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谢谢顾总,当前大家对造车新势力融资的问题非常关注,顾总把他的观点非常直面地跟大家进行了分享,这个圆桌环节非常难得,对于新能源行业未来的信心、技术路线、竞争格局、对资金的需求方面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时间有限,对于这几个话题各位领导都分享了他们的观点。现在这个时点对于行业来讲确实非常关键也非常特殊,各位领导能不能简单地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一个寄语,广汽古总开始。
    古惠南:我还是希望能够为中国整个汽车事业实现弯道超车或变道超车做一份贡献。
    顾宏地:我觉得新能源汽车是很有前途的,路漫漫需要我们有耐心,胜者为王。
    杨大勇:如果大家不相信未来是新能源的天下,一会散会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如果相信那就携手让明天变得更美好,谢谢。
    崔琰:最后请投资人张总跟大家分享。
    张良森:我们深挖客户价值,坚持技术驱动,参与到整个新能源全产业链的生态建设过程中。
    崔琰:感谢各位车企领导和重要的投资人,本场圆桌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顾宏地这是非常好的问题,大背景是造车新势力在定义上需要融资,在量没有起来之前我们都亏钱,需要输血需要资本把想做的事做出来,融资几乎是一个生存的本能或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这个阶段融资有什么变化,我老本行是做金融,我是一年半前加入的,投资肯定是我非常认可的,一年多前资本非常充裕,估值和资本的量都追逐着这个行业,一年半之后变化是巨大的,变化的来源是经济、中美贸易、市场、车市、未来股价等等,这些都是对投资和融资有巨大影响的因素。现在从新造车势力来看,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机会,第一我觉得大家很多时候对融资的担忧是花钱太快,看到一些数据觉得再多的资金也挡不住,对像我们这种还在路上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警钟,怎么把成本控制住,怎么把亏损控制住,在最好最有效率的过程中运行发展,这堂课是很必要的。经历这次的融资的寒冬、估值的寒冬,对企业能活下来或更好的活下来是非常好的事情。
    第二,从融资角度来说,现在的资本有几个很不一样的变化。第一,资本的来源跟以前不一样了,两三年前很多VC、很多国际资本、很多私募包括净资产比较高的个人都在追逐这样的投资机会,现在机构资本相对比较小心谨慎,国内人民币的基金比以前也要谨慎很多,包括基金的自增来源有些紧缩。
    融资的企业头部效应越来越强,在新造车中一年半前每周或每两周都会有一家公司宣布融资成功,创业起来,但现在长尾逐渐消失,融资的聚焦度非常高,最后要成为几个头部企业才能吸引融资。
    在现在这个阶段融资的估值和以前相比非常大的调整,这是过去融资的过程,每次融资都要翻倍或者涨多少,现在大家对估值的期望更合理一点。结合这三点才能好好的利用现在的市场去把融资做到,要找到适当的渠道、比较合理的估值,运营过程中尽量做到最简练最有效,这样才能胜出。
张良森这个问题肯定是前面三个专家的观点更权威,我从这两方面展开一下,刚才杨总说新能源汽车是车还是新能源,我有个很大的体会,智能手机2007-2010年这个过程,如果把智能手机当成是一个通信工具的话,它的发展速度肯定会慢很多,智能手机渗透率从2007年的10%左右到之2011年微信出来的时候的80%90%,为什么这个东西很重要?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因为是新能源,所以很多智能化的电子化的东西就上去了,智能化电子化的这些东西装在燃油车里面它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传统燃油车里电子车的比重20%左右,但是新能源汽车电子化做得好的话,通信的模块不一样的话,电子化可以做到60%70%,上面加了很多人机互动的功能就出来了,HMI的功能就出来了。现在也有统计数据,在新能源汽车里面90后的客户多一点,消费者家庭用车的话,女生的数字比男生稍微多一点,智能的这些东西在起作用。未来这块对带动趋势会更加明显,一个新产品里面是生态在起作用,我们做新能源汽车企业有几十家,每家有几款产品,国内国外加起来有几百个品种,客户会参与到整个生态里面去做选择,1.0、2.0、3.0,反过来对行业做的推动就很明显了,我们用这样的眼光把整个行业看透,这个行业每年的新趋势,判断这个行业的投资机会,包括技术驱动的包括产品的。
    崔琰:谢谢张总的分享,本场的圆桌论坛大家想把投资和这个行业结合起来,行业现在面临的最大变化是补贴政策的退坡,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会遇到资金方面的考量,长安新能源在融资方面也有一些计划,造车新势力的小鹏,如何应对目前新能源汽车融资处于低潮期的阶段,有请杨总。
    杨大勇:补贴退坡这个事,我们企业说了也不算,所以只能呼吁,这些年做新能源汽车的人一直努力在降低成本,是按季度预测,不是按年预测,落实降本的方案,我们希望国家的政策能够和企业降本的速度保持一个配合度,这样对于市场不至于有太大的波动会有帮助。刚才说融资的问题,长安最近在挂牌,这个挂牌是按照国家的手续做的,长安为什么要挂牌,原因很多,一方面我们希望吸引社会的资本进入,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事,因为长安自己还有大量的传统燃油车的业务,一年上百万的量也需要投入,汽车本身是一个博弈的行业,尤其是传统燃油车,希望在新能源领域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事,所以我们才做这个挂牌的项目。前期跟很多投资人有很多交流,目前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的。现在这个点好像是资本不太关注新能源市场,但前些年新能源是资本市场的宠儿,那个时候大家又特别喜欢它,我相信任何一件事物不会永远往上走,一定是波动的往上循环的过程,当你偏离了主航道或者过热的时候会往回放一放,降降温,然后再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的提升往前进步,这也是证券日报社办这场论坛的主要原因,证券日报感觉到这时候应该是一个拐点了,应该有机会让投资人重新认识一下新能源市场下一步可能会带来的机会点,至少我们长安是这么认为。
    乐观地估计,我们个人的观点,2023-2025年将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性增长的元年区间,据我们所知很多企业包括跨国公司把全新一代产品的推出时间都放在了2021、2022左右,大家都认可这个时间点。如果2023-2025能够启动的话,就像2000年初的时候当时燃油车轿车进入中国家庭一样瞬间就会引爆这个市场,所以我们这次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只要咱们的电动车价格能够控制在和燃油车相比增幅不超过20%,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买新能源车一定比买燃油车更划算。
    崔琰:我们办本次论坛的这个时点可能会成为行业的拐点,基本是在向上的阶段,我们希望行业能有更加健康更加成熟的发展。刚才提到了造车新势力,请问顾总怎么看待如何应对?
崔琰谢谢顾总,不管是小鹏还是广汽,两位领导已经开始提到产品层面了,请长安的杨总跟大家分享一下长安新能源在产品和技术路径的选择上跟大家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点?谢谢。
    杨大勇:我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在思考一点,新能源车到底是突出新能源还是突出车,消费者买的是新能源还是车,我个人理解可能两者都有,但最后消费者一定是买的一部车,既然是买一部车,车原有的属性都应该还在这里面。围绕着车,新能源是给车增加亮点的,这个逻辑要是成立的话,现有的燃油车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大概率事件可能会在未来的新能源市场上重演,但过程又不是完全复制,在这过程中会有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就意味着其中一部分玩家会脱颖而出,改变部分游戏规则,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生态平衡,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刚才主持人提到产品的事情也就是我想谈到的,现在新能源车还处在起步阶段,什么时候能够往上面走,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产品,以我目前的观察,市面上大家能看到的所有新能源产品,让大家完全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产品太少了,绝大多数的产品只是换了动力传动系统,在外观和其他方面和燃油车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不能让消费者看了就感觉完全不一样。让消费者对于新能源的产品再增加信心的话,还需要再换一代产品,现有的产品只解决了有的问题,要让消费者真的振奋起来恐怕要新的一代产品才能实现得了。
    说到长安,我们现在一步步在走,我们尝试了很多,混动的尝试过,插电的尝试过,大家炒得很热的燃料电池我们也在尝试,我们做新能源行业起步很早,我们在技术路线上摸索了很多,走到今天我特别赞同广汽古总的意见,长安坚持以纯电为核心的主路线不会动摇。未来你说燃料电池,这不是一时半会能进得来的,我开个玩笑,我退休之前可能看不到燃料电池在乘用车上的发展,有可能在商用车大车上会有机会点。综合这些路径我们看到对于目前中国市场来讲可行的能看到未来的就是纯电的东西,我们也树立了这样的信心,只不过在纯电的路线上到底用什么样的纯电路线,电池的路线和其他的细节方面会有一些分支和不同,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品牌会有自己不同的选择,这就是差异化的点。
    崔琰:感谢杨总,刚才杨总提到了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还是以纯电动为主,广汽是纯电+混动,小鹏也是纯电,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从车企的角度都锚定了纯电的路线,张总您怎么看技术路线未来的趋势,在竞争格局变革的过程中怎么看这些玩家的差异化?
