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近日,云南富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富源县联社”)为全县教师献上了一份厚重的“敬师礼”:向3050名教师授信3.65亿元,目前用信已达1.82亿元。
这串数字不仅是富源县联社“金融为民”初心的生动注脚,更是金融活水精准润泽教育沃土的有力回响。
9月的富源,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课堂之上,广大教师用知识的甘霖浇灌万千学子的梦想;在课堂之外,他们同样面临安家置业、生活周转与自我提升的现实所需。
“我们深知,对教师最好的致敬,就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富源县联社相关负责人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为了将这份对教师的敬意落到实处,富源县联社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组织团队深入全县各乡镇(街道)的中小学校,将金融服务直接送至教师们的案头,以高效便捷的行动诠释了金融服务的温度。
“过去总觉得贷款流程繁琐,没想到富源县联社的服务如此贴心,客户经理直接到学校集中办理,授信额度也相当可观。”刚刚在县城购置新房的富源县后所中学李老师对记者说。
李老师只是全县3050名教师中获得富源县联社授信的一个缩影。这3.65亿元的授信,是富源县联社对3050个教师家庭的金融承诺,更是富源教育事业背后坚实的金融基石。
“稳定教师队伍,特别是留住优秀的年轻教师,是提升我们县域教育质量的关键。”富源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富源县联社的金融支持,为我们稳定教师队伍注入了强劲动能。”
据悉,富源县联社此次对全县教师队伍授信的意义远超个体帮扶,为县域教育生态带来了更深远的价值。此举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安家立业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得以长久扎根富源、服务桑梓;支持教师进行学历提升与专业培训,激发教师队伍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进而反哺教学质量;此外,彰显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风尚,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关注教育,构建起“金融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
从磅礴乌蒙深处的“背包银行”精神,到如今数字化、精准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未来,富源县联社将继续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经济。
(通讯员黄合建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汪世军 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