEC中心都用了我们的技术,房间里面都有甲醛,不但自己要环保,不含甲醛,还能吸附和分解其它甲醛,我们的分解是全世界排第一,G20的工期很紧,你做完了就要入住,住进去都很敏感,如果有味道,就很麻烦了。

    第三,管理模式上双向择优,国有企业或者是集团公司只要一离开总部,全国一发展,就容易导致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这就容易成为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双向择优管理模式,该放就放,该收就收,上级对下级充分的授权,充分的信任,下级对上级接受充分的监督,还有充分的透明。为什么能做到比欧美得还好呢?就靠创新。建材行业所有的工厂都是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北新建材是国家级创新企业,有3500个专利,在中关村都排在前列。

    我们在未来科技城里面,23万平方米的一个研发中心,十栋楼做研发,是全世界最大的绿色建材和装备建筑的研发基地,我们设立了院士工作站。一个建材行业老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其实任何行业都有技术含量。皮革行业,国外一层皮做到了18层,非常环保,非常任何的污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都是为了骗补贴的,中国很多时候是只看名字,有人说你们要改名,或者叫北新环保。我要搞物联网公司,有的说要搞云计算,公司改名,骗了不少股民的钱。我觉得资本市场云集的是全中国最聪明的人,我是觉得不能再允许这种笑话出现。

    任何行业都有创新,只有是不是高科技企业,我们目前做到什么程度?我们投资一个亿,今年税后利润是五千万,好企业目标就是这个目标。全国有23个基地能达到这个标准,习总书记也去了我们的工厂,克强总理也去了我们工厂视察。我们是中国第一家加入欧洲质量委员会的企业,包括奔驰和宝马,因为我们的质量达到了欧洲的标准,我们获得了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工业界的最高奖,跟高铁和航天一起获得工业大奖。17年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选择作为清华经管学院第一个文字+视频的中英文的案例,为这个案例还出了书。

    北新建材2004年到现在为止年均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是30%,资产负债率降到了20%,应收帐款占收入的比是1.5%左右,我们的应收款也很低,每年的净现金流有远远高于利润额,我们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很多年有一个很知名的上市公司的CEO说一过句话,说三张表是相互勾结关系的,股东只看两三个数字,很容易把这两个数字做好,把别的数字恶化掉,后来因为作假引咎辞职,这个理念就有问题。要把三张财务报表都要做到完美,提到了360度无死角的财务报表,才能对得起上市公司。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六个责任,CEONSI,C是对客户负责任,E就是对员工负责任,O是对股东负责任,N是对国家负责任,S是有社会感,I是对行业负责,北新建材跟行业一起把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新动能,我们也会继续在看经济日报和证券日报,多学习,多交流。把上市公司做好,对得起所有的股民,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这个时代。谢谢!

主持人张志伟:王总讲到04年的改革和变革,讲到了对产品创新的要求,北新建材在产业变革做了创新,在管理方面也做了双向择优模式的创新,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32岁所谓上市公司的总裁,希望王总带领北新建材以传奇的方式继续发展下去,谢谢!

    下面进入论坛另外一个环节,资本市场论坛,有请主持人徐天晓。

主持人徐天晓:经过你们这些精彩的碰撞,我相信大家会对经济改革和股市振兴有更多的理解。欢迎参加第二届新时代资本论坛的分论坛,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内在使命,而在新时代下如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如何跟实体经济企业共生共融,一千家机构会有一千个答案,下面有请华夏基金李一梅女士上台演讲,她是哈佛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她今天所提的话题,不光是基金公司感兴趣,所有金融机构都能从中获得非常多的收获。有请。

李一梅:各位领导和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够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跟大家在这里分享一下如何进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大家看到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好像又没有直接来回答如何提供高质量服务,助力实体经济的这么一个命题。原来证监会的副主席,现在是清华大学的教授高教授提到了一点,在整个美国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看到在过去美国70年代到2000年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财富时期,第一点是美国有快速的科技发展,支持这个科技的发展一个方面是有效的资本市场的配置,一个方面是养老金长期资本的入市。所以我们觉得公募基金在助力养老金保值增值的过程中,其实是为所有的投资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当我们真正建立了长期的资本,能够逐渐进入市场,也是真正助力于实体经济的长期发展。

    我们讲到养老金入市的问题,20多年前有一个电影,是《甲方乙方》,最后说到1997年过去了,我们很怀念它,今天是2018年即将过去的时间,2018年相对来讲还是一个很特别的,特别是对于资本市场比较难过的一年,但是为什么我说我会很怀念它,因为从基金行业来讲,2018年是养老基金的元年,从这个角度来讲,公募基金今年是20年,当我们在下一个20年回望这一年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感受到它是对整个金融行业和基金行业都非常重要的核心一年。

    现在中国社会逐渐老龄化的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现在其实从某一个层面上来讲,应该来讲我们其实是进入的一个未富先老的阶段,我们从99年其实就迈入了老龄化的阶段,2017年底60岁的老人已经有了2.4亿,占比达到了17%。从世界老龄人口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增长速度是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平均水平,中国老龄化其实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现在预期到2030年超过60岁的老人会超过2.3亿人,这个对于整体国民经济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一个巨大的难题。

    我们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就非常非常重要,大家看到了其实这个数字是非常触目惊心的。在2005年,其实我的抚养比是6.1个劳动人口供养一个老人,在2025年这个数字会迅速下降到2.5个人劳动人口供养一个老人,在2050年只有1.6个劳动人口。我们认为养老对国民经济和城镇职工来讲是一个非常紧迫和非常严峻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不亚于刚才谈到了实体经济的转型,不亚于我们谈到整个经济结构要发生巨大的变化。