顾宏地我非常赞同古总讲的聚焦,我们聚焦于纯电平台的智能电动车企业,从新轿车企业来说,和非常有实力的传统车企比的话肯定有一些劣势,但也有一些机会,怎么扬长避短是我们经常要考虑到的问题。打比方,我们缺乏传统汽车厂的品牌、渠道、资金、实力和用户的认知度,这方面我们是劣势,另一点我们没有传统车厂的顾虑和包袱,这是我们要利用的方式。对于车的研发,怎么设计一个新的产品,怎么从零开始用最好的用户体验、技术方向设计一款不一样的产品,我们的包袱比较小,我们可以从零开始做,而不是考虑到过去的投入、过去的投资回报。对小鹏汽车来讲,第一件事是如果有机会能够脱颖而出一定要打造一个新的物种,这个新的物种不是简简单单的做一辆纯电动汽车,因为汽车的电动化在将来三到五年不可能变成差异点,不可能作为竞争堡垒,什么才能变成差异的新物种,未来应该在于智能、无人驾驶等各方面对驾驶者的体验和辅助的提升。
    要达到这个的话,我们想从零开始设计一款电动汽车,当然这个电动汽车本身需要有高的质量、高的用户口碑,整个设计过程中要符合中国的安全等一系列行规,在这之上我们希望关注点能放在怎么把车做得更加智能化,它的语音互换能力、人脸识别能力、大屏的体验、整体车的自动辅助驾驶能力,做到一定的差异化和更好的表现。我们第一款车G3现在在卖,我们在很多智能车的比较下都是名列前茅的,无论是自动辅助驾驶、语音的识别能力、人脸识别的功能展示和使用,在行业中都是比较领先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和其他做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比,我们专注于中国驾驶场景的开发,现在很多自动驾驶团队有海外的研发背景,包括大的车厂和海外公司的合作,我们专注于在中国的驾驶场景,打造一个新的物种是我们的目标。
    要做到这个就需要一个新的基因,大家知道小鹏汽车创始人叫何小鹏,他的背景是科技互联网非常成功的创业者,他聚集的来自汽车的团队,有广汽的团队、来自福特一汽很多大车厂的资深工程师,也聚集了很多物联网人工智能科技方面的大牛专家,比如无人驾驶团队是以前高通的全球无人驾驶团队的负责人,我们聚集了几百个非常有经验非常领先的无人驾驶的研究员,这在整车厂里是不多的。我们打造一个新的基因团队才能打造这个新物种,因为我们没有整车厂背景,我们也没有现有的网络、整车厂的资产,所以我们更允许去创新。比如我们做销售,我们做一个跟现有的销售模式完全不一样的销售模式,我们不是做个4S店,我们做2S+2S的模式,把销售功能放到市中心,有点像特斯拉直销,但又不完全和特斯拉学,他是完全直营,我们尝试在市中心加盟。在服务方面我们学习4S店的模式,在郊区更在远的地方打造一些服务中心,用这个方式切入到贴近我们用户提升我们品牌的做法,我们在尝试新的销售模式。
    因为我们打造的是智能汽车,智能新物种,我们会有很多对数据的收集和数据的应用,在这方面我们又会有运营方面的尝试,怎么把我们对用户的感知数据、驾驶的数据、周边环境的数据充分利用起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在运营方面要做一些更新的尝试。
    总结一下,小鹏汽车想做一个领先的电动汽车的新造车企业,我们想打造的是新物种、新的基因,尝试新的零售方式并制造新的运营切入,这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古惠南新能源车发展到现在有什么特征,第一个特征是政策,刚才说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方向,但它的显著特征是政策。第二个特征是行业,现在大部分车都在给行业用,行业使用回本相对容易,因为里程长。第三个特征是地域,每个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特征决定了新能源车未来的走向,投资人投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三个要素。什么叫新能源,混动、纯电、插电混合动力,很多人可能搞不清,市场上大部分卖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甲醇等等。大家知道新能源车的纯动车竞争不过,我们国家纯动车一年销售2500辆左右,但是大家别忘了它的钢材、它的油漆、轮胎等等,特别是发动机变速相关的原材料都是一样的东西,所以它的成本是整个产业链2千多万产业链基础的成本,新能源车现在只剩100万不到的成本,现在新能源车成本的竞争力不行,我们政策的导向不行,如果投资的时候把握方向错了估计会打水漂。前几天在泰达论坛,董洋(音)老秘书长也去了,我跟他谈了这个问题,过了几天他来我们公司调研,他说广汽新能源车真干啊,成本的下降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发力做的,但是投资人觉得每个新能源车都是个机会,老百姓就不会给你机会,肯定是这样,新能源车是方向,但不等于投什么都是方向。
    投资人怎么考虑,就像柯达被数码相机取代一样,他可能骑虎难下了。主机厂的老板们真的下得了决心去颠覆某些东西吗,可能他会犹豫,这个过程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推进策略,你在选择这个策略的时候要选择主机厂的投资人对这个行业放得下包袱吗,有一些他要放下了才行。
    第三,我们要考虑的对象是他没包袱了就行吗,汽车还是汽车,要有深厚的积淀。刚才吴老师谈到大家现在的关注点是客户体验,前年参加论坛我就发表了这个观点,如果我们做汽车只关注客户体验,我们永远造不出好车。汽车上装个ESP车身稳定系统,一般客户体验不了,里面用了那么多好钢材,你不知道里面用了什么,我的结构好你不知道,客户体验不了的恰恰是当今汽车的基本功,而我们在投资的时候恰恰只看表面工夫,那有可能会投资失败。今天你们讨论投资,我提供几点给你们参考,至于其他人怎么想我不清楚,谢谢。
    崔琰:感谢古总,引起了现场非常多嘉宾的共鸣,我追问一下古总,您刚才谈到了各家车企在推进策略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是有差异的,能不能分享一下咱们广汽新能源的新能源的推进策略和技术路线?
    古惠南:第一步是聚焦纯电动,现在很多地方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低,很多地方找不到充电桩,如果国家政策不聚焦,那所有的资源都浪费了,电池在浪费,生产设备在浪费,配套设施在浪费,电池再利用在浪费,一切的浪费都是在座投资人的钱。
    第二,常规电动车一下子全部电动化不现实,在这种时候有效的利用燃油车混动化,真正节油下来,而不是搞很多花样做这个事情。我实事求是地讲,我个人很不看好插电混动,我不知道为什么国家老是做这个事,我做了34年发动机,要把发动机发挥到极至就用混动,现在搞一个四不像又插电又混动,背着那么大的电池跑那么远,能量守恒,用电的时候背着发动机变速箱。我们国家政策上一定要聚焦,我现在的厂就做电动车,我的混合动力就放在做发动机的工厂去,这样的好处是把我电动车的性能做到极致,昨天我们刚刚上市了Aion  LX,欢迎到我们厂里来体验。
    崔琰:谢谢古总,广汽新能源最近推的两款新能源车非常亮眼,身边有很多投资人对这两款车关注度非常高,大家感兴趣的话欢迎到广汽调研。接下来请问一下顾总,传统车企需要做新能源车的时候会有很多的考量,对于咱们这种新加入者来讲,是不是顾虑更少一些?您怎么看待未来竞争格局的变化?小鹏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跟大家不一样的点?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崔琰谢谢张总,张总分享得非常深刻,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一个是商业的特质一个是商业的模式是更加关注的,从商业特质来讲,新产品对原有产品是不是具有显著的替代性。我每次坐出租车专车的时候跟司机聊天,从B端用户的角度已经明显感觉到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全生命周期的性价比优势已经很明显了,一年开电动车比开燃油车省四五万块钱,全生命周期三到五年就非常有性价比。我们非常期待包括自动驾驶、电池技术的革新能够让电动车较燃油车有显著性特质的变化,能够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
    我们会站在全球的视角来看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我们也关注到除了国内车企巨头和新加入者,这两年全球车企的巨头也在做电动化的布局,而且已经到了密集推电动化专业平台车型的阶段。从各家车企领导的角度怎么看待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各家车企有什么样的特质,较其他竞争对手来讲有哪些不一样的核心竞争力。请广汽的古总给大家分享一下。
张良森我的观点和前面的古总、顾总、杨总完全一致,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值得投资的,我从纯投资人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说值得投资呢?投资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叫做商业本质,产品有它的商业本质。这两年家庭用的新能源车的速度没有运营用的新能源车快,主要的原因还是运营用的新能源车一年开的数量高,我周围有很多朋友开新能源汽车,笼统地说开新能源汽车一公里一两毛钱,燃油车一两块钱,从这个商业本质来说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未来的方向,这只是经济的本质,还不包括用油、对石油的依赖、环保,这些是国家必须重视的,这是从产品来说。
    第二,笼统地看这个行业才七八年的时间,它是个完全新的行业,千万不要用老行业的眼光去看新行业,一个新的行业特别是在中国,中国现在是全球工程师红利最大的国家,我们有4千万工程师,所以在这样一个国家,在这样的工程师队伍里,在这样一个只有五六年新行业里面,它的任何特征都是突飞猛进的。我们两年以前的顾虑现在都解决掉了,现在顾虑的很多东西未来两年一定会解决,从这个角度来说新能源汽车现在是最佳的投资机会,如果现在不投,两年以后很完美的行业出现的时候你想投就没有机会了,这个行业还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当然这个行业这两年非常困难,还有各种各样的不足,所以投什么、怎么投是有讲究的。
    我们投企业基本是两个关注点,第一是产品的商业本质,我们经常喜欢用一个词叫做显著性替代,A替代B,只要A比B好都会替代,如果不是显著替代的话它的速度会慢很多,所以完全看这个企业在产品的选择上是不是抓住了代表新生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是不是抓住了这样一群人,现在的渗透率才5%,不是普遍现象,肯定要抓住一小部分人群,抓得牢不牢,是不是抓住了今天没有抓住明天,是不是动态的长期的抓住。
    第三,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现在也挺考究的,你简单的进入这个行业,现在创业和十年以前创业不一样,现在的创业是你在创业的时候你的创业策划就要很完美,你的产品、销售、品牌、渠道、设计工程师队伍、销售人群队伍的抓取都是很完美的策划,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方式、盈利模式是我们投资人看的第二点,做这方面的投资就是这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产品的商业本质,第二个角度是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谢谢。
杨大勇我的观点和古总和顾总一样,都是值得投资的,而且投资正当时,提两个佐证。第一,如果在座各位有兴趣翻翻丰田的成长史的话,会发现丰田在汽车业的投资伴随着两个重要事件的发生而发生,一个是战争,只要一打仗丰田就投入,然后就发展了。第二是经济危机,只要一有危机发生他就到处去买厂房买技术买人才然后储备起来。淡季、低谷或者启蒙期的时候做投入,总比到了高峰的时候再投入会好很多,前提是我们看好这个行当的长期趋势。
    第二,大家不妨看看现在的主机厂是怎么做的,比如我们长安汽车,如果说我们把投资人忽悠进来了我们撤退了,那就不行,我们在往里投,并且忽悠大家一起往里投,我们做了这么多年主机厂都是比较稳健的,大家一块来投一把何尝不可呢,我们这么大的企业那么多人,我们都不怕,大家怕什么呢,所以我觉得投资正当时。
    最后,传统车已经没有投的机会了,投新能源车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可以投整车,可以投电池,可以投电驱,可以投三电的其他东西,因为过去都没有现在有了,你可以投。你还可以投电池的回收,你可以投金融等等,新能源车的成长方兴未艾,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给大家的投资带来了很多机会点,所以我在这里代表长安也代表汽车业,咱们做新能源投资应该看到从生产、营销、制造到客户整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很大的机会,只要找到一个机会都能让大家赚得盆满钵满。
    崔琰:谢谢杨总,整个产业的机会还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我们了解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复星重点的投资领域之一,请张总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投资新能源汽车哪些领域更值得关注,被投企业的哪些特质、闪光点是投资人更看重的?请您做个分享。
崔琰顾总跟大家分享了新能源汽车现在在导入期到成长期的阶段,新能源汽车站行业的比重不到5%,到10%左右的时候会是拐点,也从消费者的角度分享了什么时候电动车会更加有性价比,包括技术的进步和充电设施的完善,这个行业这些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第二场圆桌论坛的话题,电动车是否会替代燃油汽车,现在这些话题的答案是非常确定的,我们也非常期待能看到在行业变革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很多投资的机会,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加入者、原有的玩家呈现一些不一样的变化,我们非常期待能够看到。
    接下来我们把时间交给长安的杨总,从传统车企的角度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顾宏地我很赞同古总讲的,从大方向来说,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任何行业在巨变过程中都有投资机会,以什么时机进入、在什么价值链中投,是各位投资者需要判断的地方。从产业角度来说,投资人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是电动汽车的拐点发生,很多新的技术或新的产品冲击着传统的技术产品到了什么时候才会有这样爆发性的增长,无论是PC还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挺有意思的,在世界它的渗透率超过了10%以后是加速增长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很多投资者做了很多不同的解读,我觉得有几点,第一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他需要看到周边有足够的人在使用这个新的产品,有足够的关联性,你看到我我看到你,大家都对这个产品更有信心,我觉得电动汽车现在到达了5%,新能源接近5%,接下来二到三年可以达到10%的规模,从这个角度来说和其他几个行业的比较是有意思的标杆。
    为什么10%是比较重要的坎儿,在这个阶段基础建设是另外一个使得新产品能够普及的重要原因,在智能手机时代2011年智能手机超过了10%的市场份额,2012、2013年达到了20%多,那时候4G网络突然普及起来。对电动汽车来说,我觉得基本建设的普及可能是充电网络、政府对牌照出行规则的进一步制定,这些都会使得拐点的发生。第三,大家比较关注成本的比较,因为大家都在关注智能电动汽车在成本上什么时候比燃油车更有竞争力,从整体使用的成本来说电动汽车已经越来越有竞争力了,再下面两年因为电池、重要零部件的降本等等规模化效应,成本方面也会跨越过跟燃油车比更加有竞争力、更加有吸引力的界定。
    下面两年中这三方面能发生的话,我觉得电动汽车和智能电动汽车的拐点就会到来。
崔琰大家下午好,我是华西证券的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崔琰,今天非常高兴现场来了非常多的投资人,大概有200多位,本场的圆桌主题是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值得投资吗。我想现场的火爆程度代表了一种声音和答案,本场圆桌重磅邀请到了车企的各位领导和重磅的头部投资人跟大家共同探讨。首先把这次圆桌论坛的议题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抛给各位领导,请广汽的古总跟大家分享一下,从您的角度您认为现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是否还值得投资?
