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农金频道要闻

以金融创新为笔绘就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09-06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郝飞

    林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不仅为林业发展划定了重点方向,也为银行指明了服务路径。作为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银行需跳出传统信贷思维,从产品、服务、协同等维度创新突破,真正让金融资源向林业领域高效流动。

    破解“融资难”,首先要让金融产品与林业生产规律同频共振。林业周期长、抵押物特殊、主体分散,传统信贷难以匹配。银行应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在林权抵押上,不仅看成熟林,还要把毛竹林、果树等纳入可抵押范围;根据林木生长周期,适度拉长贷款年限;探索“林权抵押+森林保险”组合,降低风险;对农户和小微主体推出“信用评价+林权抵押”的循环贷,让资金随借随还、灵活周转。

    金融支持要精准聚焦国家储备林等战略工程。国家储备林既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也是生态建设的关键抓手。银行可组建专项团队,提前对接需求,优化审批、优先额度,通过银团贷款、项目融资提供大额长期资金,积极推广“国家储备林+N”模式。

    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链条金融服务。从苗木培育、木材加工,到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各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银行可构建“点、线、面”服务网络:点上,为种植户提供苗木采购贷,为加工企业提供设备更新贷,精准对接个体需求;线上,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以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融资服务上下游中小微企业;面上,综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等工具,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是林业金融的新蓝海,也是银行的新课题。未来,银行可从两方面突破:一是联合林业部门、专业机构,建立涵盖碳汇、生态旅游、林下经济收益的评估体系,让生态价值可量化、可融资;二是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线上融资平台,实现林权确权、评估、放款全流程线上化,并推出“碳汇质押贷款”,让林业碳汇真正变成“可融资资产”。

    只要始终以政策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把金融服务嵌入林业发展的每一环,就能让更多金融活水滋养林业,让绿水青山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为生态文明建设写下金融助力的生动篇章。

农金频道侧栏-证券日报网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