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首阳镇地处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西部,自古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仓”美誉,是党参、黄芪、甘草等道地药材的核心集散地、仓储中心和初加工基地,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第一产业”。今年,首阳镇中药材交易市场日交易量最高突破2000吨,党参、当归、甘草等品种行情持续上扬,加工、贩运主体资金需求同步攀升。
农行定西分行紧扣“牛羊菜果薯药”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的信贷支持。截至发稿时,全行今年累计投放涉农贷款25.56亿元,余额67.42亿元,较年初净增9.41亿元,增速16.22%。其中,中药材产业贷款投放5.9亿元,余额11.24亿元,净增1.3亿元。
为药材加工户“输血”
为匹配市场扩张节奏、满足多元主体融资需求,农行陇西支行联合地方政府推出乡村振兴专属产品“富民贷”。
“收货时最愁资金,村委推荐我申请‘富民贷’。贷款到账后,我凑了20吨党参,正赶上行情起飞,不到两个月每公斤就涨了18元!”中药材加工户何文斌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
“富民贷”免抵押、免担保,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大幅提高农户获贷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今年以来,农行陇西支行累计投放农户贷款1.03亿元,截至目前贷款余额5.12亿元,较年初净增1.13亿元。其中,“富民贷”余额2.8亿元,比年初净增8363万元。
破解种植户资金瓶颈
“多亏农行贷款,今年我又扩种了2亩党参、3亩黄芩,成熟后有人上门收购,日子越过越红火。”陇西县福星镇裴家湾村种植户老张说。去年,他试种2亩党参,亩产干品约300斤,增收3万多元。
返乡创业的老张曾因启动资金短缺而犯难。农行陇西支行客户经理在整村授信走访中得知情况后,上门核定其种植规模,为其发放20万元信用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为扩大服务半径,农行组建专业团队下沉示范村,依托村委推荐名单逐户对接。客户经理携带移动设备在村委会现场建档、面签,对符合条件者当场受理。“富民贷”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最快当天放款,常规3个工作日到账,确保不误农时。
助力加工企业扩规升级
甘肃安源药业有限公司位于渭源县会川镇工业园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主营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生产、加工和销售。农行渭源支行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走访中获悉该企业有扩产需求后,仅用两天即为其发放200万元“科技e贷”。
“行情正旺,我想多囤些药材扩产,可资金都压在存货上了。多亏农行及时出手,让我抓住这波红利。”该企业负责人张先生感慨道。
上述案例只是农行定西分行深耕中医药产业、服务乡村振兴的缩影。下一步,该分行将坚持“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定位,持续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销售全链条的金融供给,全力破解经营主体融资瓶颈。
(通讯员李向东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汪世军 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