    古惠南:大家下午好,这个话题太大了,值不值得投资,我想肯定值得投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作为国家战略发展到今天,现在我们来讨论这个行业值不值得投,从我投资的角度我认为是伪命题,肯定值得投,不投下去这个行业不是宣布倒闭了吗,肯定值得投,是怎么投的问题。为什么值得投?新能源车到了今天,就好像幼儿开始到了初中毕业,还没上高中,电池行业并不是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新能源车作为智能化网联化最好的载体,特别是无人驾驶最好的载体,这个载体现在才是幼儿园,幼儿园初中一平均还是小学,你给他饭吃他会长得很好,而且越长越漂亮,我是这个想法,谢谢。
    崔琰:谢谢古总,为什么大家到现在这个时间点来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前两场的论坛大家也在讨论,在后补贴时代,最近两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主要是来自于政策由补贴转向双积分,大家看到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最近销量呈现承压的态势,整个行业的融资进入低潮期,在这样的时点上投资人非常关注各位车企领导和投资人,站在各自的角度在这样一个行业处于偏低潮期的阶段对未来的看法,古总刚才说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非常有信心,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也是自动驾驶最好的载体,我们非常期待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变革中各家车企能够发展得更好,请顾总谈一下。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进入第三场圆桌论坛,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值得投资吗?现在有请该场圆桌主持人华西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崔琰,参与论坛话题的四位嘉宾分别是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复星国际全球合伙人/复星创富联席董事长张良森。
吴迎秋我试着总结一下,把我刚才说的话题的逻辑梳理一下,这个话题的由头是电动汽车能不能取代燃油车,其实这是一个挺大的问题,不是小问题,它涉及到的是现在新汽车的现象、新造车势力出现的逻辑,怎么看?新现象一定带来一些新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新能源汽车热,为什么出现了很多先面孔进入到汽车行业,我归纳三点,第一是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大背景推动了传统汽车行业向新汽车发展,第二是传统汽车经历了50年以上,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需求,产业升级需要一种新的动力。第三,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汽车行业一直的管理方式的变化,因为中国进入到汽车行业里需要户口,几十年是没有户口不发户口的,当年为了要户口多难啊,最后采取了一个办法,但严格意义来说今天你想造汽车还是需要批准。因为国家在行业管理上抓住了新能源这个契机,所以开了一个小口子,允许以新能源为核心的这部分造车企业可以通过申报获得资质,换句话来说因为这个口子让很多业外特别是不是汽车行业的人看到了汽车的机会,因为在他们眼里传统汽车做得实在不咋地,所以他们认为不仅仅是燃油车和电动车的关系,还是全方位的机遇,这才导致了新一轮汽车热。
    第二,新造车、新汽车、新能源汽车第一个阶段过去了,我们要总结,媒体舆论有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我同意,有些问题我觉得值得探讨,有些问题刚才张总已经讲了,今天我想表述的是这批新汽车出来,我们从积极的层面去看到底有没有有价值投资的,新汽车特别是你们这波新势力汽车企业应该是中国汽车行业当中的一条大大的鲶鱼,如果过去说吉利是一条鲶鱼的话,今天你们这个集群是一条大鲶鱼,因为中国汽车需要这样的新思维冲击,过去传统汽车业确实在政策的保护下有的是落后的。
    新造车势力也给我们提出了如何结合互联网这样的产业,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大背景把这些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新的概念结合到传统汽车里,不管这些故事讲得多炫,但是很多东西是值得借鉴的,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传统势力都慢慢的开始转向了,这应该是这波新势力的功劳。
    第三,新汽车势力的基本特点是非常清晰的,就是以用户为核心,以用户的体验为特征,这一点在过去传统车企里做得非常差,今天看到了传统汽车这方面的故事会讲了,这方面的动作也开始出现了。
    第四,可能大家没有意识到,中国品牌有一个最大的软肋或不服气的是一个车造出来品牌议价太差,卖到20万块钱就卖不动了,新势力有的已经卖到了30万、40万,这应该是大大的进步。我和李书福说你干得很好,但是均价没有超过20万,现在很多新势力车已经超出了20万,这是你们的价值所在,我不知道这样的总结对不对,大家有点体会我们就算大功告成了,谢谢你们。
    
蔡建军我和吴老师是多年的好朋友,我这20年一直在传统汽车,都在国字号央字号,我做销售老总15年,都没有想到钱的事情,银行都找我们,资本都找我们。坦率地讲前20年,我总觉得从事汽车行业的人对市场的理解对用户的理解很浅,公司高层直面消费者的时候,给消费者留个电话都不敢留,现在的老总不敢把自己的电话或微信号向消费者进行公开,因为他非常怕麻烦,消费者会有很多提问,尤其现在是网络的社会。在这个时间节点,我和创始人傅强(音)交流了很多年,他对当前的状态如何改变说了一句话,那个时候他还没准备创业,他的一句话打动了我,过去我们在汽车行业,我们做营销离用户很远,不仅离用户很远,还给用户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制造了很多麻烦,当时用了麻烦这个词。我们都知道麻烦来了需要解决,如何去解决如何去应对麻烦,对无论是制造麻烦的人还是解决麻烦的人都是一个挑战,尤其作为汽车这样的大物件,我们把市场进行分级,消费者无论是买5万还是50万的车,他需要的体验和需求是一致的,他5万块钱也需要你提供的服务让他满意,你的产品三天两头出质量问题,品质得不到保障,他会在一些圈子里或者通过口碑进行传递,他会宣传出去。
    过去做传统汽车很难挑头,做传统汽车面临的用户太大,解决了一个用户,所有其他的用户不一定能解决,你更改你的制度流程特别难,甚至一些决策。过去给消费者换车,前段时间闹得很大,实际上很简单,我们对客户或市场的理解动作很简单,消费者不满意换个车,确实发生了质量问题,这是消费者不可容忍的,在奥迪德系品牌、奔驰、沃尔沃的人都在长期思考这个问题,制造一部不给用户添麻烦的车和不给用户添麻烦的服务,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特别难。
    以未来为例,构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从用户选车到交付整个过程是透明的,及时地和用户产生互动,有这样的载体,就像用户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后盾随时可以找到帮助。爱驰定位是用户深度参与的智能服务科技公司,创始人的初心深深的打动我,更重要的是创始人提到有另外几个支撑点,第一是产品,所有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好的产品,产品是靠人靠企业做成的,它是德系的基因。我本人过去和美系车德系车打交道比较多,德国人非常严谨,因为产品基础是个前提。我们公司1400多人,60-70%的人是研发团队和人工智能团队,20%是用户团队,人工智能占整个团队的比例接近一半,正好符合新能源智能化的态势。
    团队的特点,取消销售公司,他说建军你过去做用户端集群,做消费者服务的带头人,构建支撑体系,我们构建了410体系,真正做到以用户深度参与。过去管理系统叫DMS经销商管理系统,我们现在调了,叫PMS系统,我本人可能是这个行业的首创,叫伙伴管理系统,把我们的投资者变成伙伴,把用户变成伙伴,包括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用户的深度参与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提出了用户端7921的理念。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赘述,核心创始人、他的理念、产品支撑、文化,我们有个团队叫敢言敢行,群里一千多个员工直接和管理者对话,管理者每天每周及时地在内部的群里对话,我相信有用户这样的思维,把用户的思维落地,让更多的用户深度参与产品本身从研发到服务端整个链条,会让爱驰汽车未来走得更远。
吴迎秋张总这次的回答我很满意,我就想问出你这个话,现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过去了,我们需要对第一阶段总结,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问题需要去解读,什么需要进一步修整,我后面再总结吧,时间过得非常快,请蔡总讲一讲,现在话题奔到那个大话题去了,你在传统汽车干了这么几十年,怎么想起去爱驰了?