    具体到在座每个人,具体到每个客户来讲,其实对于我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能够实现优雅的,或者按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过上我们的老年生活。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其实我们如何应对人生下一个阶段,我们其实没有真正做好非常深入的思考。我们列举了腾讯金融科技智库联合清华大学做的一个调查,其实现在已经退休的老人有近一半的老人,对于自己的养老生活是并不满意的,我觉得这种不满意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对于养老的预期,其实我们原来是没有非常充分的预期。

    同时我们对于养老的准备,原来也没有做好非常充分的准备,核心就是我们的退休生活,很重要是要面临着打折的。大家现在看到这一张图,红色的线其实就是我们所能提供的基本养老,和我们目前的税后收入之间的差距。所以当你的收入达到1.5万元以后,你退休之后的差异就会越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还想过上在退休之后像现在一样有品质的生活,那大家现在就要为未来开始做非常非常全面的打算,大家看到桌子上都有瑞幸咖啡,包括蔚来汽车,还有格力电器,我们都在讲消费升级,我们是不是在我们老去的那一刻,我们是不是要面临着断崖式的消费降级,是不是在老年生活里面还是现在的生活品质,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回答的一个养老的命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国人其实非常缺乏养老准备的意识,虽然现在经过这么多年,大家市场化的意识很高,我也很欣喜的看到48%的受访人自己应该为自己的养老做出准备,但是真正已经做出准备的人是其中非常少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其实也是我为什么刚才说我们认为真正的养老服务是真正的能够提供高品质金融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九成的受访者表示目前没有养老规划,有七成的受访者是没有进行过任何财物准备的。今年年初的时候我看最近有很多在盘点今年的一些关键词,有一个叫北京中年的朋友圈的文章,1月份开始传播的,很多人面临最大的恐惧,等到他们退休之后的医疗费用没有办法支付,是大家更紧迫的一个问题。但是大家对于人类生命的寿命的延长,以及我们的养老如何准备,这一块其实是非常缺乏的。

    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养老命题,我们认为在这个养老命题下,公募基金是可以承担非常重要的主力军,公募基金在过去以公开透明的运作,以权益类投资为核心的这样的能力,以及以非常灵活的形式,得到的投资人一定的认可,大家可以看到公募基金现在有比较丰富的产品线,而且有一个专业化的投资团队。我们在国家目前整个的养老体系里面,已经看到了我们在全国社保基金是一个主力军的地位,我们在企业年金基本养老,以及目前三支柱养老,公募基金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产品线,和做好的充足的投资方面的准备。

    那么在海外实践里面,在美国的养老金里面,公募基金的占比能够达到48%,包括我们在英国,以及我们后面还列了在日本,其实基金行业都是迅速能够帮助我们破解养老命题,同时帮助我们每一个投资人做定制化的养老理财的规划的一个最重要的实现工具。所以我们其实是非常希望让公募基金在这个过程中承担起来公募基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让养老金通过公募基金投资于我们的经济未来,北新建材董事长讲一个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应该怎么样给投资人提供回报,我们要提供几个方面,一个是要唤醒整个国民的养老意识,感谢证券日报给我们这样的机会,来大声疾呼养老的意识,从买房养儿,更重要的是变成投资养老。现在80后和90后,怎么样能够唤醒他们的意识,是我们最核心的任务,他们将来会到1.6个人养一个人,养老是一个未来的命题,但是答案是在当下。所以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好这个准备,能够让自己有优雅生活的底气。

    第二个希望大家能够和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就是避免养老长线短期化,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时候,不要像散户一样频繁的进行交易,我们希望能够获得整个经济或者一个上市公司发展历程中更多的收益。这一张图,如果今天需要记住,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一张图,这一图告诉我们的就是复利的作用,为什么要讲长期投资,我们在这里面有三条线,第一条线就是投资三年储蓄的存款,第二个是投资于全国社保过去17年的年化收益,大概是8.4%的水平,第三条线是投资于偏股型基金,一万元经过30年,这三条线有巨大的差异,如果我们投资偏股型基金,在过去20年16.18%的回报,30年大概是90万,这个就是投资于真正增长的上市公司,投资于中国长期稳健的经济发展,我们真正长期投资能够带来复利的作用。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一起真正让养老金为每个人的投资规划贡献我们的力量。公募基金在过去20年当中,不管是在权益类的投资,我们能够提供超过8%的超额收益,还是我们在债券投资也能够提供超过4%的超额收益,说明专业性的投资能给每个投资人带来长期良好的回报。所以公募基金在未来20、30年,最大的变革力量,最好服务整个国民养老的方式,就是要引导长期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在投资,在我们的日常管理和基金销售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的转变。核心我们希望在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二支柱是年金,三支柱的个人养老账户,以及第四支柱也是补充养老方面,我们有全国社保,我们希望在一二三方面,华夏基金和其他基金同仁都能一起努力,帮助我们国家来破解目前这个巨大的难题。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利用我们自己的力量,联合行业的力量,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助力我们的投资人,真正实现养老梦想。我上个周末在三联的一个会议上,他们说我们怎么样对养老进行准备呢?第一,我们要准备养老金,第二,我们要准备好梦想,所以当我们的生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时候,我们用足够的养老金去实现足够的梦想,希望我们公募基金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徐天晓:谢谢李一梅女士的精彩演讲,听了她的演讲,我才真的感受到什么叫颜值高,还有发言价值也很高,我不是高净值人士,我是的话,就找华夏基金去咨询养老的问题。下面是一位公募大咖分享一下金融+科技,今年以来金融科技融资额和美国、欧洲等国家的金融科技融资额之和还要多,金融+科技将如何赋能金融,公募基金又如何利用金融科技的武器来实现更长的发展,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博时基金副总经理王德英先生演讲。

