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农金频道银行

桂林银行:绿色金融推动文旅产业低碳升级

10-15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网 

    本报记者 曹沛原 通讯员 谢璧徽

    仲秋的遇龙河,河面如镜,竹筏轻掠,微漾涟漪。乘筏顺流而下,两岸峰峦叠翠,风格各异的民宿如珍珠般散落,勾勒出一幅山水与烟火交织的画卷。

    “欢迎你们常来阳朔。”近日,位于遇龙河骥马码头附近的阳朔格格树民宿内,负责人陈荣华刚送走再次造访的两位外国游客。这家由明清时期古民居改造的民宿,正是凭借这份“老房子里的新故事”,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打卡地。

    陈荣华的民宿之路始于18年英语导游生涯的积淀,也得益于绿色旅游贷款的有力支持。

    “比起大城市的钢筋森林,外国游客更钟情于乡村的原生态山水和鲜活民俗。”陈荣华表示,在与外国游客长期沟通交流中,他敏锐地捕捉到这份潜在商机。2009年,用做导游时攒下的积蓄,他成为阳朔民宿行业的“先行者”之一。

    “那时村民都笑我疯了,说山旮旯路难走,谁会来这里住?”陈荣华回忆道。然而,他坚信阳朔的山水美景就是最好的名片,2012年开业后,他的民宿生意很快火了起来。

    “当时以外国游客为主,国外的订房平台甚至提前半年就已经订不到房了,一房难求成了常态。”陈荣华说。

    近年来,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在阳朔兴起,同业竞争加剧的局面让陈荣华意识到,必须要做出改变。“全市正着力打造‘桂林民宿’品牌,强化特色塑造,这更加坚定了我打造不同风格民宿的决心。”陈荣华说。

    然而,由于民宿改造升级与新品牌拓展的步伐迈得太急,他的资金链骤然紧张。“是桂林银行在关键时候拉了我们一把,持续的资金支持帮助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陈荣华表示。

    随着文旅行业逐步复苏,阳朔依托漓江、遇龙河等“金字招牌”,逐渐形成民宿、酒店集群,向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发展。

    陈荣华表示,阳朔县酒店民宿协会正推动民宿行业从规范建设到服务标准全面升级,力求与国际服务标准精准接轨,从而形成“阳朔标准”。

    在新一轮民宿提档升级的趋势下,各类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也水涨船高。

    “我们围绕阳朔民宿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设计支持服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绿色金融服务方案。”桂林银行阳朔支行副行长李国旺介绍,截至今年7月末,桂林银行近年来已为阳朔县104家民宿、酒店经营主体提供贷款,余额达4.4亿元,通过绿色旅游贷款推动阳朔县酒店民宿行业复苏和文旅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如今,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正全面提速,各类文旅项目焕发新姿:特色民宿集群迭代绿色升级、电动船舶替代燃油船、码头游船迎来智慧化蝶变、城市国际气质愈发鲜明,“山水名片”的吸引力持续跃升。

    同时,绿色金融助力文旅产业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和拓展。2022年,桂林市引导桂林银行发布《桂林银行绿色旅游贷款实施规范》企业标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检验后,该标准上升为地方金融标准并予以固化,形成了桂林市地方标准《绿色旅游贷款实施规范》。

    围绕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和绿色发展的需要,桂林银行紧跟全市一体推进文旅业态、营销、管理焕新的要求,不断完善项目建设全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支持古宋城、资源城市之星等重大文旅项目,积极运用绿色金融推动文旅产业低碳升级。

    “上半年,我们已累计向桂林65家主体投放绿色旅游贷款15.27亿元。截至6月末,桂林地区绿色旅游贷款余额46.06亿元,同比增长115.03%。”桂林银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毛新华表示。

    如今的桂林山水,乘着绿色金融的东风,承载了越来越多人的“诗与远方”。

(编辑 汪世军 贺俊)

农金频道侧栏-证券日报网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