王荣进我们从2014年开始一直在行业里投资,资本有一点,每个基金是有周期的,到了周期的时间点要选择退出,但是对于一个管理公司而言会长期专注,我们就长期专注在这个市场,我们2014年投了这个产品,再过个四年我们要考虑退出了,我们专注这个市场,会用下一个基金在这个行业继续进行持续投资。从某个基金的角度讲没有那么长时间,短则三年五年,长则七年八年,我们基金是九年,是国内时间比较长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长期在一个领域持续耕耘,有不同的基金去进行投资,这本身不矛盾,会有多个基金进行每一轮的投资。
    张然:吴老师,我毛遂自荐一下,讲一下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心得。吴老师这个问题是很尖锐的,不光是现在,在我们创业初期的时候对这个问题就一直有比较深入的思考,我们认为汽车产业的产业特征和现在说的VC、初创性的资本在结构上并不是十分吻合。因为汽车产业就像大家所知的在产业初期就已经投入巨大,这时候的风险性也巨大,他跟一般认知上的VC是不一样的,VC往往是小毛毛雨,几千万,忽然一鸣惊人就不得了,几百亿的收益,在逻辑上是不一定能吻合的。
    在座各位对威马的资本结构是比较了解的,我们认为初期要想在中国做汽车产业的工作,我们要跟国家的产业政策跟地方的产业政策深度的吻合、深度的对接,我们的地方政府也有很强的意愿希望把地方经济搞起来,所以有他的初衷性,在这方面有他的诉求,和纯资本的诉求是不大一样的。他对一方的老百姓的产值、就业、税收,我们和很多地方政府合作,地方政府也会查找审视,看一个团队是不是和他的诉求很吻合,这也是双方一拍即合的过程。
    我认为资本在这之上是个补充,对整个事情的发展节奏以及风险性做一个认定,不同的资本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是第一点。第二,刚才吴老师谈的在目前情况下我们看到资本市场越来越趋于理性化,我觉得泰勒效应比较符合,在目前的情况下找我们的资本投资人反而比以前更多,前两年更多资本投资人是哪儿都看,只要是一个团队都看一遍,出不出手再说,现在他聚焦了,这就是一个产业逐渐走向成熟趋于成熟的体现。这是我们自身的体会,我们既有快速的往前走的决心,每一步在策划上也是趋于稳健的。
吴迎秋我把我的小心思跟大家说一下,干汽车没钱是绝对干不成的,干新汽车没持续的大钱是绝对干不成的,其实风险是很大的。大家知道今天的中国汽车产业新领域里缺钱已经变成了普遍性的问题,已经到了考验这一轮汽车生死的关键当口,现在热度在下降,还要回过来扣题,过去看重的是它是主流,能够替代燃油车,刚才大家前面说了半天,不是那么确切,趋势是这样,回到王总,钱是您出的,你会看重了燃油车而投资吗,您会看重了新能源车而投资吗?您过去看到的是新能源车能够取代燃油车,如果今天告诉你这是遥遥无期的你会不会动摇?
    王荣进:我来自劲邦资本的王荣进,我们是上海的一家股权投资机构,我们管理五六十亿的规模,我本人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应该从2013年开始,当时我在上海一家国资背景的公募基金,通过二级市场以及定增的方式参与抵押比亚迪,几年之内一直是比亚迪的第一大流通股东,我本人对汽车的接触和了解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后来2014年开始从一级市场挖掘这个行业的机会,为什么这么做?本质上是看好这个行业长期的机会,从二级和一级两个维度对这个行业进行投资和布局,这是我们当时比较浅显的认知,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代表了未来,这几年经历过新能源汽车从2014到2015、2016年过山车疯狂的上涨,后来2017年年终往下走,大家感觉这个行业有一丝寒意,这是正常的,周期的背后是人性的力量,有些人耐不住寂寞或支撑不下去就退出了,周期的背后是人性的力量在驱使。现阶段的调整是必然的,这波经过调整完了以后对长期的发展会更有利,政策的手的影响小一点,是市场自身的驱动,有了外力以后无论是作为投资人还是实业界的从业者没法做出比较好的判断,让大家很茫然。光伏也经历过这么一个周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回顾,光伏也经历过从补贴驱动到补帖退坡到政策导入,今年的光伏发展还是不错的,从很多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规律,这是从大的角度讲。
    回到主题,新能源汽车是否会替代燃油车,我想这个答案是一定的,我们在2013年就是这么判断的,那是比较模糊的判断,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晰了,清晰度逐渐在提高。前面几位嘉宾提到了手机这个行业,投资圈的很多朋友经常拿手机和汽车做比较,我觉得两个行业的差别还是蛮大的,但是这么说大家可以容易理解,产业链条、门槛、资金方面差很多,但是比较容易让人理解。我记得2007年初第一次买智能手机,我是对新科技的尝鲜,它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它的弊端,你要去习惯它的操作,后来很快就习惯了,再也不会用按键的手机。我一直在关注身边的人,我调研了不小于20个新能源汽车的人,虽然样本数量有点小,但是做了综合的判断,有买特斯拉的有买蔚来的也有买中端的,有五六万比较便宜的汽车,先不说他们认为这个车有多好,他们告诉我共同的一点,开了新能源车之后再也不想开燃油车,20几个样本已经告诉了我答案,未来的替代是必然的。任何一个产品只要有产品价值就一定有生命力,只要有生命力未来就会蓬勃发展。
    我觉得电动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不会像手机行业从2005年智能手机开始到2017、2018年传统手机被淘汰出局,12年左右的时间,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可能会很长时间,也许要20年,也许要30年,因为它的产业链太长了,从用户角度讲更新周期会比较慢,大家用一辆车,消费能力强一点的人三年左右换一台车,消费能力差一点的会八到十年,在快速的迭代过程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快速的周转过程中手机被淘汰掉了,但是汽车这个行业用户的更换周期比较长,也许30年时间才能替代,这个过程是必然的。
    大家一直在讨论新旧势力的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在我眼里没有太多的新造车势力和旧造车势力,我觉得新旧和时间没有关系,和思维理念有关系。如果比较早的整车厂用新的思维去造车,那我觉得他代表了新势力,如果成立比较晚的企业用老的思维去造车那就是旧势力。手机行业有诺基亚、三星、联想等等厂商,三星是传统手机厂商,后来迭代到了智能手机企业,他完成了迭代。苹果属于新造机势力,国内也有联想这样的旧势力,市场份额后来被挤压得比较厉害,本质上跟成立的时间没有关系,跟思维和理念有关系。我对汽车行业做了一段时间的跟踪,我讲得不一定对,请各位多指教,我觉得国内有些企业造车是按照工业品的思维来造车,有些企业是按照消费品的思维来造车,还是有蛮大差异的,这一点决定他们的未来,这是我个人作为投资人对行业的心经,肤浅的看法。
    吴迎秋:我再追问一句,现在有个变化是很明显的,大家都认为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您刚才也说需要时间,这点一定能成为一个共识,是个趋势,但是需要时间。现在最大的变化是耐不耐得住寂寞,特别是资本是逐利性非常强的,十年八年、二十年,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有盈利的趋势,还有一些融了这么多钱都烧光了,你耐得住寂寞吗?你们会不会说算了吧,我们把账结了,赔了就赔了。
张然我跟各位差不多,在汽车行业待了25个年头了,听起来很长,其实很简单,前面20个年头都在所谓的传统汽车行业,相当一段时间在福特系,后来在吉利沃尔沃系,在网上可以查到我的信息,过去几年我们在做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化,为什么来做这个事情?业界往往喜欢给大家贴标签,我们做这个事的初衷是相当朴素的,在座很多人都是有些想法也有梦想的,我认为不单纯是一个电动汽车的概念,我们看到的是电动汽车的电动化加上智能网联智能化、智能驾驶,三个大的趋势结合在一起在发生,这是我们看到的很大的趋势。前面大家讲了电动汽车和汽油车的此起彼伏,我不赘述了,我觉得大的趋势还是在这方面,至于速率是怎样的,各有各的判断。
    我认为威马汽车不是去弄潮的赶潮儿,在座的各位还是把这个想透,把新的趋向动向结合在我们的产品里面展现给消费者、消费市场,从第一款产品威马AX5里面,大家已经体会到了我们的产品理念,我听到越来越多的客户跟我描述这个车子越来越好玩了,越来越像一个大的电玩了,像一个大的智能出行的移动空间,所以给我们的表述已经和传统意义上对汽车的交通工具的理解开始逐渐有更丰满的因素在里面了,这恰恰是我们的初衷。产品的规划产品的策略会一如既往的在电动化、智能驾驶或电能辅助驾驶、智能互联三方面做得更好。
    其他行业已经给了我们太多启示,比如手机、电子行业,核心点是要把握原来对汽车最传统的符号和认知,让它向消费者希望的认知去改变。不敢说多大的心得,真正优秀的资本是很冷静的,无论是赛道或赛道里的某个字体,他们都会非常严谨地分析判断,这个过程是大浪淘沙的过程,不要说我们现在这代在创业,其实以前都走过这个过程,和以前走过的过程从实质上没有差异。我认为我们创业不是短期的命题,是长期的长征,尤其汽车产业,光一个产品进化做个决定就得三到五年,涉及到产业链都很长很丰满。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以三年两载谁胜谁劣论英雄,我们从更长期判断一个企业的优点缺点,一个核心的稳健的管理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亦步亦趋。我们看到整个行业里就像中国的汽车行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肯定是有的,但是大的发展方向是非常广阔的。我们的心态,首先我们的态度是非常正大的、光明的、积极的,每天做每个具体决策的时候一定是如履薄冰的,一定是充满了危机感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这个事做成,但凡有一些漂浮不定,这个事情就比较困难了。
吴迎秋您是来自资本的,我这里插一句,今天证券日报搞这个论坛非常好,因为我们做传统汽车论坛非常多,今天会研究很多新的问题,其实是在梳理资本与新的汽车现象之间的关系。张总的身份很特殊,您是CFO,站在了汽车一面又站在了资本一面,您肯定有很多想法,从资本的层面上有自己的考量,说得聚焦一点,怎么去了威马?