王德英: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探讨一下金融科技能对金融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带来哪些帮助,进一步给实体经济带来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基金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作为一个买方,作为一个配置方,对实体经济或者是产业升级的作用,就是我们在投资上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把更多的资金投向更具有投资潜力,和更具有产业方向的公司,对不代表发展方向的我们会减少我们的投资,通过优化的配置,来促进整个实业的优化升级,这是在整个经济发展,是基金公司能起到的作用。

    金融科技能够帮助基金公司找到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或者代表这个产业方向的公司,能够帮助我们筛选好的方向,好的产业,好的公司,我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能起到的作用。

    具体来说,从各个方向稍微介绍一下,说到金融科技,fintech说得比较多,一个是广义的金融科技,比较热的金融科技是狭义的金融科技,就是ABCD四个方面,A就是人工智能AI,B是区块链,C是金融云,D是大数据,我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方式,给基金公司在风险控制上带来的帮助。

    总体上来说,金融科技或者是在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是基金公司能起的作用是几个方面,一个是投研上,第二个是智能投顾上,第三个是风险控制,第三个是在智能销售与服务,还有云计算技术。

    基金公司基本上的投资流程,整体是三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投资前做研究分析,做判断,找出有潜力的公司,进入我们的股票池和债券池,在这个池里面从筛选最好的公司作为我们的持仓,进行组合的交易。之后做定期的分析,看看我们投资的绩效都来自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们的投资。在投资过程中整个流程领域还有一些风险的管理。

    最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量化投资,最近在中国发展得比较快,和传统的基金主动投资侧重点不同,传统投资,或者是基金经理的投资偏艺术一点,量化投资偏科学一点,投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不管是基金经理主动投资,还是量化投资,其实基本的步骤都是三大步骤,第一个是数据的获取,行业的数据,或者是上市公司的数据获取,到上市公司调研首先要获取数据,第二步要进行自己的投资策略模型,形成自己的决策之后,还要交给交易执行部门去下单交易执行。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从应用的角度都是可以在这三个步骤里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信息获取阶段,在投资模型优化的阶段,还有在交易方面都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先看大数据投资的价值,如果说投资研究的实质是数据的分析与决策,这个结论成立的话,在同样的分析逻辑下,应该说实体经济获取的实业数据,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数据最终投资决策结果的准确性,数据越多,数据质量越高,对市场的判断就越准确。

    传统策略都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季报和年报,大数据的数据量更大,数据维度更全,颗粒度更细,指标针对性更强,不是根据季报的数据来做判断的。

    我们采用淘宝电商的数据,中国的电商交易金额占了全国的社会零售总金额的10%,而蚂蚁金服,或者是淘宝一家电商的数据就占了整个国内电商的70%,我们认为蚂蚁金服数据是体现了中国大消费行业的景气度。

    我们连续发现几个月的时间,电子行业或者是汽车配件行业交易持续的增长,我们相信这个行业未来的财报和经营业机会好转,最终会体现在二级市场的价值。我们找到相关有效的指标,最终形成一个公募基金来进行投资,收益还是不错的。

    在美国有一个公司可以通过一些停车场的卫星图片获取这个地区汽车销售数量的变化,从而预测汽车销售行业的变化。

    股市的价格不完全是由基本面带来的,股市的决定因素有三方面,一个是实体经济,第二个是市场的预期,第三个是资金,实体经济或者基本面决定了价格的中枢,市场的预期是市场波动幅度,在中国波动幅度相对高一点。利用市场的情绪我们投资上可以抓住一些投资的机会,比如说过高估值的股票,我们进行反向的操作,这样获取超越市场平均的超额收益的机会。

    在这里面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会议论坛,还有社交媒体,来抓取市场的变化。我们跟踪投资者对于某个行业或者某个上市公司的热度,大部分是反向投资。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利用雪球,雪球有几百万的草根投资者,有些投资者的水平是比较高的,把最高的一千个投资者,把每期加仓最多的目标给一个打分,减仓最多的目标进行一个打分,来挖掘投资者对股票未来的投资预期,也是我们选取的标的。

    第三个是交易策略,虽然说不能创造根本性的收益,但是给投资组合带来一定的超额收益,在算法交易这个环节,一个指令过来,要拆细,要买一百万股的万科,不可能一下子买下去,每股的价格是什么样的,这个要靠机器完成的,这是算法交易的,通过引入机器学习,通过研究发现也能大大降低投资成本,也能产生超额的交易。

    所谓机器学习在哪些方面有效,人工智能是不是万能的,是不是人工智能之后,所有人的工作都会被替代,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人工智能或者是机器学习在偏高频的投资里面,作用更明显一点,在长期偏趋势性的判断里面,作用是更有限的。

    人工智能能替代交易执行层面的工作,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工作是不能替代的。智能投顾主要的思想是通过多元资产的配置,来降低投资波动性,提高收益风险比。

