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农金频道农信

从山间“草叶”到振兴“金叶”云南师宗县联社赋能中药材产业发展

07-25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网 

    本报记者 余连斌

    夏日的云南师宗县,群山叠翠间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香。在大同街道的重楼(植物名称)种植基地,重楼种植户老李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指着眼前这片郁郁葱葱的重楼,笑着对记者说:“往年这时候最愁钱,买肥料、请人工都得垫资。如今有了农信社的‘好药贷’,资金3天就到账,利率还实惠,我这30亩重楼才算‘活’过来了!”

    师宗县地处云南东部,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近年来,师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师宗县联社”)乘着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东风,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主动担当作为,聚焦18家中药材企业及众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痛点,构建“专班统筹+网格服务+产品定制”三维支持体系,精准破解中药材种植户、合作社及企业融资难、销售难、技术升级难等问题,为县域中药材产业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师宗县联社工作人员深入中药材种植基地调研金融需求 师宗县联社供图

    发扬“背包精神” 金融服务暖田间

    “领导分片包干,客户经理定格定员,我们早不是‘坐等客户’了!”师宗县联社相关负责人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联社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创新打造“领导+部室+网点+责任人”的网格化服务模式: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分片包干、挂钩重点企业,每月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实地调研、精准督导;基层客户经理背起“农信背包”,“定格定员”对辖区内所有中药材经营主体实行“清单化”管理和“一户一档”建档,动态掌握生产周期和资金需求,为后续提供量体裁衣式的金融服务奠定坚实基础,让农信社的服务温度在产业一线可感可知。

    在大同街道的重楼种植基地,师宗县联社的客户经理小徐背着一个蓝色的帆布包,在田埂间穿梭,不时停下来和种植户交流几句,然后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小徐对记者说:“这是新一周的种植户需求清单,有的需要购买新的种苗,有的想扩大种植面积,我都记下来,回去后有针对性地制定金融服务方案。”

    记者翻了翻小徐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农户的姓名、种植品种、资金需求和时间节点,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片土地和农户的牵挂,这正是师宗县联社“背包精神”的生动写照。

    截至目前,师宗县联社对全县中药材经营主体建档率达100%,动态需求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内。

    创新“好药贷” 精准滴灌解难题

    融资难、融资慢一直是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师宗县联社经过深入调研,精准“把脉”,针对性地推出特色信贷产品“好药贷”,直击产业发展痛点。

    师宗县联社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好药贷”的特点:“首先,在周期匹配上更灵活,深度契合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特性,量身定制贷款金额、期限与还款方式。比如,重楼的种植周期比较长,我们就会适当延长贷款期限;一些草本药材生长周期短,贷款期限也会相应调整,还款方式也可以根据销售情况来定,这样就能有效缓解生产周期中的资金周转压力。”

    在担保方式上,师宗县联社积极携手担保机构拓宽增信渠道,有效解决种植户和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难题,让融资“门路更宽”。

    在办贷效率上,师宗县联社大力优化流程、精简材料,严格执行贷款受理至资金到账“3日内限时办结”的承诺,让金融活水“速达田间”,解产业燃眉之急。

    截至目前,师宗县联社已累计投放中草药产业相关贷款3858.76万元,惠及种植户、合作社及企业295户。

    在师宗县联社的金融支持下,全县中草药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品质显著提升。昔日的山间“草叶”,正蜕变为乡村振兴的“黄金叶”。

    (通讯员周星邑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汪世军)

农金频道侧栏-证券日报网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