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农金频道银行

农行临汾分行 金融活水润“三农”

10-26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王磊

    近年来,农行临汾分行深入践行“三农”县域战略,以党建引领、农行搭台、信用开路、金融惠农为思路,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多亏了农行的‘智慧畜牧贷’,活牛成了‘活资产’,150万元贷款解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兴雅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红雷高兴地说。

    卢红雷告诉记者,他的合作社在去年上半年遇到资金周转问题,由于合作社的肉牛通过传统贷款模式无法抵押,所以很难获得融资,农行工作人员在得知他的融资需求后,第一时间上门调研,向他推荐了可以用肉牛作抵押的“智慧畜牧贷”,仅一周时间便为他发放了150万元贷款,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他把合作社做大做强的底气更足了。

    提起农行的金融服务,临汾古县三合镇的90后返乡创业者公培有也是赞不绝口。创业之初,他想建大棚种植羊肚菌,却因缺乏启动资金导致创业计划一度搁浅,在农行工作人员进村宣传时,他了解到农行的相关贷款政策后提交了申请,客户经理随即上门审核资料,很快便将贷款发放下来。农行在提供贷款支持的同时,还持续跟进帮他对接销路,成为他创业路上的坚实后盾。如今,公培有的大棚已从9座扩展到13座。

    支持兴雅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创业者公培有只是农行临汾分行支持“三农”的一个缩影。

    农行临汾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该分行始终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紧扣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将金融资源精准注入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为临汾市“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同时,该分行深化“党建+金融”融合模式,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三农”的实践效能。所辖18家支行主动对接地方政府与村委,建立政银协同工作机制,通过村干部推荐、客户经理实地走访、村委会全程参与的“三级联动”模式,精准筛选信用农户与优质项目,既破解了农户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又为贷款风险防控筑牢防线。

    此外,该分行依托青年力量延伸服务触角,组建青年突击队开展流动金融服务,打造“村村有农行贷款、村村有农行口碑宣传员”的服务格局。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基地,从信贷投放、产品推介到业务办理提供全流程服务,架起金融惠民的“连心桥”。

    针对临汾特色农业布局,该分行打造“一县一特”信贷产品体系,在“惠农e贷”品牌基础上,创新推出吉县“苹果e贷”、隰县“酥梨e贷”、襄汾“药材e贷”等10余种特色产品,覆盖梨果、中药材、蔬菜等优势产业。针对畜牧养殖主体抵押难题,率先落地“智慧畜牧贷”,以活体抵押方式破解融资难题,个人单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企业单户最高3000万元。

    农行临汾分行以科技手段重构“三农”服务模式,依托农户信息建档(FAS系统)与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贷款“线上申请、后台受理、24小时响应”,让农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信贷业务,解决传统融资材料多、时效低的痛点。秉持减费降息让利于农原则,将农户贷款年化利率保持在同业较低水平,并通过农行+农业担保公司合作模式,降低融资门槛与成本。同时搭建数字化生活服务场景,延伸“金融+非金融”服务链条,在农村地区推广适老化改造、智慧缴费等便民服务,实现金融服务与民生需求的深度融合。

    围绕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农行临汾分行持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投放贷款支持蔬菜大棚改扩建、梨果防雹网建设等项目,推动吉县、隰县等区域梨果产业提质升级。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乡村振兴沃土,彰显了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农金频道侧栏-证券日报网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