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小苹果成为“致富果”,“致富果”带动大产业。近年来,工商银行持续加大普惠金融供给,创新产品与服务,助力“小果子”的品质更出众、果农的日子更兴旺。近期,记者走进陕西、四川和山东等地,实探工行数字普惠支持苹果产业的做法。
在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移村的某农业科技公司种植基地内,一片片苹果树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基地内培育的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青砧”系列,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寒冷、丰产稳产等显著特点。作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拥有各类知识产权50余项。
“在旺季到来的关键时期,多亏有工行的资金支持。”企业财务负责人邢先生对工行的服务称赞不已。原来,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拓展,资金压力日益增大。“我们通过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等手段实现‘青砧’种苗的规模化繁育,但基地的建设和种植模式的推广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邢先生说。
工行铜川分行在“千企万户大走访”中了解到企业融资需求后,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依托“经营快贷”产品为企业发放贷款超300万元,助力企业扩大种苗产能。“我们计划把‘青砧’品种推广到更多产区,为中国苹果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邢先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被誉为大西南最大的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平均海拔2300米至2800米,高海拔的地理位置、充足的日照时长以及纯净的水源,为苹果的生长孕育了一片理想的沃土。当地盛产的盐源苹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色泽厚重、香味浓郁、肉质细脆、汁多爽口,广受食客好评。
“树苗要补、化肥要买,还得雇人套袋。”盐源县罗家村的果农张女士算着一笔笔账,手头资金着实不宽裕。在当地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因地处偏远、农户分布分散,传统金融服务难以有效覆盖,资金短缺困扰着像张女士一样的农户们。
工行凉山金阳支行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驱车480多公里前往盐源县苹果种植园送“贷”上门,为果农们量身打造“苹果贷”特色产品,助力凉山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苹果贷’在手机上就能申请,帮我解决了买肥、雇工的大难题。”收到近50万元贷款的卫城镇果园村种植大户王先生欣喜地说。
“沂源红”苹果是山东淄博沂源县的特产,以色泽鲜艳、清脆香甜闻名。在当地石桥镇东北庄的一座冷库前,某贸易公司总经理田先生正带领工人搬运一箱箱“沂源红”苹果,装车发往各地市场。
田先生在沂源县投资建设的水果冷库库存量达5000吨,辐射周边乡镇800多户种植户。每到苹果上市季节,田先生会收购附近果农种植的“沂源红”苹果,并集中向各地市场销售。今年4月,因售货回款不及时,公司的流动资金一度出现紧张。
工行淄博沂源支行在走访中了解到田先生的融资需求,为其推荐了“仓单e贷”区域特色产品,成功发放近300万元贷款,满足该公司收购苹果、支付仓储费用等需求。“工行贷款帮我更从容应对旺季销售,希望能让更多人尝到我们沂源的苹果。”田先生说。
(编辑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