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农金频道农信

产业金融撬动块状经济的“温岭样本”——访浙江温岭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卫忠

09-06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王爱静

    “银行不是旁观者,而是产业链上的‘第N+1环’。”浙江温岭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卫忠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温岭是浙江县域块状经济的“浓缩版”,近年来,温岭农商银行精耕块状经济,把网点扎进了流水线、把数据搬进了“云端”,让金融齿轮与产业齿轮深度咬合。

    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对话张卫忠,解码温岭农商银行以产业金融撬动块状经济的“温岭样本”。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温岭块状经济特征,在这样的经济特征下,贵行如何定义自身角色?

    张卫忠:温岭块状经济特征明显,产业链完整,产业延展性高,目前已形成“2+2+4+4”产业发展格局,具体包括:泵与电机、机床工具等优势产业;汽摩配件、服装鞋帽等特色产业;厨卫家电、塑化建材、水产冷冻、船舶修造等传统产业;激光电子、医药健康、风光电及储能、半导体及控制器等新兴产业。这也为我行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场景和潜在的市场需求。

    随着块状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银行对企业的服务和风控体系也需同步创新升级。作为服务当地的本土银行,必须要与城市同频、与产业共振,真正找到能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我们提出“两提两稳”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而产业网格调研就是重要抓手之一。我们必须基于自身的定位,走差异化经营路线,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业务,通过产业调研活动,将客户经理调研的成果、积累的产业数据纳入数智系统,构建上下游一体化、数智化的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

    记者:在发展产业金融服务当地经济方面,贵行有哪些特色举措和亮点工作,成效如何?

    张卫忠:温岭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排头兵,始终坚守“支农支小”核心定位,支持着本地近11万户农户和5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蓬勃发展。这一定位使其成为服务温岭块状经济的重要金融力量。

    我行按照“产业不管大小、链条不管长短,产业全覆盖、企业全入格,人人懂产业、人人拓链条”目标,迅速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制定产业调研方案,通过密切走访企业家,邀请企业家开展“企业家说行业”等方式加深行业了解程度,建立产业网格。目前,我行成功打造产业网格40个,覆盖企业11049家,精炼水泵、电机、工量刃具、水产养殖、鞋业、草编、电商等15个重点产业的交叉验证数据并应用到数智小微系统,有效实现产业网格数字化管理。

    基于产业调研结果,我行还开发了一系列符合特定产业需求的定制化产品,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形成在产业服务、营销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具有辨识度的产业金融服务方案。创新推出“强工贷”“小微成长贷”“强链贷”“改升贷”等一系列特色产品。截至7月末,该系列贷款产品余额2.66亿元,其中“小微成长贷”0.44亿元,“改升贷”贷款余额2.16亿元。

    记者:贵行为何选择“产业网格”而非传统“行政区域网格”作为破局点?

    张卫忠:传统网格以行政区域为划分依据,存在以下局限性:

    一是服务精准性不足。行政区域网格划分主要基于地理位置,难以充分考虑产业集聚特征和企业间的产业链关联,导致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不足。

    二是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行政区域网格模式下,金融资源难以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差异化配置,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三是产业专业能力不足。客户经理在行政区域网格模式下,需要面对各种类型的企业,难以深入掌握特定产业的专业知识和风险特征,影响服务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

    而产业网格更容易“精准滴灌”。展开来说,一是产业导向明确。产业网格的划分更加科学,需根据产业块状特征,收集各个产业的发展趋势、生产经营和收益水平等信息。

    二是服务精准度高。产业网格聚焦特定产业,能够更精准地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和企业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三是产业链整合服务强。产业网格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服务,能够实现从单一企业服务向产业链整体服务的转变,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记者:“从客户经理到产业经理”需突破哪些能力瓶颈?贵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张卫忠:一是产业熟悉度不足,对行业了解不深不广,无法与客户真正的需求相匹配;二是服务深度不足,推出的产品及提供的服务与客户契合度不够;三是对新兴产业知识迭代不足,客户经理自身知识停留在赋能传统产业上,未紧跟时代潮流,难以准确把握新兴产业的风险特征和变化趋势,无法为新兴产业提供特色转型服务。

    我们的破解办法就是基于自身的定位,走差异化经营路线,通过产业调研活动,让客户经理充分下沉,全面了解行业态势和客户诉求,强化分析与沟通能力,对于客户经理来说,这是一项比较有力的展业抓手,帮助他们形成用产业的思维开展贷款调查、用链条的模式开展营销的新格局。让客户经理成为某一行业领域的专家,向产业经理转变,这样才能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推动我行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

    此外,通过产业调研让风险管控更加科学。将客户经理调研的成果、积累的产业数据纳入自行开发的数智系统,结合当地工商、税务、行业协会对企业的评价体系,定制产业格式调查报告,健全贷款“三查”制度,形成风险监测的通用指标,将传统的事后处置风险观念转变为事前风险预警观念,形成上下游一体化、数智化的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

农金频道侧栏-证券日报网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