宁述勇我可能比较跨界,我原来做过六年新华社记者,十年做汽车,现在做新能源,以前没做过,现在做了一年半,开始有点心得了,电动车会不会替代燃油车,短期和中期之内不太可能,长期来讲有可能,但是也取决于很多变化,电动车由美国特斯拉在硅谷那边技术驱动,中国2009年决策发展新能源,中国在新一轮的汽车百年变革中领先,全世界的格局来看2025年之前,全球电动车不是主航道,燃油车是主航道,中国会比全球早一点,眼前是一个至暗的时刻,从625退坡,虽然各家都在说不在乎,但是你的车怎么定价呢,你卖一台是不是就亏一台呢?乐观来讲到明年上半年,有人说政府可能感觉刹车刹得比较猛,在考虑实用的政策出来。明年6月份,是我们和消费者进行密集沟通培养C级市场的时间点。50%左右是真的卖给了C端,我们C端还没有崛起,怎么样能够崛起呢,需要我们通过技术的进步,电池的成本降下来,消费者是很精明的。厂家要做出好的产品出来,前面几年靠模式,真的到了C端市场崛起,真的市场化的过程了,就要拿出真正像样的产品出来。
    我请了个假,得做个小广告,长城是个工程师公司,一切都是市场化,十年前车展展了一场欧拉,去年8月份这个品牌才真正推向市场开始推产品,我们有两款产品,一款主卖一款次卖,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和别人十款车八款车比起来,第六名,单款小车4月份开始,颜色搞对了,量也有了,现在基本是A0级市场七八九三个月第一名,最终还是要消费者喜欢。我们估计出租车电动车总量也就是200万,到2023年就见顶了,之后每年30万循环替代,只说自家故事的话,长城肯定专注在C端上做更好的产品,这是我一年来的小感受,不知道正确与否,欢迎各位批评。
吴迎秋宁总经历过太多的企业了,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你今天是卖电动车的,你可能觉得一定要买你的电动车你才有未来。
俞松耀我是个新面孔,我是天际汽车车联网团队的开发和后续的运维,天际汽车是新势力还是传统势力呢,回顾一下我们这个企业就理解了,我们这个企业是张涵亮(音)博士带领下的企业,我们核心的高管和核心的骨干人员很多来自于上汽大众,他们主持了国内第一款的朗逸正向开发的车型,是老汽车人。张涵亮博士又在互联网企业干了一年多,接触了新的开发理念和新的开发团队,我就是那个时候跟着去了天际汽车。目前我们在开发领域上,我能感觉出来我们有些转变,贴近用户,造一个为用户心动的车子,注重品质,快速响应,这样的理念都在贴近。吴老师给我们提了很多建议,超过一半的建议我们都落到车上了,这是天际汽车执行力的体现。
我们就谈大家的理念在哪里,我原来做手机,我对这个特别有感触,手机从功能机到山寨群雄并发,到oppo、vivo、小米、华为大平台的崛起,我相信汽车行业也会这么走,我再说说刚才那个话题,电动车会不会取代燃油车,这个趋势是必然的,只是这一天在哪里不知道,自动驾驶L5到底什么时候能来,一般人不太敢说,为什么我会这么理解呢?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除非哪天可以人工合成石油了,那这个前提可能会变。另外是环保的问题,石油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挺严重的。车子的四化,电动化不说了,电动车的用电多一些,智能化联网化。如果车上有一个高性能的处理平台,我要用电怎么办,高压转成12伏去用就好了,石油车可能要把发动机打着,就是取代的必然性因素。
吴迎秋大家可能觉得还不是特别满足,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报道中用的词新势力汽车、新汽车、新能源汽车,概念都非常宽泛,在座的除了宁总之外都是新面孔的汽车,今天我们把这个事弄明白了,我们从去年开始新汽车老汽车传统汽车开始大举反攻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传统汽车可以是新势力,把这些概念弄清楚了才知道我们怎么走新能源这条道路,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新汽车新面孔,我干30多年汽车,天天摸爬滚打,有的我很清楚,有的还不怎么熟,昨天你是那个企业的总监,今天是这个企业的总经理,你们可以自己做个广告。
蔡建军谢谢吴老师,谢谢各位嘉宾来宾,这个研讨会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甚至还有站起来的朋友,大家对新能源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接到这个命题的时候我觉得回答这个命题肯定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是以我们的判断,从事这个行业这么久了,包括对政策的把握、对目前整个市场态势的发展,我认为新能源用取代这个词在当期或一段时间内不是很贴切的词。传统的势力和新势力相互之间都有一些取代,弱肉强食这样一种方式,新能源还没有强大到那种程度取代一个领域。
    但是从国家的政策和趋势来看,新能源向国家的四化,首先是电动化,四化得到了大家的共识。新能源自身的发展还需要时间的沉淀,新能源化加上智能化、网联化之后,对于新旧势力是一个大的挑战。我本人在汽车行业从事了21年,前20年都在传统汽车里面从事营销的板块,坦率地讲从事新能源之后尤其是对客户的理解比过去的理解更贴切了一些,围绕客户的体验,我们更敢于直面客户的需求和挑战,充分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挑战。从目前新能源和传统势力的方向来看,不是取代的关系,首先新能源作为一个企业先生存下来,先活下来,这是大的前提,从新能源的判断来看需要时间的沉淀,从国家新能源的战略来看,大家都能感受到我们对石油的依存度,刚才专家讲了65%,高过了50%的警戒线,能源的战略需要做一个调整,作为汽车行业,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在往新的四化方向转。
    虽然需要时间的沉淀,但是国家的政策是不可逆的,在新能源这个方向,爱驰汽车是2017年2月份才成立的新能源公司,很多人把我们划为造车新势力,今年8月份我们参与江铃控股混改之后,我们应该叫新旧势力的综合体,我们既有陆风的品牌也有爱驰的品牌,爱驰是定位中高端的品牌,陆风往三到五线的市场下沉,目前以燃油车为主,两个驱动方式不变。爱驰汽车除了在新能源方向纯电动方向,还在其他方向进行探索,前几天我参加了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他们采购了我们一批电动车,第二我们关于能源的方式也做了探索,作为新旧势力的爱驰汽车来讲,一方面围绕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围绕用户的需求给予充分的满足,第二在能源的方式不断做探索,进一步满足市场的需求。
吴迎秋感谢证券日报让我有一个学习的机会,这不是客气,我作为汽车媒体从业者时间比较长,30多年,对汽车不陌生,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或对新汽车的气象多多少少有点陌生,感谢证券日报让我有这么一个机会来跟大家交流学习,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闹之后,我认为现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过去的阶段有什么特点,来了这么多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很热闹,很有诱惑力,很刺激,很有新意,特别是有一些想法有一些看法对于传统汽车来说很有挑战力,就像今天讨论的话题一样电动汽车会取代燃油车吗,这个问题说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也查了很多资料,大概有这么几种说法。第一,坊间的议论或大部分媒体都说现在传统燃油车干不了几年了,将会被新型的驱动方式或以电动为主的驱动方式所替代。
    第二,我始终在查资料,到今天为止舆论说张三李四某个企业要停止,要全面进入电动化,全面进入一种新的驱动模式的汽车时代,但是没有一个汽车企业宣布完全停售燃油车,这里插一个简单的例子,今年法兰克福车展,奔驰在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了他的全新的电动化战略、新能源战略,于是乎媒体舆论就有一种说法说奔驰要退出燃油车了,进而说奔驰将在多少年之后不再开发新的传统动力汽车或停止研发传统的燃油机,这个消息出来之后没有多久,戴姆勒又在公开场合辟谣,说我们从来没有这个计划。
    所以这里面有一些信息的不对称,但是无论如何燃油车将被新能源汽车所替代,这似乎成了很多人很刺激的一根神经,包括资本市场,今天我们是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资本论坛,我们首先要把这个事情梳理一下,今天在座的都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你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一定有很多的感受,你们各自的企业进入到这个领域里也有很多的考量,现在围绕这个主题我们一步步来说。先请爱驰汽车的蔡总,您是汽车行业的老人了,燃油车会不会被新能源车取代呢?
主持人让我印象非常深的是各位造车大佬都非常明确的表示谁care补贴啊,不重要,重要的是造好车子,我想消费者听到这样的想法都会露出欣慰的微笑。下面进入到圆桌对话的第二场,电动汽车会取代燃油车吗?门外有茶歇,大家用的话可以自行到门外取用,我们论坛继续,不暂停了。有请该场圆桌主持人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参与论坛话题的五位嘉宾分别是爱驰汽车执行副总裁蔡建军、长城欧拉总经理宁述勇、劲邦资本董事总经理/合伙人王荣进、天际汽车副总裁俞松耀、威马汽车合伙人兼首席财务官张然。
陈超卓谢谢大家,时间到了,现在是周期性,汽车行业一定是周期性的,现在是行业里大浪淘沙并购重组的好机会,等到春天来了,熬过来的企业竞争力一定会非常强,谢谢大家。
陈超卓请张总总结一下新能源这块还有哪些环节可以投。
    张金玲:针对您这个问题,上下游汽车里面的所有软件硬件都是投资的方向,芯片、雷达、传感器这些东西我们都在看,其实汽车就是个载体,所有载体上面出现的服务硬件都值得看,都值得做,2025年的智能制造也没有新势力旧势力之说,因为这是汽车发展的方向,以后大家都会往那个方向走,为什么叫智能制造,不光硬件要智能,软件要智能,服务也要智能,这些就是人性化的过程,这就比较明白了,能够解释刚才说的很多问题。
    
陈超卓俞总,既有电动车又有传统燃油车,你怎么做到左右手互搏?
    俞经民:没有左右手互搏,而是相互促进,刚才说了传统势力,又说了新势力,我觉得先帮新势力鼓鼓劲,有人说新势力好像缺点经验,大家看看哪个新势力新创企业没有经验丰富的人,黄总就是,蔡建军、小鹏汽车的总裁顾总都是很有经验的,在汽车界金融界各方面都很有经验。新创企业一定有经验有抱负有想法,我全部身价都进去了,肯定对行业有帮助,大家真心实意的真金白银往里面投,绕不过去的还是工程师到底在为谁打工,为用户打工,我们企业就有机会,为梦想打工,梦想和用户一样也很有机会。我刚才听黄总讲个话,我觉得很亲切,上汽集团工程师文化是根深蒂固的,出来都喜欢讲技术,一个个城攻下来,新能源就三个城肯定要拿下,我们也是一样,也是真金白银的真情实意地在投,传统车我们也没有减缓。眼前还是比较清楚的,几年以后怎么样我不敢讲,我们在汽油机、柴油机还要真金白银地投下去,技术方面投下去肯定有回报,真正要有销量还是要帮用户解决问题,他能够尝试到其他车没有给他提供的不可替代的或超越他想象的,这个企业就可以投了,最后还是投在人的身上,怎样的团队能为用户创造价值,这方面还是可以探讨的。
    第二个值得投的不光是主机厂,渠道也应该投入,服务链,不仅是出行市场,经销商要不要投,经销商也值得投,我们会建一个新的网络,我们肯定要把线上部分加强,线上部分加强以后线下部分可以轻一点,投入可以小一点,这么多4S店从业的投资人也在等待,也在寻找机会,难道4S店这个行业不行了吗?这两年收入越来越少了,越来越难活了,我们怎么更好的提高效率。新能源资本在渠道上面你们也可以找机会,我们也愿意探讨,以上汽为例,在国内要买品质的新能源一定会想起上汽,我现在批量出口的是M级品牌,今年这么多出口还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五年前开始做上汽荣威和上汽名爵M级营销服务的工作,去年9.7万辆主要是荣威,名爵比较少,今年也能做到这个数,增长不大,海外的比例在大幅度提高,我在想海外什么情况,只是我们标准做得高能到那个地方卖吗,也有品牌和渠道的问题。所以车做到用户喜闻乐见也只是个敲门砖,渠道上面该怎么做,新零售该怎么做,我们会积极的探讨。我们在11月份另外一场大活动,广州车展之前我们将对NetGreen进行专题的讨论,请媒体请智库们给大家出出主意,怎样在渠道方面有更好的模式,还是围绕客户的体验有更好的投入,也欢迎资本的投入,谢谢。
陈超卓北汽马总。
    马仿列:谈几点观点,作为传统汽车企业,将来整个新能源领域面对新造车势力的竞争和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竞争,这是必然的,整个汽车产业都在面临一个转型期,随着全面向着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转型,传统汽车在往这个方向转,新造车势力借着智能网联化,借助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进入电动汽车领域。作为跨国企业,他的转型也一定要向这个方向转,基于这种情况,大家迟早会在一起面对这种竞争,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用回避,也不用觉得可怕,直接面对就是了。我们自身也要有自己的竞争资本,这里面最主要的还是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北汽新能源,我们多年来在技术研发上持续的高投入,每年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的投入几乎占了整个销售的20%左右,8月份北汽投资20个亿以三电为主的CNN中心投入使用,这个中心目前在国内绝对是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在全球也应该是一流的,只有有这样的能力和资本才能参与竞争。
    北汽新能源在另外一些方面也走在了全球最领先的位置,比如换电,我们不仅有自己换电的技术和换电的商业模式,在全国已经运营了2万多台换电出租车,在换电模式下我们又派生出了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车电分离,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可以把消费端的成本大大降低。我觉得中国的汽车企业包括传统的汽车企业,这么多年来积淀了很多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也有这个能力去面对这种竞争,这是一个观点。
    我们面对的这种竞争不是封闭的竞争,我们也在开放的进行合作,比如我们和很多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并不只是竞争,奔驰本身就是北汽新能源的股东,我们和世界著名企业麦格那(音)正在进行合资合作,跟西门子也在合作。北汽在整个竞争中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姿态在应对挑战。
    最后一个观点,互联网企业也好跨国企业也好参与到整个市场里面的竞争,对这个市场不是坏事,它可以带来整个产业快速的技术进步,同时有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同和接受新能源车这个产品,使这个蛋糕越做越大。
陈超卓谢谢黄总的解释。传统车厂怎么看待新势力挑战?外来的狼来了,外资品牌特斯拉在中国设厂,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请高总说一下。
    高立新:现在都讲融合,我希望今后不要提新势力旧势力,咱们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都是为了中国的汽车事业做贡献,也是为了中国的产业转型,也是为了中国汽车在一起奋斗。从资本的角度来说,首先必须大批量的资本要进来,没有资本进来产业做不起来,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最大的好处是把这个行业做起来了,把资本的热点做起来了,让钱往这里面流,同时在一个产业里面也允许失败、允许尝试、允许试错,这是对我们行业最大的宽容,给我们争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和资源。后续整个新能源企业能不能起来,关键还是靠自己,打铁还得自身硬,我们今天到了新能源时代,跳出传统车来说,必须要有创新,不是打酱油的跑来做车,不是这么个事,一定要有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方法、新的能力、新的模式到这个行业里面来推动行业的进步,这才是真正的创新,创新是新能源行业企业带动整个汽车行业向前发展的最主要的抓手,刺激我们行业的进步。
    对于传统车来说,也算比较悲哀了,并不是说汽车行业的悲哀,车企主动在做新能源车,没有一家传统车企说不做新能源车,我们国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是做新能源的老车就不能做了,必须做,不做还不行,这是国家要求的,最新一版2030年规定国家新能源产品达到40%,40%的量并不是新增的企业,包括传统的企业转型,所以我们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到任何场合我都要说,以后不要分那么仔细,我们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不过希望将来投资的资本在投资的时候把新能源这块高看一眼,把这些项目多投一点,传统的少投一点,从国外来的同志也能感觉到,最后一代传统车内燃机的产品研发到2025年就停产了,这也是一个信号,资本是助力的。
陈超卓叫好不叫座实际是产品力的问题,对于新势力来说有个很大的挑战是成本,相比传统车厂的供应链成熟,怎么应对这方面?