    通过投资股票的人80%是亏的,股票型的基金每年是16%,真正买股票基金的人,真正赚钱的人还不到50%,有追涨杀跌,还有持有时间短,通过智能投顾可以实现收益的二次分散,最终就会带来投资收益的稳定,起码通过基金组合投资,赚钱的比例会大幅度的提升,原来有50%,有很多提升到了80%。

    在智能投顾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是在资产类型的配置,这个配置里面利用大数据,或者是人工智能,也可以发现各类资产之间轮动的机会,通过舆情也好,通过一些数据的分析也好,也都可以发现,因为资产配置是能够创造收益的80、90%,这一点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进一步加强。

    第三个方面是风险控制方面,资产管理公司在投资股票、债券,都要对发债主体和上市公司进行基本的判断,这里面也列了各种风险指标,还有一些常规的指标,对于这些指标,我们会每日通过公报,或者季报和年报,现在有了人工智能的手段,我们还可以通过新的社交媒体,还有自然语言的理解技术,来抓取这些上市公司发展的信息,形成企业的画像,用于提升我们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第四个方面是销售和服务,包括智能客服,还有客户画像,精准营销,最后是云计算,被资产管理行业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高并发和高可用,快速迭代,灰度发布,这些只有云计算能完成的。

    还有对投资的风险管理能力带来了很大的提升,给基金核心业务带来了赋能,我们要把资产投向更多,更好的公司,来实现助力产业升级的目标。谢谢!

主持人徐天晓:下面有请工商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女士,给大家分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商银行视角。

殷红:非常荣幸受证券日报的邀请,来这里参加资本和证券的盛会,我是来自于工商银行,是银行界的,今天给的题目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的问题,也就是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我们知道金融和实体经济是相互促进,相互共融共生的。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同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整个金融领域,大家知道中国的金融90%的金融资产是银行的资产,社会融资总额中80%以上的贷款来源于银行,因此由于我是来自于银行,我就从银行的角度来讲一下关于融合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的问题。

    讲三个方面,一个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所取得的成效,第二,目前在支持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难点?第三,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有什么样努力的方向和思路?

    第一,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从今年的银行家的排行来看,中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排在了英国银行家十大银行的前四位,这也是第一次排名前四席。接下来前四席是美国的银行,再一个是英国,一个是日本的。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金融的发展,根据银行家历史以来前十名的排名来看,银行排名前十位往往是当地的经济增长最快的,就是在那个时期增长最快的。1913年银行家排名前20名里面,欧洲有前八席,欧洲首先开启了工业革命,经济增长全球领先,因此欧洲的银行迅速成为全球的排头兵。

    接下来就是美国的银行,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受到了众创,美国一枝独秀,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因此他马上成为了全球银行业排头兵。之后美国的经济陷入了滞胀,日本迅速崛起,日本1990年的时候,在前十当中有六家是日本的银行,日本银行出现经济泡沫之后,美国再次成为了银行的排头兵,到1920年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以两位数的增速发展,中国的银行也是依托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的排头兵。

    从刚才这个来看,我们看到中国的银行不仅是在资产规模上排名前列,而且我们在盈利能力上表现也是最优的,可以说中国的银行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效益方面,都是有不错的表现。

    评价银行业的四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资产规模、利润、贷款和风险的控制,总资产近五年来的增速是13.5%,总资产的额度已经达到了260万亿,占到整个金融资产的90%,利润增长10.1%。资产增长的速度是13%,利润增长的速度是7.1%,也就是说银行业的利差在慢慢的收窄,利率在不断的下降。

    我们对于普惠金融的利率是最近以来下降是比较快的。贷款增长的速度是10%,资产质量保持优良是1.8%,风险拨备的水平目前也是全球的领先。银行业支持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同时,也越来越聚焦于支持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增长速度是明显高于平均贷款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2.6%,涉农的贷款增长速度达到了9.6%。

    现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困难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金融外部的经济环境,一个是金融本身的一切服务创新力度还不够,首先实体经济所面临的这个环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是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也就是说我们长期依赖低资源成本,低劳动力成本和低环境成本的一种增长模式,现在以及未来看来是不可持续,因此面临着转型。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是非常快,而我们的高新技术的贡献是没有明确的增长,而且有所下降。同时目前的实体经济微观主体来看,也是困难比较大,主要表现在我们的债务杠杆率比较高,无论是非金融企业层面的,还是政府部门的,还是居民部门的,那么它的负债率都比较高,也就是说负债的能力越来越差。而在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一种融资模式下,它需要承担利息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第三个原因是由于金融供给过于集中于银行,社会融资的总量主要集中在银行,80%间接或者是直接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对于一些初创企业,对于一些新型产业,当它处在起步期的时候,它需要风投一些资金,或者是股权类的资金,而这些对于银行的风险偏好来说,是不相匹配的,如果只有银行的资金进去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整个多元化金融架构的发展,是比较急迫的。对于银行来说,内部的创新是需要不断改进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它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产品的服务。第二,新兴产业的领域也是要不断的进行产品的创新,还有寻找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我们知道如果新兴产业自己才是一个起步的阶段,它自己这个行业的规律还没有形成,对于银行如何把握它的风险规律是比较难的。第三,对于银行来说,它的全球的服务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由于中国2014年以来从一个资金的净输入国变成了一个资金的净输出国,可以说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过程中的一个象征性的拐点,也就是说资金总是向资金稀缺的欠发达国家流入的,目前其实中国的资金是向外流出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在向外走,银行和金融服务企业也会跟随他们的脚步,或者带领他们共同走向海外,去拓展海外的市场,这一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不断提升和不断的创新。

