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在江西婺源广袤的土地上,一股来自金融领域的“活水”正悄然滋养着城乡的每一个角落。今年上半年,农发行婺源县支行专项水利建设贷款252.67万元精准投放,为该县5个乡镇的城乡供水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注入了强劲动力,一幅“民生改善、农业增效、社会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前一到旱季,家里的水龙头就断断续续,水质也不稳定,现在可不一样了,打开水龙头就是清澈的自来水,做饭、洗衣都方便多了。”家住婺源县清华镇的李萍笑着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这一变化,正是得益于此次城乡供水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该工程聚焦居民生活用水的痛点难点,对老旧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更换耐腐蚀、高强度的新型管材,同时升级供水泵站和净化设备。
通过一系列提质升级举措,不仅解决了过去供水压力不足、水质达标率低的问题,还建立起更为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确保居民每天都能用上“放心水”。如今,5个乡镇的居民已率先享受到优质供水服务,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农田灌溉一直是关乎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此次工程在改善居民用水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田间地头,对区域内的灌溉沟渠、蓄水设施等进行系统修缮和扩建。种粮大户王建国对记者表示:“有了这些新修的灌溉渠,再遇到干旱天气,我们也不用愁了。以前灌溉全靠土沟,水跑冒滴漏严重,现在渠道硬化了,水流得又快又稳,一亩地的灌溉时间比以前缩短了一半,还能节省不少水。”
完善的灌溉设施让农田抗旱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即使在降水偏少的季节,也能确保农作物得到及时灌溉。这为保障区域粮食增产筑牢了根基,让农民种粮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截至目前,农发行婺源县支行在水利建设领域已累计投放贷款1.97亿元。一笔笔贷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当下的民生和农业问题,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城乡供水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了乡镇的宜居度和吸引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推动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而水利设施的整体升级,也增强了区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讯员方璐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