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农金频道观点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做强国内大循环

07-27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郝飞

    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

    在这一关键战略中,银行作为连接资金供需的重要枢纽,应从多维度主动发力,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坚实支撑。

    在扩内需、促消费层面,银行有着广阔的施展空间。一方面,可大力创新消费金融产品。除常见的住房、汽车贷款外,还应针对职业技能培训推出“教育提升贷”,为渴望提升自身职业竞争力的人群提供资金支持;针对旅游爱好者,开发“随心游贷”,让消费者能提前规划心仪的旅行。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合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贷款门槛,满足不同层次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另一方面,银行应积极与电商平台、线下零售企业、文旅机构等合作,打造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与电商平台联合推出满减、折扣、分期免息等优惠活动,刺激线上消费;和线下商场、超市合作,开展消费返现、积分兑换等活动,带动线下消费;与文旅企业携手,推出旅游套餐信贷服务、景区门票优惠购票金融方案等,促进文旅消费增长,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对新质生产力和新兴服务业领域的金融支持,银行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新质生产力既是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加速器”,也是激活内生动力的“核心引擎”。银行应针对新质生产力和新兴服务业领域特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设立专项贷款,为新兴产业企业提供长期、低息的资金支持,助其突破技术研发瓶颈,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针对轻资产、重研发的科技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解决其融资难题。针对新兴服务业,如数字创意、智慧物流、健康养老服务等,银行应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助其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规模。

    此外,银行还应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提升其自主完备程度。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核心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协同效应。通过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比如,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存货质押融资等,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竞争力。针对产业链中的“卡脖子”环节和薄弱领域,加大对国内相关企业资金扶持力度,助其实现技术突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在做强国内大循环的过程中,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宗旨,积极投身促进消费、支持投资、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等工作中,为经济行稳致远贡献金融力量,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农金频道侧栏-证券日报网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