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农金频道区域

金融“活水”润黄花 大同“金针”促振兴

09-09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网 

    本报记者 郝飞

    黄花又名忘忧草、金针菜,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作为“中国黄花之都”,山西大同已有600多年的黄花种植史。

    2024年,大同黄花产量达13.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约四分之一,成为推动产业振兴的新动能。邮储银行立足当地产业发展实际,通过资源优先配置、产品创新等金融举措,有力助力黄花产业发展,推动小“金针”成就大产业。

    铺就大同黄花增收路

    近期,大同市云州区的黄花种植户迎来每年最忙碌的日子。云州区桑干河边的万亩黄花随风飘动,金黄色的花海散发出阵阵清香,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蒸制、晾晒黄花。

    “黄花的采摘和加工,对时间和天气情况要求很严,如果时机把握不住,就会影响黄花的销售价格,而且采摘期只有两个月。我种得多,每年采摘黄花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都是每天结算工资,光是雇人这块儿就需要大量资金。每年邮储银行的资金总是如及时雨一般,让我能安心收获。这不,100万元信贷资金又到账了。”看着邮储银行手机银行中的账户信息,薛俊仙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薛俊仙2015年开始种植黄花,但因种植面积小,收入不佳,于是想扩大经营规模,但资金不足成为最大的难题。关键时刻,邮储银行伸出了援手。

    “没想到邮储银行的效率这么高,短短几天时间便为我送来了信贷资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在邮储银行大同市云州区支行的信贷支持下,薛俊仙的种植面积由最开始的几十亩扩大到现在的700多亩,收入增加了很多。

    多年来,邮储银行大同市分行聚焦黄花特色产业,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通过上门集中受理、集中调查、优先审批等措施,充分满足农民春耕春种、田间管理、集中采摘的融资需求,实现黄花重点生产环节信贷支持不断档,最大限度地满足辖内农户生产发展需求。

    在一系列政策导向下,村民们由过去的“试着种”变成“争着种”。据了解,目前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达17.8万亩。通过种植黄花,村民的年收入显著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黄花成为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金融服务链贯通产业链

    大同三利集团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同三利集团”)坐落于云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走进大同三利集团,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加工车间里流水线有序作业,工人们井然有序、忙碌不停,一罐罐黄花精酿啤酒及各种口味的黄花酱不断下线。

    “创办初期,企业遇到资金方面的难题。邮储银行大同市云州区支行主动上门,根据企业情况制定专属金融方案,为我们排忧解难。此后,邮储银行一直陪伴我们成长壮大。”大同三利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3年以来,邮储银行大同市云州区支行累计为该企业发放贷款超1500万元。在此期间,大同三利集团运营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销售收入翻了10倍还多,产品的销售网络辐射全国,并成功拓展至海外市场。

    “我们积极介入黄花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信贷资金分层供给,助推产业链发展。”邮储银行大同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邮储银行大同市分行将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范围、简化业务流程,全力解决黄花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题,将“土特产”打造成富民强区的“金名片”。

(编辑 汪世军 贺俊)

农金频道侧栏-证券日报网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