    第四,银行所存在的一些短板,就是对长尾客户的一些风险的识别,以及他们服务的需求还不能完全很好的满足。这是它所面临的一些难点。

    那么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质效,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就是说要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因为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只有实体经济真正转型,它能赚钱,它能够很好的运行,它才能够很好承担债务,才能够融到资金,我们就需要为实体经济创造一个很好的市场环境。同时要有很好的政策去激励我们下一个阶段如果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最根本的就是要我们能够产业升级,能够赚到高技术,高智能的钱,而不是我们只能赚到低技术含量的一些钱,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商业模式。这就是产业需要培养,市场的制度需要培育。

    第二个就是金融体系需要多元化的发展,也就是说除了银行之外,还有非银行的体系,可能需要大力的发展,首先我觉得还是一个诚信的市场环境,这个诚信的市场环境可能是我们金融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之所以资本市场,以及P2P一些直接的融资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我觉得还是要打击金融诈骗,要坚决维护诚信的金融环境。同时要丰富金融体系,然后依托金融科技创新我们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

    对于银行来说,我觉得未来发展也是面临着金融科技的挑战,它应该做到“四化”,即轻型化、综合化、国际化、信息化。

    第一是轻型化,就是你的定位需要轻型化,不仅需要做贷款,还要做非贷款的业务,业务产品也需要轻型化,渠道也需要轻型化,不仅通过物理网点服务客户,还需要大力创新服务模式,线上去服务客户。

    第二是综合化,除了会做信贷之外,非信贷的泛金融,开放式金融的业务,也需要大力的创新。

    第三是国际化,需要跟随企业,适应中国走出去的这样一个潮流,这样一个阶段,创新业务模式,然后向外走出去。

    工商银行已经设立了200多个分支机构,可以为中国的企业提供境内外一体化全金融产品的金融服务,因为工商银行不仅是有银行,还有投资银行,还有基金公司,还有租赁等全牌照的金融服务的业务,全集团24小时人民币结算业务,都可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第四是信息化,信息化一方面我们是积极应对金融科技的挑战,然后提升传统银行客户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我们去迎接未来的一种变革,其实这两个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一种是被动进行改变,另外一种是主动去迎接。没有说科技挑战了银行,银行挑战了科技,而是谁抓住了未来科技的趋势,谁就会赢得最后的终点。

    未来银行的方向就是这“四化”,核心和目标就是通过金融科技,然后提升识别长尾客户,识别中小企业,识别目前风险比较高的那些领域的新兴产业,新兴领域的客户的风险,提升我们风险管理的能力,这样才会给这些经济领域和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主持人徐天晓:殷红所长不愧为最大的商业银行的所长,站位很高,从多元金融的角度来分析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高速发展。在这样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对今后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是需要有非常深刻思想的人来给大家解读一下。今天我们也非常荣幸迎来了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博士,为大家带来高质量发展的演讲。

沈明高:感谢证券日报的邀请,参加今天这个活动,这一节是关于高质量的发展,重点不是在讨论明年的经济增长走,明年从经济的走向来看,明年上半年会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只要明年下半年经济在低位企稳的可能,明年股市比今年的确定性更多一些。明年市场有四个相对的确定性,第一个确定性中美贸易谈判到2月底之前有可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这个阶段性的成果有助于避免中美贸易摩擦的恶化,甚至短期之内有减轻,我并不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会结束,只是在短期之内不会恶化。

    第二,明年美联储结束加息的可能,我们预计美联储明年再加息两次,市场已经开始调整了,两个月市场预期两到四次的加息,现在预期只有一次或者是两次。所以美联储明年结束加息周期,对美元有可能从深转弱,通常美元转弱的时候,新兴市场有可能会受益。

    第三,中美经济是错峰发展,从1997年到现在错峰发生过第四次,错峰发生了以后,每当在低位企稳的时候,中国经济会好于美国,中国经济会在低位企稳,美国经济从高位下来,这给股市带来中美周期错峰的红利。

    第四,财政政策明年到底多积极,多优先,实际上决定了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市场的影响,如果明年是财政优先,货币政策为辅,我觉得利好股市,如果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为辅,可能是利好债市。

    今天的讨论是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未来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会,第一,中国经济,十六大说得非常清楚,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换,意味着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减弱。横轴是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将近是1.4万亿美金,按照名义汇率来看今年是9千多美金,红色是中国,蓝色是日本,灰色的是韩国,基本上人均GDP压力购买力平价达到1.4万美金的时候,日本和韩国GDP增长速度从原来10%左右,掉到了4-7%之间,未来如果中国经济真的进入高质量的发展,很有可能我们的GDP增长速度会继续放慢,在4-7%之间,我认为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增长速度。如果这个增长速度之下,增长的质量同时改进,这个对市场来讲,是一个好消息。

    我们现在跟很多投资者交流,投资者对GDP增长速度并不太在意,GDP增长速度重要就在于对企业的盈利产生影响,如果企业盈利能改善,经济增长速度慢了一点,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从高质量发展过程来看,高质量首先是意味着增长速度的放慢,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转换期,这个转换期我个人的看法,不是一年就完成了,现在有一个错觉,好像现在已经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时期了,我认为还没有,现在正处在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时期,这个转换期也可能需要三年,也可能需要五年,这个取决于我们政策的方向。

