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近年来,山西夏县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孕育出大棚蔬菜、优质葡萄、生态养殖、桑蚕花椒等多元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山西夏县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初心,深耕特色产业全链条,创新推出信贷产品,以精准金融服务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让金融活水持续滋养县域产业沃土。
    精准“滴灌”设施农业
    “去年想扩建大棚、引进水肥一体化设备,可前期投入太大,资金周转不开,多亏了农商银行30万元的‘西瓜贷’,让我有了充足的资金扩大种植规模。”夏县水头镇西瓜种植大户平桃群看着扩建好的大棚,满脸喜悦之情。
    平桃群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他从事西瓜种植十余年,如今已有55个标准化大棚。山西夏县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在“千企万户大走访”中了解到他有扩建的计划,但是却筹措不到足够的资金,随后,该行客户经理很快上门完成实地核查,仅3个工作日就完成贷款审批发放。如今,他的大棚实现了自动化灌溉、标准化种植,亩产西瓜达8000斤,年纯收入突破150万元,还带动周边12名村民务工增收。
    山西夏县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水头镇作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夏县西瓜主产区。针对西瓜种植“前期投入大、资金回笼慢”的特点,该行创新推出“西瓜贷”特色产品,实行年化5%的优惠利率,最高授信30万元,采用“随用随取、随借随还”的灵活还款方式,精准匹配种植户资金需求,为西瓜种植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蔬菜之乡”夏县南大里乡,金融支持同样让设施农业焕发新生。夏县农盛果品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红经营着12个西红柿大棚,去年计划将传统大棚升级为自动卷帘和水肥一体化的现代化设施大棚,却面临资金缺口。山西夏县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在下乡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为其推荐“果蔬贷”,快速审批发放25万元贷款。升级后的大棚不仅减少了30%的用工成本,还实现错茬种植,一年两茬的西红柿亩均收益达4万元至5万元。如今,南大里乡1.2万亩大棚蔬菜中,现代化设施大棚占比已达65%,41家蔬菜种植合作社中80%都获得过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当地西红柿、辣椒等产品远销陕西、河南等地,成为让村民有了稳定收入的致富产业。
    金融赋能龙头企业
    “从葡萄种植基地扩建到酿酒设备升级,农商银行贷款就像‘及时雨’,让我们的产业链不断延伸。”运城市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建忠感慨道。该公司的酒庄坐落于水头镇鸣条岗,这里与法国波尔多处于同一纬度,是国际公认的优质葡萄生产地带。
    李建忠告诉记者,作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的种植基地和经营规模逐年扩大,需要大额资金用于葡萄基地维护、酿酒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山西夏县农商银行主动上门对接,结合公司产业链发展需求,量身定制“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组合融资方案,简化审批流程,仅用一周就完成贷款投放。有了资金支持,公司不仅将葡萄种植基地扩大到3000亩,还引进国际先进的酿酒设备和检测仪器,提升产品品质。如今,“格瑞特红酒”已成为山西省著名商标,带动周边1200余户农户种植葡萄,户均年增收1.5万元。
    该行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山西夏县农商银行始终以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该行深挖产业需求,创新推出“西瓜贷”“药材贷”“金丝贷”等定制化产品,形成“一业一贷”精准服务体系。支持300余户瓜农扩大种植规模,推动“夏县西瓜”品牌价值突破10亿元,远销国内外。聚焦中药材产业,通过“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累计投放贷款2.3亿元,助力产业年产值达3.5亿元,实现从分散种植到集约化发展的转型。
    在服务模式上,该行推行“高管+中层+客户经理”网格化走访机制,开展“1352”营销活动,实现全县171个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依托“晋享贷”平台,简化审批流程,实现“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最快3个工作日即可放款,切实解决农户“融资难、融资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