    黄希鸣:我们做的过程中,国外最大的主机厂最近也到我们公司来,新晋企业也有一些好处,新晋企业以往历史的负债要低一些,如果能把材料成本控制得非常好,固定成本会低一些,当然花钱要小心。做一款车花几百个亿,这种说法我是不赞成的,拿几百个亿做一款车,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做一款车10多个亿就已经很好了,一款车的销售周期在四五年,如果拿两百个亿三百个亿才做一款产品出来,那固定成本要摊销多少,怎么在财务上证明你的可持续性。目前大家看到很多负面的消息,实际上在成本控制方面是致命的,因为老百姓是非常聪明的,他对产品的品质和产品的价值能够有很好的衡量。有些产品叫好不叫座,你觉得好,老百姓觉得不好,像俞总说的不单纯是功能,还包括车联网、造型等等,它是综合的,一款产品的好坏在方方面面都要体现出来。为什么汽车这么难,汽车和大部分工业产品不一样,涉及的面太广了,它是个短板理论,你在哪方面不强,你不强的那一点就代表你产品的水准。
陈超卓你相信博郡是伟大的企业。
    黄希鸣:如果自己不相信的话是没有热情把他做出来的。
黄希鸣这是比较难的问题,产品是个口碑营销的过程,汽车产品有很多新晋企业在这方面犯了一些错误,认为汽车产品是单纯靠营销能拉起的产品,当丰田进入到美国的时候,人家把丰田当成比较低价的低质的产品,所以丰田是通过不断的改进不断地在市场赢得口碑,无论传统汽车新晋汽车,老百姓是最聪明的,大家千万不要忽略老百姓的智慧。很多人说我们产品很好,但是叫好不叫座,那是产品不好。因为老百姓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的产品就是好产品,新晋企业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大把产品做到极致方面,我们做产品的也知道汽车是慢慢爬坡的过程,市场也是慢慢接受你的汽车的过程,很多产业第一年销售了很多,过了第一年之后整个销售直线下降,所以在汽车产品过程中销售曲线不断往上爬比大起大落要优良很多。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像北汽销量比较大一点,大家的销量不是那么大,弯道超车有时候理解有点误区,在起量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些品牌,给市场一些耐心的机会,慢慢的把口碑做起来,这是我的理解。按照上次在博鳌论坛的讲话,电动汽车到2035年占比达到50%以上,假设中国3千万量不变,新能源汽车占比到1500万辆,这么大的市场肯定会孕育出非常伟大的品牌出来,这点自信心还是要有的。
陈超卓还是绕了一圈不往坑里跳。有传统车企出来的,我换个方式问问题,问黄总,你传统势力干过,现在造车,针对传统车企有背书,你做的车怎么取信于消费者?
陈超卓你的耐心有多长?
    张金玲:这显然就是个陷阱问题,跟潜力股是一样的,当你看到整个经济环境和资本环境回头的时候,包里的钱去干嘛呢,这是个快消品,和手机、电商、空调这些东西是一样的,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出钱买用户体验非常好的东西,所以一定等得起,而且也有耐心等。
张金玲特别短地回答您,等得起,刚才我讲这是一个方向,我们不可能去否认未来的方向,这个方向里到底会摔多少跟头遇到多少困难,这些事情是必然的,没有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是那么容易的,这是自然规律。等得起,而且一定会等。
陈超卓我接着再问一下张总,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盈利情况不好,投资人等得起吗?
张金玲刚才俞总已经讲了很多很关键的点,前面几位老总也提到了,既然这个论坛是说后补贴时代,我们想补贴当时给和现在不给是为了什么,理性的分析补贴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有两点,是我个人的想法。第一,传统汽车的利润的量还是很大的,如果向新能源汽车太倾斜的话可能会有对传统汽车的影响。第二,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方面,如果补贴减少了说明新能源汽车的量起来了,量起来了补贴自然而然就会减少,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经济上的规则,所以我们应该把新能源汽车的量看成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而不是说还有人会买车吗,我觉得这种问题不存在,就像刚才俞总讲的是绝对不存在的。这是第一,我讲的是补贴的理性的分析是因为量起来了所以补贴才减少了或急剧减少了。
    第二,所有的政策后面都有它的驱动力,就像环境交易所的副总裁王总讲的现在的补贴给了绿色,给了充电站,这种补贴从纯粹的购买变成了他希望能够改进用户体验和以后的环保,这两点能看到政策是有导向的,而不是纯粹的把补贴减掉了就不再让你消费或者不再给新能源汽车各种各样的政策了,这种解读太偏颇了。刚才几位老总都提到了用户体验是互联网里的一个词,只有用户体验达到了,用户才愿意掏钱去买,用户体验在新能源汽车上其实非常显著,这是传统的汽车有可能达不到的。在座几位都是男士,肯定都开过新能源汽车,一定有过驾驶体验,当你开上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再回过头来开传统汽车,你可能会感到哪儿不对劲了,一定有这样的体验,百分之百的,因为我们家里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所以在开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包括它的人机互动,现在有阶段性的自动驾驶的体验,驾驶感和加速,这些东西都是回不去的,你一旦踏上了高速公路就回不去了。
    刚才我们讲到补贴去了绿色和充电桩方面,这就是在用户体验上的另外一个加强,我知道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些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比如充电不方便等,但是这些一定会被克服,所以从资本的角度讲这是一条完全不应该质疑的道路,不管有没有补贴,我们一定还会按这个方向去走,因为这是一个未来,是不可阻挡的,只不过有短期的困难或有倾向性,没有人能阻挡最后有那么强的用户体验的快消品的产生,汽车以后就是个快消品,这就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陈超卓谢谢,非常好,我就是在卖自动驾驶的,发愁落不了地,指望着卖给你们做新能源汽车的。回到资本,百度资本合伙人CFO张金玲女士,请您谈谈您还会投新能源汽车吗?代表资本,不是代表百度,我知道百度投了威马。
俞经民各位来宾好,各位嘉宾好,主持人好,13年前我们见过的,你忘了没有,13年前10月份是上汽荣威的生日,这是我今天参加这个论坛的很重要的理由。我一个搞汽车营销的人会参加资本的论坛,我受上汽集团CFO魏勇(音)先生的委托,所以在任何场合别人说到北汽、上汽传统车企的时候我一直没有声音,不可能有人认为上汽是传统的企业,今天代表魏勇来,我代表魏勇承认一下,从股价来看我们很传统,净资产收益率这么高,结果股价这么低,还是企业太传统了,不然股价还可以高一点。
    现在回答主持人的提问,看这个行业怎么样,这个题目需要200页,稍微讲点皮毛,这个行业进步非常快,是所有汽车人一起努力往前走。五年前有电商化、轻量化等等,到今天基本很统一,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为什么电动化在第一位,因为能源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影响是巨大的。国内还有一个特殊情况,2014年的5月24日习主席在上汽讲了一段话,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新能源发展必由之路,这个话很重要。
    第二,我认为所有的补贴一分钱都没进上汽的口袋,都给用户了,所以补贴要退坡谁不知道,明年底就没了,有什么增加了吗?也有增加的,从购买环节向使用环节过渡,这个是有的。我们做新能源不可能是为了补贴而去的,是为了产品,这个产品能不能符合用户的需要,这才能推动电动化的发展。产品如何让用户要呢?除了本身电动化带来产品和汽油机柴油机的优势要发挥出来,比如轴距可以打一点,轮距可以大一点,空间可以布置一下,这些还不够,智能网联化,现在把产品拿得出手的无论是时间长远的车企还是在创业期的车企,没有智能网联化的新能源产品绝对是拿不出手的,你不智能网联,你将来如何和自动驾驶去搭边呢,你搭不上这个边,用户买新能源车没有享受到将来出行的好处,为什么要买你呢,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所以从互联网车到智能座舱,这里面的升级,交互手段要升级,交互要没有摩擦感,像空气一样,这样的交互才能变成情感上的交流,这是互联网汽车到智能座舱,还得乘以自动辅助驾驶,一个个场景最终实现智能驾驶。没有这样的产品,有补贴也卖不掉。
    第三,共享化,这是人们对汽车拥有态度的变化,我对后市的市场还是很看好的,我认为经济发展,大家钱袋子会越来越鼓,鼓了以后还得消费,衣食住行,行占这么大一块,能不消费吗?车子还得买。可能简单的A到B点的位移就交给共享化了,你的专属空间得花钱买,所以汽车行业不因共享化削弱,只会更大的发展。
    第四,国际化,补贴跌了车卖给谁?不仅卖给中国人,还要卖给全球人民。我们已经批量出口欧洲,上海市领导很开心,特斯拉的厂子在上海建得很快,因为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了,他报出了很宏伟的数字计划,几十万辆往上报,上汽集团也有压力,我们能够批量出口欧洲,这个证明全球品质欧洲严选,全世界新能源标准最高的可能在欧洲,有多少人可以出口欧洲达到欧洲严选?整个市场不仅是中国化的,更是全球化的,谢谢主持人。
陈超卓下面请俞总发表看法。
马仿列首先我说明一点,北汽把北汽新能源归入集团,确切地讲是集团在整合营销渠道,把传统车和新能源的营销渠道整合。我说几个观点,大家之所以把话题后补贴时代你造的车卖给谁放在论坛里交流讨论,主要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补贴退坡一直在退,今年补贴退坡断崖式的退,退坡的比例超过75%,在这种背景下对全行业在新能源产业上的成本收益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但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企业,我觉得要有自己的定力。从几方面来看,首先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要成本能力提升,传统的降本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北汽新能源在这里边提前做了布局,我们跟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了CP2电池包,这项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电池的成本,还有其他方面全价值链的所有环节降本。
    第二,北汽新能源应对这场补贴退坡以后带来的挑战,我们及时调整了我们的战略,迎合整个新能源市场消费升级、产品升级的趋势,使自己的产品结构结构,中高端产品开发占的比例为主导,过去我们中低端的产品为主,今年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北汽新能源1-9月份销售突破了10万辆,我们的10万辆里其中80%以上都是12万以上的车型,补贴退坡以后影响最大的还是中低端产品为主,这是另外一个方向,如何调整产品结构迎合整个新能源市场的消费需求。包括我们在网约车上打出的漂亮牌,我们的一款车型在全国的新能源汽车里销售占了冠军的地位。
    第三,一个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政府通过补贴和推出政策来引导扶持一个产业是对的,但是这个市场不可能永远靠政府补贴生存,一定要走向市场化,走向市场最终要跟燃油车面对。特斯拉从来没有任何的补贴,至少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是没有的,他在全球卖的车已经超过了20多万辆,我们认为如果分析他背后的机理和营销模式,他开发的产品带来了用户尖叫式的或极其高的用户体验,即使高价钱用户也愿意花这个钱,如果我们能把这样的产品开发出来。
    第四,补贴退坡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不是一件坏事,大家知道最近几年由于新能源热,各种各样的企业资本纷纷涌入这个市场,带来整个的市场鱼龙混杂、高低不齐,通过这次的补贴退坡一定会带来一次洗牌,那些弱小的、没有研发实力的、没有规模的可能会在这次洗牌中被淘汰,带来的是整个市场的净化。我就谈这几点。
陈超卓有请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总谈谈自己的看法,最近北汽把新能源重新归入集团了,说明北汽有all  in新能源的趋势。
黄希鸣实际上大家做的方向差不多,我们刚跟夏利合资,十年前我下飞机之后就一直在搞汽车研发,说不清是个新势力还是老势力,好在今年我没有卖车,没有感觉到温度,我没有太多说话的权利,因为自己没在卖。我感觉美国经历多少次经济周期,来中国之后2008年我刚创业,中国在经济衰退的周期里面,但是国家通过经济刺激的方法把经济拉起来了,长期膨胀的28年的汽车市场做了一个适当的调整,冷却一下,这是必然的经济规律。我认为整个市场的方向不单纯是补贴的问题,燃油车下降得更大,是大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结果,越是在这个时候企业定力要越大,我相信在美国经历过金融危机周期的人都知道,一次金融危机会产生10年以上的经济膨胀,等这次经济调整、大洗牌之后,剩下来的企业会迎来更好的市场机遇。
    在这个时候企业做好产品,更多的投入研发,真正的关注点不是在补贴上,而是在满足to  C的客户需求上,这是更关键的。我关注到上个月特斯拉的销售数据,上个月的销售已经达到4600辆,如果在上海投产的话单月突破1万辆是指日可待的。产品如果有充分的竞争力,得到客户的市场不太受经济方面的大影响,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的汽车发展正快速的从传统车往新能源车走,新能源车我们关注的是几个点,一个是整个产品的成本,电池的成本与传统车比成本较高,所以在后面的成本把控、技术的革命带来成本的进步,这是非常关键的。
