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林下可生金,绿富可双赢。林下经济是‘不砍树能致富’的绿色朝阳产业。”江西农商联合银行抚州辖区党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抚州辖内农商银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发挥本土金融作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创新转型金融服务模式,将更多金融资源向林下经济领域聚集,以金融“含绿量”不断提升生态发展“含金量”。
截至目前,抚州辖内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0.33亿元,较年初增加3.9亿元,食用菌、毛竹、森林药材等林下产业链贷款余额突破35亿元,生态产品贷款累放额居全市金融机构前列。
在抚州市乐安县,蓬勃兴起的林下经济正成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亮点。紫灵芝凭借其喜阴耐旱的特性,在林下空间找到了理想的生长沃土。江西飞瀑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瀑源生态公司”)深耕紫灵芝产业,今年,该公司计划扩大紫灵芝种植规模,却遭遇了资金瓶颈。
抚州辖内乐安农商银行派驻的金融助理在走访中及时了解到企业困境,立即启动快速响应机制,深入企业开展贷前调查,全面评估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为其发放了200万元“财农信贷通”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在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下,今年我们公司的紫灵芝种植面积顺利从60亩扩大至100亩,随着紫灵芝产业的不断壮大,公司的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也日益凸显。”飞瀑源生态公司负责人廖文祥对记者表示,该公司从菌种培育、种植管护到采摘加工,在产业链各环节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让周边村民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新动能。
抚州市广昌县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大县,食用菌产业也是该县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富民产业,全县农户依托独特的气候资源,发展富民增收的林下食用菌种植。
抚州辖内广昌农商银行坚定不移做好绿色金融文章,聚焦“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布局,在全面调研摸排菇农、食用菌企业及中药材林下种植户的金融需求基础上,创新推出了“百福·茶树菇贷”“百福·岗梅贷”等特色信贷产品,重点支持赤水镇、水南圩乡等食用菌种植大乡镇以及岗梅等中草药材林下种植,既助力菇农实现“共富梦”,也助力中药材种植户“药材”变“钱财”。今年以来,广昌农商银行已新增菌农白名单授信金额3.46亿元,菌农贷款用信2.58亿元,累计发放支持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绿色贷款12.56亿元,有力促进了当地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下一步,抚州辖内农商银行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做大做强做优林下经济产业,积极探索金融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模式,在新的起点上把生态“含绿量”转换成发展“含金量”,推动“两山”转化,实现“绿富”共赢。
(通讯员邹强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