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农金频道银行

农发行巴中市分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绘就巴山丰收新画卷

11-03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网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金秋时节,四川巴中广袤田野间,金色稻浪翻滚、茶园绿意盎然、养殖场里牛羊肥壮……处处是丰收的热闹景象。穿行在这片红色沃土,记者发现,从耕地整治到智慧农业,从特色种植到产业融合,农发行巴中市分行的信贷资金像涓涓细流,浸润着农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十四五”以来,该分行始终紧跟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深度挖掘地方资源禀赋,聚焦特色农产品发展与农业产业升级,累计投放贷款超120亿元,为巴中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注入强劲的政策性金融动能。

    聚焦“藏粮于地”

    夯实丰收根基

    轰隆隆,轰隆隆……在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的连片稻田里,几台收割机穿梭作业,饱满的稻穗被卷入机身,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

    “以前这地方地块碎、坡度大,牛耕费劲,机器进不来,一亩地也就收几百斤稻子。”当地种粮大户李师傅指着田埂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如今田块连成片、沟渠通到地,产量比往年提高了近三成。

    这一变化,得益于农发行巴中市分行的精准信贷支持。“为破解长赤镇耕地地块零散、坡度较大,不仅耕作困难、粮食产量也难以提升的难题,我行精准对接当地需求,及时投放3.3亿元耕地建设与保护贷款,专项支持当地优质粮油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建设。”农发行巴中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随着农发行信贷资金的陆续注入,逐步对4万余亩耕地开展田块整治、地力培肥,并同步完善配套渠系工程与灌溉设施,全方位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该项目采用“水稻+油菜轮作休耕”模式,实现了耕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该分行还聚焦粮食生产源头,创新“农地+”信贷模式,将金融支持延伸至耕地保护和利用的各个环节。“十四五”以来,该分行累计投放农地类贷款超70亿元,重点支持辖内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恢复、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有力保障“粮田”变“良田”。

    倾力“藏粮于技”

    提升丰收效能

    巴中市通江县是四川省传统农业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但过去采取的漫灌、手工施肥等传统种植模式,造成大量水肥资源浪费、土壤板结。

    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农发行巴中市分行组建专班人员、制定专项方案,提供融资融智服务,审批2亿元信贷资金助力当地优势产业智慧灌溉一体化项目建设,并成功投放首笔贷款4000万元。

    “我们这个项目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万余亩茶园、羊肚菌基地以及花卉苗圃基地实施智能灌溉,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以及土壤养分含量情况,自动对水、肥进行调配和供给,不仅实现了节水、节肥、节电,降低了成本,更提升了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通江县优势产业智慧灌溉一体化项目建设负责人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道。

    智慧农业是农发行巴中市分行助力农业升级的“关键抓手”。记者获悉,“十四五”以来,该分行累计投放超10亿元贷款,支持粮食种植、仓储物流、精深加工等环节技术升级。从智能灌溉提升粮食产量,到智能化仓储保障粮食安全,再到精深加工让农产品“增值”,金融力量和科技力量正推动巴中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

    聚力“产业融合”

    激活乡村动能

    “以前种花椒,只能卖新鲜的,收入还不稳定。现在园区建起来了,花椒品质稳定了,能加工成麻油,还能做成火锅底料,我们跟着企业干,收入增加了不少。”巴中市平昌县的椒农张大姐高兴地对记者说。

    平昌青花椒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椒粒饱满、香气浓郁在市场中备受消费者青睐。农发行巴中市分行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累计投放2.9亿元贷款,支持平昌县花椒核心园区建设项目。

    如今,平昌县已成为集花椒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基地,花椒的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项目还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数万户农户增收,真正实现了“建基地、兴产业、富百姓”。

    对青花椒项目的支持,只是农发行巴中市分行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全链条建设的一个缩影。“‘十四五’以来,我行累计投放贷款超40亿元,支持南江县特色养殖业全产业链建设、恩阳区中药材生态种植园等项目,推动南江黄羊、巴山肉牛等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有效贯通‘种养产加销’全链发展,助力地方特色产业从‘小而散’迈向‘大而强’。”农发行巴中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通讯员苟婷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丛可心 汪世军)

农金频道侧栏-证券日报网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