    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家可以看到过去增长的动能,高速增长时期的增长动能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投资,一类是出口。一条是房地产增长速度,一条是制造业产能投资增长速度,一路在往下走,短一点的是基建,今年下滑的速度也非常快,今年基建可能有所反弹,但是基建的反弹真正意义上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除了房地产业有大的放松。

    明年房地产政策到底怎么放松,取消限购和限价,这些我觉得都应该早就取消了,不应该限。关键是明年限贷政策到底能放松多少,蓝线这条线是我们计算的居民中长期的新增贷款的速度,红色的是二手房价70个城市的同比变化,蓝色线领先红色线6-12个月。明年房价涨多少,跟政策放松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跟信贷政策尤其高度相关,如果明年是一个信贷大放水,当然房价一定会暴涨,但是我觉得后遗症非常明显,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加大。如果明年控制信贷,房价会涨,是比较有限的,而且地区放松,也比较明显的。

    在高速增长时期管用的刺激政策,实际上到了高质量发展时期,已经效果越来越差,特别是边际效果越来越差,你搞一个刺激计划试一试,再搞一次基建,这些过去传统的刺激政策,我认为边际效果都在下降。最好的一个办法是尽量避免使用这些传统的刺激政策,但是要适当容忍经济增长的放缓。产能投资面临产能过剩,基建投资面临着地方政府高杠杆的压力,还有出口增长同时也面临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说到出口,左边这个图是计算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有三条线,往下的蓝色是美国第一批征收25%关税的商品,今年是负增长29%。上面这条线,就是第二批加征10%的关税2000亿美金的商品,9月份增长23%,大家都在抢出口,没有征收关税的,到9月份增长是9%左右。如果中美贸易摩擦继续恶化,很明显中国明年的出口会面临着更大的下行压力。我的预测是明年会有阶段性的缓和,这个对出口会有好处。中国经济面临的转型传统的动能增长速度在逐步的放慢。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节点,美国GDP结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1840年以来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和中国有一定的可比性,1840年美国经济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是工业化,从农业到工业,第二次是工业占比没有上升,但是工业增长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升级,第三次是从工业到服务业的社会。

    在80年代初,日本的制造业成本里面,员工成本占45%,八十年代初,日本的低端制造业开始大举向中国转移,2016年我们也发现中国制造业成本里面,人工成本占45%,所以从这个图可以告诉我们说,中国从全国水平来讲,低端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在逐渐丧失,中国低端制造向海外转移已经开始。

    大家再看右边这个图,深蓝色这条线是我们计算的中国劳动力密集产品出口占G20的比重,90年代初的时候,劳动密集型出口只占G20的10%,2013年到了35%,2016年开始下降,以中国为主开始向其他国家转移。中国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移的过程当中,就发生在低端制造业转移的关口。然后在叠加贸易摩擦,在这样一些关口我们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服务高质量的发展,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总体上来讲,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转化期,在这个转换期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政策是财政政策,应该以财政政策优先,以货币政策为辅。这是一个政策形势图,往上是结构性的政策,就是改革,往下是周期性的政策,就是货币政策。政策执行的时候分难易,左边的政策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壮士断腕,往右的政策比较容易执行,发一次文件就可以解决。

    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政策实际上主要分成两类,左上和右下两类,包括降准和减息,放松房地产投资,推动基建投资,这都是过去的老办法,降准和减息很容易,发一次通知就搞定了,但是左下角的政策容易,但是要有负作用,很有可能继续加杠杆,很有可能是资产泡沫更高,所以我们希望右下的政策少用。左上的是改革为主,我认为是政府瘦身,政府裁员是最困难的,这可能是未来要做的事情。我们找一个有代表性的政策就是减税费,是财政政策的一部分。我个人的建议,如果从现在到未来三五年左右的时间,中国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的优先。

    货币政策可以为辅支持财政政策的推动,大家现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政府减税,减税的力度有多大?我们市场预期是多少?我个人的判断,现在市场预期明年减税费的规模是一万亿左右,也有人说未来五万亿,就是每年一万亿的概率。从整个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一万亿是不够的,要超过市场预期才能改变市场的行为,如果说未来五年或者三到五年,每年减税费的规模能够超过两万亿人民币,就超市场预期,就有可能使得我们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更加好,使得股市的机会就更大。

    如果政府要减税费的空间来自于哪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三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提高财政赤字率,今年是2.5%,明年提高到2.5,那就是2.5个百分点的增加,政府有一个原则是不能突破3%,正常时期不突破3%是可以理解。我们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转化过程中,是一个特殊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应该大规模放松财政赤字的上限,6%是可以接受。但是短期之内我们判断比较困难,有可能两会公布的财政赤字率还是3%,光靠提高财政赤字率的空间比较有限。

    第二个渠道就是减支减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还有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个V字形是非常明显的,八十年代财政占GDP的比重大概22%左右,一路下行到94年下降到11%左右,减了一半。94年之后,一路上行,最高到将近最高26%,在这个过程当中,GDP增长了很多倍,财政支出占比又增加了,所以我们的支出确实是负担很重,如果不能减支,就不能减收。能不能政府瘦身,或者是其他的路径,我认为应该是有空间的,但是现在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第三个是国有资产,按照今年国有资产的普查,2017年中国国有资产总规模是454万亿人民币,拿出来进行减税,我认为是有很大的空间。未来高质量发展之前,在这个转换时期,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一点,帮助我们实现这个平滑的转换,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市场期待。这个过程不会一下子满足市场的期待,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

