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飞
近日,海南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陈维带队赴上海拜访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跨境清算公司”),与该公司董事长汪洪波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就海南农商银行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下简称“CIPS”)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谈中,陈维介绍了海南农商银行的改革发展历程和统一法人后的业务经营成果。他表示,作为全国首家全省统一法人模式改革试点银行,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特别是全岛封关运作在即,区域内以“五向图强”(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对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以及高效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服务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海南农商银行加强与CIPS合作,将更加精准地对接“五向图强”产业布局下的跨境金融需求,更好地匹配自贸港高水平开放政策,全面提升对实体经济的跨境业务服务能力与响应速度。
在充分肯定了海南农商银行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改革成效后,汪洪波表示,海南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未来发展潜力广阔。
汪洪波强调,跨境清算公司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服务中资企业出海,未来将与海南农商银行加强沟通协作,积极支持其与CIPS的紧密合作,做好辅导与对接工作,共同助力海南自贸港金融开放与创新。
海南农商银行是在原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19家市县法人农信社(农商银行)的基础上,采取新设合并方式组建而成,是全国首家按照全省统一法人模式改革成立的地方法人银行。
自2024年开业以来,海南农商银行在业务拓展与资质建设上持续突破:2024年10月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合格审慎评估,成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基础成员;2025年2月完成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备案并取得资格;2025年10月27日,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批准,海南农商银行正式成为银行间外币货币市场会员,获准从事外币拆借、外币回购及外币同业存款业务。
上海市长三角科创产业金融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文华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省级农商银行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升跨境业务服务能力: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简化业务流程,推动跨境业务线上化办理,减少企业“脚底成本”,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担保机构协作,构建协同服务生态。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对接,积极接入CIPS等系统,打通高效结算通道,降低企业跨境汇划成本。三是精准匹配产业需求,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开发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编辑 丛可心 汪世军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