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位于闽西北的福建三明,素有“中国绿都”之称,全市森林覆盖率77.12%,是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积极融入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中,有效发挥央行职能作用,激励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在组织机制、资金保障、金融产品等方面,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奋力谱写绿色金融大文章的“三明答卷”。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39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82%;绿色贷款余额占比为15%,较上年末提高2.28个百分点。
“小驿站”撬动“大服务”
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走进三明市建宁县“绿盈驿站”,只见驿站负责人俞宝华正忙着向农户收购莲子、笋干等特产。忙完后,他又开始为农户介绍起银行的绿色金融信贷产品。
据了解,目前三明市共有1625个“绿盈乡村”,占比达93.6%。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业银行三明分行探索打造“绿盈驿站”,实行客户经理流动工作机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实时为村民提供绿色金融服务。农业银行三明分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绿盈驿站”是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五位一体”的惠农便民综合服务站,站内布放智能POS机,可满足居民小额取现、刷卡消费、转账汇款等金融需求,还设有金融知识宣传专栏。
“绿盈驿站”仅仅是三明市探索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设立多形式绿色金融专营机构,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提升服务专业性。如邮储银行依托邮政、供销社、团委、妇联等,打造“邮银驿站+绿色信用村”服务平台,建成22个绿色驿站。
“央行政策工具”惠企利民
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境内的“永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装机容量1200MW,是福建省“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永安市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主要承担福建省电网电力系统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每年可节约电力系统耗煤量约63.94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碳159.9万吨,对助力福建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筹建以来,中国银行三明分行积极响应项目融资融智需求,在项目取得核准前就制定授信方案,项目经核准后立即批复16.8亿元固定资产贷款额度,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近年来,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积极推广“货币政策工具+”融资模式,对绿色贷款办理再贷款给予优先支持,推广“绿票通”再贴现业务,支持辖内金融机构办理绿色企业票据融资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及固碳技术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央行碳减排工具支持。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6.77亿元,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工具带动绿色经济领域贷款投放12.64亿元。
“林票2.0”助力点绿成金
日前,兴业银行三明分行以全国首张市场化交易的林业生物资产票据(以下简称“林票2.0”)为质押,为三明市梅列明林林木采伐有限公司发放贷款资金。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森林经营和管护企业,获得三元区陈大国有林场“林票2.0”项目的可流通份额。兴业银行三明分行得知企业资金需求后,第一时间为其量身打造了“兴速贷”产品,破解企业名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资产,无法通过传统担保方式办理融资的难题。
据了解,“林票2.0”是三明市创新实现森林经营主体所有林木资产的折资量化,通过自然资源部门登记、林业部门备案,由林业生物资产公开登记系统进行信息登记和公示后,创设生成的电子化权益凭证。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指导推动下,全市金融机构围绕满足林木经营主体融资、助力林权流转扩容提效等方面发挥金融助推器作用,在全国、全省首创了一系列林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福林贷2.0”作为绿色金融改革成果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全国首笔林业生物资产票据质押贷款、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挂钩贷款、全省首笔重点排放企业“碳排放双控挂钩”贷款落地三明。
(通讯员黄明清伍珍雯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