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静
近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自然资源局为峡桥电站颁发全省首本“取水权不动产权证”,并同步出具取水权抵押证明。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景宁农商银行向其授信全省首笔“取水权不动产融资抵押贷款”800万元。
“取水权不动产融资抵押贷款”成功落地,实现水资源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有效转换,使“取水权不动产权证”成为企业发展的“绿色通行证”。
景宁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农村小水电之乡”,正全力推进全域小水电绿色生态转型,拥有20多年历史的峡桥电站急需改造升级。
“设备升级换代、技术改造都需大量周转资金,但传统融资模式要求提供抵押物,电站现有资产难以满足抵质押条件。”峡桥电站负责人杨峰向记者坦言。
早在2016年,丽水市政府批复同意市县水利部门先行受理小水电企业不动产抵押登记,允许以水电站整体抵押融资,以满足小水电绿色改造转型发展融资需求。2023年,丽水市首批“取水权”质押贷款成功发放。
然而,在探索取水权融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制约绿色升级进程。一方面,生态价值难量化,取水权作为无形资产,其价值评估缺乏统一标准和科学方法,难以准确衡量其市场价值。另一方面,沟通机制尚不完善,取水权融资涉及多个部门,包括水利、自然资源、金融监管等,登记需跨部门协调,流程繁琐且耗时较长。
此外,取水权价值波动较大,若企业经营不善或水资源量减少,可能导致价值贬损,需要建立一套适应新形势的信贷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
如何盘活宝贵的取用水资源权益,拓宽水电企业融资渠道?景宁农商银行主动作为、试点先行,助推水资源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实现实质性突破,为生态资源权益融资探索出一条创新路径。
“我们在峡桥电站拿到取水权不动产证的当天,就完成了800万元授信。”景宁农商银行业务管理部金融市场中心科员沈鸣向记者表示,为让“纸权证”变成“真资金”,景宁农商银行联合水利部门成立“取水权融资改革专班”,通过多轮深度座谈,围绕企业取水情况、信用评估、水权抵押可行性及交易模式等关键问题集中攻关。
同时,景宁农商银行创新融资评估体系,综合考量水资源生态价值、企业信用及节水成效等核心指标,将取水权纳入抵押融资范畴,打通“生态价值—金融资产—生产资金”转化通道。
首笔“取水权不动产融资抵押贷款”落地后,如何让更多水电站获益?沈鸣告诉记者:“我行联合水利部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取水权抵质押贷款操作指引,明确评估、登记、审批流程。同时,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推出‘取水权+信用’‘取水权+保证担保’等组合融资模式,适配不同企业需求;此外,优化服务流程与宣传推广,简化申请材料,推行‘一站式’服务,通过案例宣传、银企对接会等方式,向用水企业普及取水权贷政策及优势。”
近年来,景宁农商银行聚焦绿色产业靶向发力,深化产品创新,扩大服务半径,创新“生态信用贷”等产品,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生态融资体系建立提供“样板”,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相融合。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2.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2亿元。(通讯员王潇沁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