    最后从金融的角度来讲我们到底看到什么样的变化,有三点值得关注,第一点在这样一个转化时期,我们特别迫切的希望看到长期政策的确定性,也就是说在这个转换不确定性当中,我们未来的方向应该更加确定,给市场,给投资者以方向。第二,未来直接融资占比,我认为会有更大比重的上升,过去以投资和出口增长的时期,间接融资能够满足我们发展的需要,但是未来以消费和创新为主的,对风险的定价变得更加重要,所以我认为直接融资的机会应该更大,换句话说对银行来讲会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大的银行和小的银行会出现比较大的分化,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认为在未来高质量发展时期,长期资金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们的人均收入到目前这个水平,有一部分长期投资的需要。另外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慢经济,这个慢经济需要更加长期的资金,这个长期的资金包括养老和保险,也包括老百姓自己在资产配置方面对长期投资的需求,比如说教育和未来资金的需求。

    总体来讲,从金融的角度将,怎么样更好服务高质量的发展,短期之内我们更加期待财政发力。从未来三五年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三个方面,第一,政策的预期越来越明确,市场的机遇越来越明确,第二和第三个方面,就是上面所讲的。

    谢谢!

主持人徐天晓:谢谢沈博士。下面一位出场的嘉宾在行业的体量不大,但是是不折不扣的行业明星企业,我们实体经济谈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甚至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给了非常多的关注和声音。下面这位机构是区域性银行的领导者,欢迎北京银行行长助理、公司业务总监戴炜先生,为我们分享北京银行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

戴炜: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代表北京银行来做一个发言,刚才认真聆听了前面几位嘉宾的演讲,感受收获颇深,他们从宏观层面对未来经济发展和走势做了分享,我想面对明年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保有一定的低风险的现金类的资产,对投资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稳健的选择,所以建议大家多关注一下银行的理财产品。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是北京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些主要的做法,相对比较具体和微观一点。

    首先介绍一下北京银行的情况,北京银行是成立于1996年,现在是一家中外资本融合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在北京地区和北京地区以外多个城市拥有了600多家机构。北京银行截止到2018年三季度末,我们的表内总资产已经突破了2.5万个亿,品牌价值449亿元,一级资本也是连续五年在全球银行里面排名第100位,2017年是第63位。我们科技文化贷款突破了2000亿,零售客户突破了2千万。

    22年来,北京银行获得的这些荣誉,获得了亚洲十大最佳上市银行,中国最佳零售商业银行奖项,被李克强总理誉为最好的科技银行。我们和中小企业,其实体经济同步发展,我们是一家中小银行,我们跟中小企业是同根同源,我们就是要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这是我们董事长强调的。我们对实体经济发放贷款余额是1.2万亿,比今年年初增幅是2.5%。

    首先是顶层设计,从总行层面成立的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三年的重点工作和年度的十大工作,具体做法有完善服务网络,对接国家像京津冀、长三角的战略,网点不具有24家一级和二级分行,全国达到了263个分支机构。一带一路沿线281家银行监理了代理银行关系。

    在京津冀共有机构317家,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天津、河北的业务发展布局。长江经济带在上海、杭州、南京、南昌打造了有12家的小微特色支行。在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方面,我们一共是依1+1公司金融服务的平台,全力满足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在对内部管理层面,重点对于500和1千万小微的客户予以单独的考核,提升各个分支机构对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两次获得了人民银行定向降准的红利。

    我们有11家信贷银行,有47家特色支行,其中科技16家,文创19家,小微24家。在产品方面,构建了一个全服务链的产品服务体系,我们提供了小微信用贷,普惠贷,成长期有软件贷,成熟期有现金管理,银行并购、发债业务。我们进行了内外部联动,我们跟担保公司推出了个人计划的贷款,软件外包企业的贷款,积极用科技来赋能金融,推出了网信贷等线上金融产品。我们最近也面向所有小微企业推出了金管家的金融产品,不仅实现企业预约开户和结算,同时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包括考勤、打卡,内部审批提供线上的服务。

    营商环境方面积极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在服务北京首都功能建设方面,我们有以下几个优势,一个是支持首都的城市治理,第二个是支持首都公共事业,第三是支持首都社会事业。北京市属医院的挂号看病的京医通,就是北京银行和北京医管局共同推出的。

    围绕着科技中心的建设,现在全行的科技中心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1400多亿元,我们是首批的投贷联动的试点银行,同时我们和各级管委会积极的签约,累计为2.3万家科技小微企业提供了信贷资金4千亿元。

    围绕文化中心的建设,我们创新设立了北京银行业第一个文创金融事业总部,建立了文创专业支行,首家发布了IP文化产业金融贷款。我们推出了线上签证业务,深耕出国金融这一块市场,进行全流程线上签约业务,在全国范围举办了国际名校联合见面会。

    展望未来,北京银行会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初心,加快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型和升级,进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守住风险底线,夯实服务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主持人徐天晓:谢谢北京银行戴炜总的讲话,我相信戴炜这些讲话一定会为区域性银行,或者中小银行也好,他们去找到切入服务综合体提供很好的思路。

    下面有请最后一位演讲嘉宾,他所在的机构是云南信托,我本人是一个信托的一个小粉丝,云南信托是一家信托公司,但是在创新和转型上,在多个领域其实已经走到了行列的前列。今天我演讲的领导也是一位实战型的信托专家,热烈欢迎舒广总为大家带来演讲,科技赋能信托智能化转型。