    我认为受影响的还有一点大家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关注性会影响市场的东西,后续大家把产品质量做好以后,客户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信任度增加,这个市场快速的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我认为这是必然的大趋势。博郡对未来的市场特别是to  C的市场非常看好,目前在三个平台的开发,明年一款产品,后年一款产品,我们投入很大,相信未来能够走得比较远。我认为大家不要悲观,在大洗牌的时候我们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企业被洗掉了,真正被洗牌的企业都是在研发能力上短缺的企业,只要所有企业抓住这一点,后面市场的空间会更大,谢谢大家。
陈超卓黄希鸣董事长,我13年前跟他是同一家飞机海归,现在他成了造车的董事长,我在苦逼的作为消费者问他问题。
陈超卓大家下午好,我叫陈超卓,很高兴跑到北京帝都参加这个活动,因为时间有限,我现在切入整题。今天的嘉宾有传统车企,还有新势力造车代表,还有钱袋子投资人代表,挺全的。今天的话题就是补贴退坡以后你造的车谁来买?这是我个人非常关心的问题。我昨天看到一个视频,奇瑞新能源总经理高立新总把车送给了天安门广场的武警总队,弄的视频挺高大上的,我觉得他的思路挺高。汽车行业的周期现在在低谷,我在底特律经历了三场周期,现在大环境是汽车下行,28年来一直往上走,第一次往下行。第二,补贴退坡的环境下,车企都比较困难,咱们如何应对?我们这阶段的50分钟围绕这些话题展开。新能源行业怎么办?请大家谈谈看法,首先请高立新总,他是我13年前回国时候的老领导,他面试我进奇瑞。
    高立新: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投资人,尊敬的同行伙伴们,大家好,我觉得这个题目有点坑人,好像车没有补贴就卖不动了。我简单讲一下新能源的过程,可能在座的走的路差不多,奇瑞公司1999年就开始做新能源汽车了,是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开发的公司,2010年成立了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有独立的销售渠道、独立的新能源运营体系和独立的产品开发体系。那个时候并不是冲着补贴去的,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我是2014年从传统转到新能源去了,正好赶上一个补贴的好时候,2014年之前公司做了内部审计,2014年之前奇瑞集团对新能源投入了26.5亿,国家的科技项目做了20多个项目,拿了5.6个亿,加起来32个亿,到我去的时候烧了30多个亿,好在那时候奇瑞有钱烧。今天说搞个新能源车有几百亿的门槛,如果把当初30亿搞到房地产其他项目上去,这也是几百亿的资产。做新能源的人真不是冲着补贴去的,我们确实有情怀,也是看到了整个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
    补贴是个双刃剑,今天我们看到了所有依赖于补贴的厂家或就是冲着补贴做汽车的厂家在这轮比赛中可能要被淘汰掉,你只要依赖补贴肯定要被淘汰的。第三,还是回到这个题目上来,到后补贴时代怎么办呢?我们做了个市场调研,车毕竟是车,它是卖给老百姓用的,新能源汽车取代的就是传统的燃油车,现在客户为什么不买了?无非是价格比较高一点。同样的品牌同样的车,老百姓愿意多花1万块钱买这个车,今天拿一个模型来说,每个厂家自己定位自己的客户,你能不能多1万块钱造出老百姓更喜欢的车,比现有的产品更有竞争力的车,当然新能源车有特殊的功能,互联网企业把这些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我站在传统车的角度说,老老实实做车,老老实实把新能源做的车和传统车相媲美,我从传统车市场里把客户拿过来,我们的企业就能生存下去,至于能拓展什么新的功能,我想互联网会比我们做得更好,把话筒交给他们。
主持人新能源车在全国以及全球的发展趋势大家已经看到,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证券日报与华西证券要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报告》,有请华西证券副总裁程华子。这份报告在来宾的文件袋里都有,刚才我粗略地翻了一下,有112页,从销售端、政策方面、供给端、需求端,从全球的维度一起研究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给出了投资建议,具体内容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大家可以详细翻阅这个报告,如果大家有更深入的了解需求,也可以和我们的工作人员联系,在大家的文件袋里都有,同时欢迎大家到签到台和工作人员进行更多的联系。
    下面结束主题演讲环节,进入圆桌论坛。我们接下来为大家安排了三场圆桌论坛,后补贴时代你造的车谁来买?电动汽车会取代燃油车吗这些话题,我们邀请行业内部的精英和各位重要的行业参与者进行充分的讨论。现在有请工作人员在台上进行座椅的布置。虽然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最近几个月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变化,但是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中心和重要领域,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我看到一个数字,2018年全世界卖出新能源汽车201万辆,其中有一半以上在中国,我们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市场。第二大市场是美国,他占的数量只有201万辆的16%。把欧美日韩统统算上,他们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远不如中国全面丰富,可以说中国是当前拥有完整而密集的唯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的国家。所以如果想在以能源为核心的第四次汽车产业革命当中占得先机取得胜利,就必然绕不开中国市场,同时也依靠着中国力量的更加壮大。
    我们邀请各位行业内的精英与大家在台上就一些核心话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样的时刻是大家思考的机会,也是蓄力的机会,现在的理性现在的冷静对于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有可能我们会在这段调整以后走得更好、跳得更高,现在是失望之时,也是希望之春。有可能会与国际国内大的经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包括中美之间的交流讨论,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周期的影响,所以对于整体的行业来说,我们都将共同迎来一个调整之后的未来的增长。
    现在台上的布置已经完成了,有请第一场圆桌对话的各位来宾。有请该场圆桌主持人原奇瑞研究院总工程师、纵目科技副总裁陈超卓,参与论坛话题的五位嘉宾分别是奇瑞新能源总经理高立新、博郡汽车董事长黄希鸣、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俞经民、百度资本管理合伙人CFO张金玲。主题是后补贴时代你造的车谁来买?下面把话筒交给陈总为我们带来第一场圆桌对话,有请。
北京环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王辉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提供这次机会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新能源汽车未来政策导向和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前面的嘉宾讲了关于资本和产业之间的结合,我想作为市场交易平台的代表简单谈一下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和政策变化趋势的认识。
  北京环境交易所作为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环境权益交易机构,从2014年开始就接受北京市政府委托,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和补贴发放工作。截至2018年底,在北京市场我们累计发放新能源车补助11万辆、金额55亿元。
  大家知道,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00万辆,达到237万辆。截至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50万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53%,国内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销量的85%。
    2012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船税、新能源汽车电价优惠、针对充电设施建设基建补贴、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等政策;北京市也出台了取消新能源汽车号牌限行、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指标配置数量等相关措施。政府政策调整的方向是在保证市场平稳运行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的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快补足技术短板,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同时加大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端的便利和相关的配套措施。
    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相对发达的二线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趋于饱和,大城市机动车的总量已经到天花板了,在大型城市提升空气质量的要求下,控制机动车的排放污染是重中之重,将存量汽油车置换为新能源车优化存量结构是今后发展方向,也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契机。从现有的政策看,补贴收紧同时加大对使用端进行倾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推广新能源汽车是今后的重点。首先从国家层面,如何利用好双积分的政策,调节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能源车企的供求关系,充分保障新能源车企积分的自由交易,真正达到双积分的价格影响调节机制,增加新能源车企收益,提高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力,这是第一。
  第二,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将由购置补贴转向用于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的补贴,这将倒逼企业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形成从单一生产向整个产业链和汽车生态进行转化,从单纯销售新能源汽车向服务型车企转化。
  第三,将新能源车相关政策与环境权益交易和绿色金融等领域政策的结合,比如通过污染物指标交易补贴新能源车主,通过环境绩效评价以及绿色金融政策传导,加大对新能源车企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和提升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力。
    再次感谢主办方提供这次很好的交流机会,同时也希望在座的新能源车企和相关投资机构共同努力,践行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长足健康发展,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谢谢蔡总的主题演讲,我们认为产业与资本的更加全面的携手协作一定会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有人把2014年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元年,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2014年开始补贴的力度逐渐加大,今年补贴退坡了以后,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下面将会重点看看补贴,有请北京地区发放补贴的重要力量,来自北京环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王辉军来到台上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有请王总。
华西证券董事长 蔡秋全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在金秋十月与大家相聚北京,相聚在本次由证券日报主办、我们华西证券协办的“新能源汽车资本论坛”,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推演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资本助力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主线。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协办方华西证券,向本次论坛的主办方证券日报、战略合作伙伴百度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你们为产业与资本的沟通搭建桥梁!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车企领导、行业专家、资深投资人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拨冗参加本次论坛,共同为新能源汽车美好的未来献计献策!
