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近年来,湖北钟祥农商银行以创建“支持小微企业示范行”为抓手,创新将示范行建设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下简称“融资协调机制”)落实双轨并行,通过机制融合、资源整合、服务升级等措施,为小微企业融资注入了强劲金融动力。
强化机制联动
钟祥农商银行将示范行创建的高标准与融资协调机制的严要求相结合,从组织架构到服务流程进行了系统性重塑,打通了政策传导与金融服务之间的堵点,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
“为有效打破部门壁垒,我行将示范行创建领导小组与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相融合,由信贷管理部牵头统筹,条线部门、各支行分工协作,形成‘一部门统筹、多部门联动、全网点参与’的工作格局。”钟祥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避免了工作重复推进、资源分散投放等问题。
结合钟祥市产业发展实际,钟祥农商银行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专项行动,组织专业服务团队,制定《小微企业对接清单》,按照“分片负责、逐户走访”原则,对全市企业进行常态化走访。走访过程中,该行不仅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融资需求,还向其宣传示范行创建的优惠政策和融资协调机制的支持措施。通过高频次、深层次的走访对接,该行实现了企业融资需求的精准捕捉。截至目前,该行已为2716户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授信26.38亿元,推动金融活水直达小微企业。
此外,钟祥农商银行还创新推行“三同步”工作法,即客户经理在客户走访过程中,同步采集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同步评估企业是否适用融资协调机制的支持政策,同步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示范行建设案例库。通过此方法将原本分散的信息采集、政策匹配、案例积累环节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效缩短了企业从提出需求到获得服务的时间。
聚焦痛点难点
针对辖内小微企业在不同领域的发展痛点,钟祥农商银行结合示范行创建要求和融资协调机制政策,打造了三大特色服务场景,精准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针对辖内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小微企业融资门槛高、审批流程长等痛点,我行为其量身定制‘好企贷’特色产品。”钟祥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行通过提供多种担保形式、拓宽准入条件,执行专属优惠25笔、金额1.38亿元,切实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针对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难题,该行推出“企业信用价值贷”系列产品。把企业非传统信用信息纳入授信评估体系,让“信用”变“信贷”。
在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方面,该行面向钟祥市商贸流通企业,以纳税、水电费缴纳、社保缴纳等18类经营数据作为授信依据,精准识别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与偿债能力,有效提高信用贷款覆盖面和审批通过率。
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方面,该行依据“科技企业白名单”,以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增信,助力科创企业突破轻资产、缺抵押的融资困境。今年以来,该行已发放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26笔、金额1.18亿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6笔、金额5366万元。
针对涉农企业普遍面临季节性收购资金短缺、抵押物不足等问题,该行依托当地“合作社+农户+企业”的产业模式,创新推出“新农快贷”专项产品。在服务过程中,该行建立农业龙头企业推荐名单制,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信用状况、带动农户数量等指标进行授信。对符合条件的主体,执行“T+3”快速审批机制,即从企业提交申请到贷款发放不超过3个工作日。截至7月31日,全行涉农贷款余额101.67亿元,普惠性涉农贷款93.27亿元。
深化双向协同
依托“示范行创建+融资协调机制”双轮驱动模式,钟祥农商银行不仅推动金融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品质跃升,更实现了示范行建设与融资协调机制落实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形成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该行还构建起“靶向对接、快速响应、动态优化”的服务闭环。“专班联动+清单管理”模式推动小微企业走访覆盖率从65%提升至92%;“三同步”工作法将首贷办理时间从1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紧急需求实现“T+1”快速审批,金融服务的深度与速度同步增强。
据悉,创新机制为小微企业注入的金融活水,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好企贷”“信用价值贷”“新农快贷”三大产品有效覆盖小微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形成覆盖制造业、科技型企业、涉农主体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服务网络,不仅让单个企业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还推动产业链整体韧性与竞争力稳步提升。
截至目前,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94%,其中信用类贷款占比提升至8.74%,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通过“寿乡嘉品”区域品牌与金融服务联动,钟祥葛粉、石牌豆腐等特色产业产值突破8亿元,实现“金融支持—产业升级—区域增收”的链式反应。
下一步,钟祥农商银行将继续深化“示范行+协调机制”融合模式,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持续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农商力量。
(通讯员高浩然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