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飞
    新型工业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科技自立自强则是其行稳致远的“双轮”。近日,中国银行正式发布《中国银行关于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工作方案(2025—2027年)》,旨在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全球化发展优势与综合化发展特色,进一步优化适配新型工业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中国银行正以“商行+投行”“境内+境外”“融资+融智”综合服务,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金融供给。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银行工业领域供应链融资余额及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3万亿元,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夯实重点产业链
    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位于工业体系的核心基础环节,具有显著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
    在集成电路领域,针对某头部制造企业的百亿元级融资需求,中国银行联动中银资产设计“贷款+债转股”综合方案——落地12亿元项目贷款支持技术研发,通过中银资产债转股注入20亿元资本,为企业产能扩建与技术迭代提供“双轮驱动”。
    北方华创是国产集成电路设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北方华创并购的关键阶段,中国银行主动对接,落地首笔融资比例达80%、期限10年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助力这家国产设备龙头企业完善产业布局、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激活科技企业成长动能
    科技型企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创新细胞”。中国银行突破传统信贷逻辑,探索“看技术、看团队、看未来”的专属授信模式,推动服务从“单一信贷”向“全周期科技金融”升级。
    不少企业面临融资难题,创新药研发企业亦不例外,扎根南京的小分子创新药企业药捷安康(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捷安康”)便是其中之一。中国银行依托科技金融授信模型,综合评估其核心技术壁垒与研发管线价值,为其批复8000万元授信额度,并联动中银资本参与D+轮融资。同时,中银国际、中银香港提供跨境财务顾问服务,助力企业成功登陆港股。“中国银行懂科技企业的‘成长逻辑’,不仅提供资金,还帮我们对接全球资源。”药捷安康相关负责人坦言。
    这种“懂企业、助成长”的服务理念,同样体现在对全球锂电领军企业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上。在欣旺达的成长轨迹里,中国银行始终扮演“陪伴者”的角色:授信额度从1.5亿元提升至36亿元,合作领域从消费电池拓展至动力电池、储能;中银资产更领投其B轮6亿元融资,通过“信贷+股权”模式支持企业建成国家级智能工厂,实现产融深度融合。
    中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以更精准的信贷投放、更灵活的融资方案、更协同的综合服务,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编辑 汪世军 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