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网-云南讯(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袁碧倩)截至今年2季度末,云南陆良农商银行累计对13个村委会深化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授信总额达4.15亿元,惠及农户3870户。
“老传统”+“新活力”,接力的是服务初心。“过去是农信社老同志背着包,深一脚浅一脚到村里来;如今,是我们带着农商银行年轻人,挨家挨户送服务、送资金。交朋友。”正在陆良县板桥镇石坝村委会蔡石坝村民小组参与整村授信的村小组组长郑苹艳坦言。村小组长的话映射了农信服务模式的升级,农商银行主动邀请村组干部担任“领路人”,将传统“背包精神”与数字化手段融合,客户经理精准识别勤劳农户与潜力产业,让“深入田间地头”在新时代延续。
“铁脚板”+“婆婆嘴”,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村小组长熟悉村里的每条小路、每户人家。他们带着客户经理,白天扎进田间地头,晚上走进农家院落。用“铁脚板”摸排需求,用“婆婆嘴”讲解政策。借助移动终端现场采集信息,这份“沉下去”的决心,让金融服务不再是遥远的柜台,而是乡亲们“家门口”的及时雨。
授信更授“心”,看见乡亲眼里的光。整村授信不是走过场,而是实打实的惠民工程。蔬菜种植大户老陈拿到扩大种植规模的信贷资金,返乡创业的小刘申请到低息启动资金……农商银行摒弃“看资产”的传统逻辑,转向“看人品、看信用、看发展劲头”,精准滴灌的不仅是资金,更是乡亲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责任与荣光,扎根泥土的金融情怀。“看着现在年轻人顶烈日走田埂,我看到了老农信人的影子。”村小组长感慨道。为养殖户“当日申贷”开通绿色通道,走访农户7619家,这份融在血脉里的服务基因,让金融活水化为振兴动能,托举起万千农户的致富梦。
走在熟悉的村路上,脚下的泥土连着陆良农商银行深耕“三农”的根脉。“背包精神”在数字时代焕新传承,农商银行以最贴近大地的姿态,将“姓农为农”的誓言写进乡村振兴的春天里。
(编辑 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