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农金频道农信

又一家省级农商银行获批筹建

07-30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网 

    本报记者 田耿文

    7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公告,正式批复同意吉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林农商银行”)筹建。

    这是深化全国农信改革的又一重要实践成果,也标志着全国第五家统一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即将在吉林诞生,为全国农信改革模式创新和改革实施,探索出更为成熟的示范样本。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工作。自2022年省联社深化改革启动以来,多个省份陆续组建成立省级农商银行或农商联合银行。

    从本轮农信社改革实践来看,各地重点探索的是省级农商联合银行与省级农商银行两种模式。此次获批筹建的吉林农商银行,采用的正是省级农商银行模式。这种模式股权清晰,有利于集中配置资源,增强资本实力,更好地发挥规模优势。

    “相比保持两级法人地位、更普适的‘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模式,统一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模式有助于集中配置资源,提升经营管理合力和执行力,提高风险管理和化解能力,打造统一品牌形象,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适用于部分经营区域较小、机构数量少或存量风险较大的省份。”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诉记者。

    吉林农信系统的改革与省级农商银行的筹建,摒弃农信社省县两级体制机制不顺、县域法人分散经营、单体抗风险能力偏弱等治理和经营弊端,实现从“小散弱”到“大而强”的结构性转型。

    统一法人后的吉林农商银行,在体制机制、资本实力、经营管理、风险防控、科技水平、品牌塑造等方面都比以往更具优势,也将成为吉林省内资本实力最强、服务范围最广、支农支小力度最大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改革路径、组织重构到治理逻辑,吉林农商银行是在农信体制内完成一次“减法+重构”的组合题。它不只是农信系统成立的一家新银行,更是农信改革脱胎换骨式的制度性创新。

    “无论是改制前还是改制后,无论是省级管理服务机构还是市县法人机构,农信机构自身都要充分发挥好主体作用,坚持差异化战略定位和路径,加快转变体制机制,加快处置风险,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增强转型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内生能力。”董希淼认为。

    董希淼还呼吁,各地省联社改革要转换体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提升人才素质,增强风险防范化解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能力。

(编辑 汪世军 上官梦露)

农金频道侧栏-证券日报网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