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美丽 通讯员 金星
近年来,江苏兴化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支农支小地位不动摇,把深耕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普惠金融”大文章的重头戏,坚持“知农、助农、惠农、润农”,持续完善产业链信用体系搭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
为响应信用体系建设目标要求,兴化农商银行自2022年以来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村重点产业,打造了“粮农贷”“蟹农通”等单一场景信贷产品。
2024年,为进一步提升农村普惠金融覆盖面和金融服务适配性,兴化农商银行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深入乡镇网点、村委和市场主体,调研金融支持粮食、河蟹产业链现状,搭建产业链信用体系,通过归集上下游企业信用信息,基于不同市场主体的分类评价和分析,形成农资销售、饲料销售、水产批发、粮食加工、粮食购销等五类市场主体评价模型,包括基本情况、收入状况、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四个核心指标,为“兴农产业贷”惠农产品创新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
兴化农商银行把“信用促融”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攻点,引导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入乡村沃土。该行基于涉农主体基本情况、生产经营、资产收入、信用状况等征信大数据,围绕河蟹养殖、粮食种植、农资销售、饲料销售、水产批发等不同行业,构建十余个多维度涉农信用评分模型,实施信用精准画像。与此同时,该行变信用为信贷,创新“兴农E贷”“粮农贷”“蟹农通”等信贷产品。
农业风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成为阻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和堵点。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兴化农商银行多方协同,打好政策“组合拳”,努力为涉农主体排忧解难。具体来看:一是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推进“三农”普惠贷款增量降本;二是政银合作,将涉农贷款纳入“泰信保”普惠金融产品,风险分担比例高达88%;三是银保联动,构建“信用+低利率+免担保”机制,省农担对涉农主体免除最高300万元的担保费用,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四是推出特定优惠政策,对于首贷户或者组团申请“兴农产业贷”产品的客户,给予一定的利息让利。
此外,该行坚持信用为民,积极普及征信知识,宣讲惠农政策,大力提升农村诚信文化软实力。
(编辑 汪世军 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