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网-江苏讯(记者 李美丽 通讯员 王亮 陈胜龙)为深化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提升押品监测智能化水平,近日,农发行江苏省分行风险管理处联合信息科技处,运用“农发行天眼”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系统,开展非现场押品检查试点工作,标志着该行在风险防控领域迈入智慧监管新阶段。本次试点得到农发行总行风险管理部押品管理处、信息科技部金融科技产品创新处专业指导及大力支持。
科技赋能,卫星遥感构建押品动态监测网络。“农发行天眼”系统依托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多光谱分析及AI智能解译技术、可对土地、建筑、工程等押品进行全天候、全周期监测。通过对接该行行内信贷管理数据、定位押品地理坐标范围,获取抵押品地表覆盖变化、工程进度、作物长势等情况,并结合历史影响对比分析,精准识别违规占用、应抵未抵等风险信号。
场景突破,全流程数字化风控体系落地。此次试点聚焦两大核心场景。一是押品真实性核验,通过卫星影像与权属证明对比,快速验证押品地理位置、面积及用途真实性,规避虚假抵押风险。二是动态风险预警,利用AI算法建立押品健康度评估模型,对抵押土地上建筑物建设进度进行监测,为追加新增建筑物抵押提供决策依据。
成效初显,降本增效与风险防控双提升。与传统押品检查需客户经理实地走访、人工比对台账相比,“天眼系统”使押品检查效率以及高风险押品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人工成本及时间消耗显著下降,尤其是对于部分范围大、分布散、位置偏的押品,将押品管理的时空边界从“人力可及”扩展至“全域覆盖”。
下一步,该行将深化“天眼”系统应用,将应用拓展至林权、水域经营权等复杂押品场景,并探索跨区域、跨机构数据共享机制。同时,在条件允许后,还会把卫星遥感监测纳入押品专项治理工作中,为全行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金融科技+农业金融”标杆案例。
(编辑 曹沛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