    我们华西证券的前身四川证券,是1988年我国最早批准成立的券商之一。2000年6月,与原四川证券交易中心重组成立华西证券。2018年2月5日,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A股第30家上市券商;三十一年风雨兼程,华西证券见证并亲历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
    华西证券立足四川、辐射西南、放眼全国。四川是我国西部的重要省份,2018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位列西部第一、全国第六。西部大开发、四川自由贸易实验区、成都西部金融中心等项目的推进,为公司提供了绝佳的区位优势。华西证券同时具备极强的市场适应能力,是业内少有的连续15年实现盈利的券商,公司连续9年获得A类券商评级,2019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跻身行业前20,体现出华西证券在勇于开拓的同时,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内在特质。
    华西证券要打造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一流券商研究所。目前,研究所已经汇聚多个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明星分析师团队,其中汽车研究团队作为多次上榜、入围新财富、水晶球的研究团队,在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团队聚焦汽车电动化、电商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致力于挖掘相关投资机会,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展望未来,华西证券研究所将持续发展壮大,以卓越的投研能力、扎实的工作态度为资本市场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
    2018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万亿元,是实体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是制造业中典型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领域,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的新兴发展方向,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从成熟技术向电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技术融合发展的转变过程中,对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5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萌芽逐步走向发展壮大的5年,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规模、技术水平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与之配套的供应链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已经势不可当。我们研究所的汽车团队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划分为3个阶段,目前正处于从2.0时代快速迈入3.0时代的关键时期。展望3.0时代,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上台阶,国内外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本的大力支持。我们券商,尤其是我们研究所、投资银行部门,致力于做好资本市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之间的纽带,为车企、专家、投资人搭建交流服务的平台,共同探讨如何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利用资本的力量,让行业发展的更健康、更扎实,是举行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所在。
    在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迈入黄金时代,借此机会,华西证券研究所汽车团队重磅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研究报告:立足产业变革  迎接黄金时代》,为产业发展趋势画像,用资本助力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在此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献上最诚挚的祝福!预祝本届新能源汽车资本论坛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谢谢郑总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我们也感谢证券日报为我们搭建了这样流畅交流的平台,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资本界的火热关注,也引发了车企与车企之间、资本与资本之间的激烈竞争,如何打造一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与资本市场资本界更加流畅的交流和沟通的生态圈,这也是今天这样一个论坛想着重探讨的话题。下面有请本次论坛独家协办机构华西证券董事长蔡秋全登台发表主题演讲,演讲题目是用资本的力量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郑波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下午好!很高兴参加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所属最有实力的媒体证券日报社主办的“2019新能源汽车资本论坛”。我谨代表经济日报集团代表张小影社长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论坛的两大关键词:一个是新能源汽车,一个是资本。应该说,在当前形势下,这两个词或者说这两个行业,比以往更加更加引人注目,两者互相依存,彼此看好。新能源汽车需要资本来支持,而资本则需要新能源汽车这个朝阳赛道来锁定长期的收益。今天众多行业领袖、业内专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解析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深入交流中找到两者的价值所在。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25日政策补贴大幅度退坡,有些地方停止了补贴以来,7月份国内新能源车产量和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9%和4.7%,8月份产量和销量同比下降12.1%和15.8%,9月份产量和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9.9和34.2%,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一路下滑,下降速度呈现加剧趋势。从趋势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过往高歌猛进的成长已然成为历史。
    与此同时,国际巨头可谓是咄咄逼人,特斯拉前三季度的全球产量和交付量再创新的纪录,其上海工厂今年年底会正式投产,特斯拉、BBA与自主品牌的短兵相接只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激烈。对不少新能源车企而言,从躺着挣钱的“躺赢”到赔钱或许是一夜之间的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的战略方向,是国家实现能源安全的关键手筋。2016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4.4%,预计2020年这个数字将升至75%或更多。而国际公认的石油安全警戒线是50%。
    尽管我国已经修建了多条油气管道,但管道运输还是力有不逮,当前80%的石油靠水路运输,其中大部分要经过狭窄的、极易被控制的马六甲海峡。
  此外,随着清洁能源发电占比逐渐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效应也越发凸显,其白天使用夜晚充电的模式也有助于削峰填谷,提高电力的整体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诸多利弊权衡后,对于汽车这个耗油大户而言,国家顶层设计的导向不言自明。正因如此,早在2010年,新能源汽车就被国家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又无一不是以新能源汽车为重要的应用载体。
    新能源汽车的后天肯定是美好的,但是今天、明天怎么度过,暂时的困难,如何尽快从“To  G”模式回归到“To  C”的商业本质,是当下大家要一起思考的问题,而在这方面,市场化资本最有经验,由此,我们看到,包括恒大、万达、碧桂园、宝能、BAT、美团、高瓴资本在内的一些知名房企、互联网公司、私募基金正在积极试水;相比以往,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融资机制上也更加开放。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前所未有的需要资本,资本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入场机会。
    时至今日,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无须再以新、老势力来划分,关键在于谁能生产出叫好又叫座的产品。只要产品好,纵然短期没有盈利,也会不影响到获得资本及用户的青睐。
    把新能源汽车发展好,绝不仅仅是开什么车的问题,而是关乎我们这个国家的大国地位,关乎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后发优势,更重要的是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蓬勃推进,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中国的汽车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果中国的汽车企业能够围绕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共享化发展新趋势,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实现质量效益动力三大变革,强身健体,将会赢得未来发展的新优势,这一切都需要资本的助力、政策的给力。
    刚刚过去的70周年大庆,中国的高铁、中国的轮船、中国的航空航天已经成为我们的骄傲,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能成为中国14亿国人的骄傲。
    最后,再次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2019首届新能源汽车资本论坛的活动现场,我是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节目主持人杨曦,非常荣幸为大家主持今天下午的活动。在这里我要代表今天活动的主办方证券日报、活动的协办机构华西证券以及战略合作媒体百度APP汽车频道,欢迎各位的莅临!
    今天早晨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笼罩了北京,好在这场大雾迅速消散,到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已经是云开雾散,阳光普照了,我突然觉得这场大雾有点像今天在座各位所处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遇到的一点状况,经过多年的阳光普照、高速行驶之后,我们这辆车也进入到了有点雾气的阶段,无论是我们的市场、我们的行业、我们的产销,包括我们自己的对于未来构想的思考行为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变化并不奇怪,我想这个世界上有可能只有变化是唯一不变的,可以确定的事情了。所以在这样变化的时刻,有了这样一场非常重要的资本论坛,此时此刻我们想只有产业和资本共同的携手抱团才能振兴我们的汽车产业,也能够让我们的资本得到兴盛。
    在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来到论坛现场的各位来宾。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波
  证券日报社社长陈剑夫
  华西证券董事长蔡秋全
  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蒋自力  
  北京环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王辉军
  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
  华西证券副总裁程华子
  复星国际全球合伙人/复星创富联席董事长张良森
  中信兴业副总经理 肖刚
  百度资本管理合伙人、CFO张金玲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
  长安新能源总经理  杨大勇
  北汽新能源总经理  马仿列
  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俞经民
  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  
  奇瑞新能源总经理高立新
  博郡汽车董事长黄希鸣
  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
  绿驰汽车总裁任亚军
  爱驰汽车执行副总裁  蔡建军
  长城欧拉总经理宁述勇
  威马汽车合伙人、首席财务官  张然
  天际汽车副总裁  俞松耀
  华人运通副总裁杨微子  
  奇点汽车副总裁  赵强
  陆风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潘欣欣
  原奇瑞研究院总工程师、纵目科技副总裁陈超卓
  到场的其他200余位投资人嘉宾、40余家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代表、以及19位主流媒体嘉宾;原本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要到场做主题发言,临时有事取消行程了。今天活动一开始有请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波致辞。
  
网络主持人《证券日报》主办的“新能源汽车资本论坛”将于2019年10月18日13:30-18:00在北京粤财JW万豪酒店5层大宴会厅举行。本次论坛囊括了众多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车企,并邀请了众多行业领袖、知名投资人、业内专家,深入解析当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深入交流与探讨中找到彼此的价值。
    希望留出您宝贵的时间,拨冗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