舒广:很荣幸能跟各位行业专家进行交流,主办方证券日报是主流财经媒体中的佼佼者,从今天咱们论坛涉及到的主题来看,实体经济、行业转型,科技赋能,完全契合当前金融行业的形势,也是目前信托业普遍的共识,下面我以信托行业从业者的角度来谈一谈个人的体会和云南信托的探索。

    首先给大家汇报一下信托行业是1979年,重新诞生的从中信信托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接近40年的历史。信托行业过往重大变化的一个时间点,这是一种比较官方的说法,按背后的说法其实是信托行业六次整顿的时间,也是82、85、88、93、99年和2001年,信托行业诞生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得很快,面临着多次转型和清理整顿。

    去年11月开始,整个信托行业面临着政策监管的调整,去年11月份大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行业334的大检查,4月份资管新规的落地,最近一年来整个信托业的监管政策非常密集。

    在这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和宏观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信托行业在18年又出现了新的重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三点上,双降双升和双加快。双降主要是两个降,从18年开始,每个季度信托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每个季度以大概一万亿的速度在下降,去年信托行业的规模是26万亿,目前下降到了23万亿,跟行业监管的政策密切相关。因为行业监管的加强,去年开始信托行业对支持实体经济投资规模和占比是逐渐提高的,直接对工商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到18年三季度达到了30%,如果算上整个实体经济的比例大概在69%左右。

    目前信托行业面临着两个重大变化,一个是要加快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一个是加快向服务实体经济的回归。金融企业怎么服务实体经济,这个确实对传统金融积极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座的很多都是上市公司,还有一些大型企业,我觉得由于风险特征比较明显,实际上应该主要由银行来服务的一个领域,大家也知道目前我们国家的企业杠杆和居民杠杆率是不断的攀升,这种企业杠杆率和居民杠杆率,大量成熟企业和大型企业是获得了接近90%的金融服务。居民中也一样,居民中应该是我们国家有13亿左右,有15%的人获得了几乎全部的金融服务,80%的人基本上得不到任何金融服务的。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如何去做好这些服务不足的企业和人群服务,确实是一个非常难的挑战。前面几位银行的领导也讲了,银行是我们经济的中流砥柱,提供的主要金融服务,在我们国家应该是由银行来提供,为什么这些企业和人群得不到金融服务,我想也不是银行同志不愿意给他提供服务,更多是我们欠缺很多基础的条件,这些企业和个人往往是没有征信,或者征信数据严重不足的,抵押物也不充足,因为银行是中流支柱,肯定要以安全和稳健为第一步,这种情况下导致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得不到金融服务的人提供服务。

    熟悉中国金融发展改革的40年左右,云南信托在四个方面做出一些努力,我们努力的方向是针对无法解决的问题,结合大数据和科技的发展过程,与科技的结合,给抵押物不足的人得到服务的问题。主流的资产端还是围绕着房地产这种传统金融资产,这个资产大家对它的风险和特征认识已经比较明显了,各种服务方式和服务提供商也很多,资金端无论是个人资金,还是银行的资金,配置这一类的资产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对于我刚刚说的那些新型人群和企业提供资产来说,是缺乏资产管理的,信托就是一个资产管理者,我们在新型资产端和资金方之间通过数据化的努力,来搭建一个管理平台,让这些资产能够为资金端能够配置和敢于配置,所以我们采用了信托+科技转型的方式来试图解决这些新型资产管理的问题。

    在农业领域,实际上这一块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现在发现有一些科技金融企业,他们在农业的垂直产业链这一块做了很多的努力,他们在农业的生产供应链体系内通过科技的手段,解决了资金流、数据流和物流的一个联合,我们利用信托公司的牌照,跟科技系统与科技企业一起来为农业中的企业,或者大农户提供服务,我们现在全部采取了线上的方式,基本上能够解决实时性和便利性的问题。支持三农的贷款,云南信托累计做了18.9亿元,涉及到五个农业的融资企业,相关的农户大概到6千户,粮食种植面积超过了200万亩,我们发现这个过程有两个信息,中国大农户的坏账率比很多领域的坏账率都要低,这实现了金融企业实现了可持续服务农村金融。

    另外对个人端来说,得不到征信数据,或者没有抵押物,在个人金融这一块得不到服务的部分,我们通过一个科技的系统,与科技金融企业进行了合作,建立了11个场景,可以7×24小时,如果我们金融企业要服务这些新兴实体经济,必须要深入到场景,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解决风险和收益匹配的问题。累计是超过500万人。

    第三个领域的尝试主要是在供应链金融,跟农业和前面消费金融的尝试比较类似,科技金融发展到今天,利润的共享化,风险共担化,是当下的应对之策,这一切就建立要对信托公司传统的机构来说,利用科技的力量来打造新型的风险控制,资金流、物流平台就显得特别重要。

    最后,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虽然是一家传统的信托公司,中央号召我们回归实体经济的前提下,我们觉得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用科技让金融变得更简单,搭建一个相对较好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让得不到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或者是个人,让大家得到更加温暖的金融服务。谢谢大家!

主持人徐天晓:谢谢舒广总的精彩发言,也为我们这个论坛划上了非常完美的句点,通过云南信托的实践,金融科技面向更多的是市场高净值人士,为信托业的打造也能创造出新的蓝海。今天非常容幸和金融行业的代表欢聚一堂,与他们分享了高质量金融服务的独特经验,以及定位新时代金融机构的价值新坐标,下面我很荣幸宣布第二代新时代资本论坛到此圆满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点,谢谢大家!

网络直播主持人:第二届新时代资本论坛圆满结束,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下一届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