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农金频道要闻

将绿色金融深“耕”到农村去

05-06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杨怡明

    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立足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绿色金融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民增收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发挥出应有作用。

    “推动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在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追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同时,推动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壮大,还能释放巨大市场潜力,拓展金融机构业务增长空间。

    创新产品

    构建绿色金融服务新生态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绿色资金支持。去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业绿色发展金融支持”。

    近年来,不少银行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向农村地区倾斜,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绿色服务、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产业等领域,构建绿色金融服务新生态。

    例如,围绕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建设银行广州分行积极推动绿色贷款和涉农贷款协同增长。在广州花都赤坭碳谷小镇,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4000亩鱼塘波光粼粼,该分行为该渔光互补项目提供7亿元绿色贷款,助力乡村振兴增添绿色新动能。在清远连州星子镇,原本石漠化的荒坡地上建起了一块块发电板,板下种有玉竹、黄精、南瓜等作物。自发电站建设开始,该分行为该项目累计提供超4亿元贷款,支持“农光互补”示范区建设,带动区域内167户村户增收。

    农业银行围绕农业绿色全产业链发展、县域产业低碳转型升级、国家重大生态战略等重点领域,创新多元化绿色投融资产品服务,助推农业农村绿色转型发展。截至去年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余额突破4万亿元,县域绿色信贷余额1.66万亿元。

    邮储银行围绕污染防治、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等重点领域,推出光伏发电设备小额贷款、小水电贷款、排污贷、垃圾收费权质押贷款、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极速贷、小微易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竹林碳汇贷”“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两山贷”等产品,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

    在乡村地区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农信机构,近年来也将目光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

    例如,成都农商银行近日落地四川首笔获批零碳券的农产品“碳减排挂钩贷”,通过利率与“碳减排挂钩优惠+零碳券补贴”的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常熟农商银行聚焦低碳转型做好绿色金融。该行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创建绿色金融部,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2020—2025年)》,加大对绿色低碳企业、循环经济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

    为促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有机融合发展,贵州农信在全国率先发起研制和运用绿色普惠信贷标准,为引导更多绿色金融资源流向农业农村和广大普惠群体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协同作用,将绿色金融资源延伸到“三农”、小微等薄弱领域。

    “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创新推出针对性金融产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服务乡村振兴,还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新的客户、业务、市场。”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绿色金融能够为银行开拓新的业务,并且绿色信贷对银行来说收益较稳定。

    加快完善

    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体系

    在受访专家看来,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优化空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国内绿色金融标准尚未达成一致,与其他国家的标准也存在一定差异,影响绿色金融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绿色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企业主体绿色信息披露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对绿色项目的分析识别能力不足,绿色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绿色金融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此外,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加上与传统金融风险相比,气候风险来源广、期限长、作用机制更为复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杜阳说。

    在周茂华看来,我国绿色金融处于发展初期,金融机构在绿色产业领域风控、定价、产品创新经营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服务乡村绿色发展的意愿有待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市场供需不够匹配。同时,乡村产业面临规模小而散、市场信用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金融机构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可能成本较高。

    基于此,周茂华表示,金融机构需要提升农村绿色发展金融支持意识,并围绕乡村绿色产业金融服务需求,提升创新能力。同时,根据区域市场特点,出台配套政策,调动市场积极性;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体系,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

    盘和林谈到,中小金融机构在竞争绿色金融业务的能力上存在短板,一方面是自身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用户往往喜欢选择规模大的银行;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规模优势,获得绿色信贷项目的成本更高。

    娄飞鹏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通过支持农村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绿色消费、生态环境治理等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赋能乡村振兴。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了解绿色金融政策走向和监管要求。同时,有效表达自身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诉求和建议,持续优化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并提升绿色金融信息披露质量。此外,金融机构要发挥综合经营优势,持续拓展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杜阳说。

农金频道侧栏-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