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飞
    日前,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批准,海南农商银行正式成为银行间外币货币市场会员,获准从事外币拆借、外币回购及外币同业存款业务。
    由此,海南农商银行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首家同时具备上述三项业务资格的法人银行。这标志着海南农商银行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据悉,海南农商银行于2024年开业时被核准的业务范围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等,属于全功能业务牌照。
    自开业以来,海南农商银行坚持稳健经营。目前,海南农商银行已与近百家境内外机构建立跨境业务代理行关系。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业务服务外向型及跨境贸易企业已超1500户,精准对接自贸港实体经济的跨境金融需求。
    在夯实本土服务根基的同时,海南农商银行在市场化能力建设上亦实现跨越式突破:2024年10月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合格审慎评估,成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基础成员;2025年2月完成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备案并取得资格;2025年5月27日,采用公开报价方式成功发行首期21亿元同业存单,期限1个月,利率1.63%,该利率水平优于同期同等规模城商行、农商银行。21亿元同业存单发行当日被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省(市)级农商银行、公募基金等机构全额认购。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获得全功能业务牌照,意味着省级农商银行拥有覆盖个人、企业、同业等全客群,贯通本外币、境内外的综合服务能力。省级农商银行应将这一牌照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与区域贡献力,以差异化定位为核心,通过业务融合、产品创新与生态构建,实现“牌照价值”的最大化。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认为,省级农商银行应充分利用国内外结算、外汇买卖、外币拆借等业务资格,加速拓展跨境服务的“朋友圈”,支持更多民营企业发展。省级农商银行可以针对外向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需求,推出“一站式”跨境综合解决方案,整合贸易融资、外汇避险、跨境投资等多元业务。
    未来,海南农商银行将充分发挥其服务覆盖广、客户数量多的独特优势,持续丰富跨境金融服务体系,高效服务“走出去”与“引进来”的企业,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 丛可心 汪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