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在山东微山县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支身着红马甲的微山农商银行流动金融服务队伍活跃在集市与街道之间。
今年以来,微山农商银行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定期组织员工深入集贸市场、乡镇街道,精准走访对接沿街商户,与商户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详细了解商户经营状况、资金需求和发展难题,为商户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一对一“清单式”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双向奔赴”的深厚情谊。

微山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与商户沟通交流 微山农商银行供图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街角的商铺,物流园里的果蔬超市已经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店主王燕一边麻利地扫码结算,一边和熟客唠着家常,柜台上摆放的农商银行小蜜蜂收款码格外醒目。
“超市能有今天的发展,多亏了微山农商银行的一路相伴。这份情啊,俺早就记在心里头了。”王燕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王燕的话语里,饱含商户与微山农商银行之间最朴素、最真实的感情。两年前,刚从外乡打工回家的王燕想开一家果蔬店,凭着自己在外做营销服务的多年经验,她坚信,只要店铺开起来,生意一定红火。
正当王燕积极张罗开店事宜时,不料家中老人重病,高额的医疗费让王燕一家陷入两难境地,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店面租金已支付,但进货资金却没了着落。
该行工作人员得知王燕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对接,经过考察,为其提供20万元信贷资金。仅用一上午的时间,20万元贷款就打到她的账户里,解了王燕的燃眉之急。
在微山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如今,王燕的果蔬超市每天客流量不断,生意红红火火。现在,她正全力以赴为中秋佳节备货。
这样的故事,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每天都在上演。这份双向奔赴的情谊,体现在日常的点滴扶持中。从临街的早餐铺到商场里的连锁品牌,从刚起步的小微企业到经营多年的老字号,商户们的成长轨迹中,总有微山农商银行“同心同行”的温情陪伴。
在乡镇街道经营十多年零售的老王对此深有感触。今年年初,受市场因素影响,他的店铺客流量锐减,库存积压让他一度想关门停业。“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正是微山农商银行员工主动上门,为我办理了家庭备用金贷款,同时优化收款码渠道,帮助我走出困境,搭把手、一起扛,这种信任比啥都金贵。”老王感激地说。如今,他的店铺不仅恢复了元气,还扩大了经营规模,成为街区里的“网红商户”。
微山农商银行“红马甲”的身影已成为微山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针对新商户,该行根据商户扫码付使用情况,减免当月手续费,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市场;对优质商户,该行采取动态额度调整,帮助其扩大生产经营。
除了金融支持外,该行更注重与商户建立情感连接。炎炎夏日,“红马甲”们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为商户送去清凉物资与暖心关怀;日常走访中,他们主动帮助商户优化收款渠道,提供经营建议,用实际行动传递农商银行的温度与诚意。商户们则用诚信经营和合规发展回应这份支持,形成良性互动的共赢局面。
“生意做的是买卖,交的是人心。”一位与微山农商银行合作多年的老商户感慨道,“红马甲流动金融服务队不仅解决了我们的资金短缺难题,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并肩同行的力量。”这种鱼水情深的银商关系,超越了简单的业务往来,成为支持微山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这份在时光里沉淀的情谊,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业务往来,成为支撑城市经济活力的温暖底色。
截至8月末,该行今年以来累计为7144户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20.19亿元,扫码付商户沉淀资金9.34亿元。
未来,微山农商银行将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与广大商户心手相牵,共同迈向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通讯员卜娣娣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汪世军 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