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要求,金融环境的变化给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带来了新挑战。作为老少边穷省份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如何履行好职能,如何通过推进和谐银行建设,在经济新常态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农发行广西分行行长张泽。
《农村金融时报》: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面对这样的经济现状,广西农发行作为支持“三农”的金融机构,您如何看待新常态下政策性银行面临的机遇、挑战,在战略上如何应对?
张泽:我认为只有认清大势,了解新阶段发展的新特征,才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我行的新常态,不是在粗层面上追求规模扩大,而是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前提下,从精细上追求质量提升,结构优化。
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西南中南开发开放的战略支点、面向东盟国际通道和西部唯一沿海的边疆民族地区,在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几年,国家陆续批准了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重大战略,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更应顺应大势,及时转变业务发展战略,调整业务布局,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自治区“两个建成”目标,用好国家赋予广西的各项政策红利。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大对水利、农村公路、新型城镇化、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农村物流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以及食品、制糖等重点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农村金融时报》:2011年,广西农发行提出到2015年整体上建成和谐银行的规划蓝图。今年是规划蓝图的最后一年,请您介绍一下当前广西农发行的情况。
张泽: 2011年8月我到广西任职后,利用近20天时间对全辖80%的分支机构进行走访和调研,结合区情、行情,提出建设“和谐银行”的理念,核心是“四个能让、五个最大化、六型建设”,其中,“四个能让”是指能让员工为之奋斗和寄托终生、能让上级党委放心、能让政府和客户满意、能让监管部门信得过的银行;“五个最大化”是指发展集最大化、管理效率束最大化、发展活力素最大化、资源利用域最大化、员工幸福感最大化;“六型建设”指发展型、稳健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学习型银行建设。从2011年起,我行先后出台了建设和谐银行的指导意见、三年规划和具体措施,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我行和谐银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2011年至2014年,我行在全国农发行系统经营绩效考核排名,连续4年获得小组第一,今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小组领先。各项贷款从2011年底的468亿元增长到2015年4月底的685亿元,增长46%,年均增长12%;各项存款222亿元,比2011年底增加77亿元,增长53%;从2013年起全区63个分支机构连续两年全部盈利;2014年5月起成为系统内西部第1个、全国第8个无不良贷款的省级分行;年年实现“四无”,干部队伍充满活力。和谐银行建设经过四年的培育,开花结果,进入丰收时节。
《农村金融时报》:您在多种场合下都提出过以“六型模式”为抓手来推进和谐银行建设,它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
张泽:“六型模式”是我行建设和谐银行的核心内容。
在抓发展方面,我们首先巩固立行之本,确保粮食安全,及时足额供应粮油购销储资金,支持全区完成每年80万吨储备订单粮食收购任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我们以广西“四大新区”为重点,累计投放155亿元贷款,支持了南宁五象新区城郊土地整治、柳州柳东新区新型城镇化、桂林临桂新区防洪排涝、梧州苍海新区水系江河连通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25个;累计投放100多亿元贷款,支持全区50个县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赢得了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我行还多渠道助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全产业链支持、信贷产品组合等方式,帮助糖、林、水产、养殖这些具有广西特色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在抓稳健方面,我们立足于全面风险管理,实行全面、全程、全员、全新的风险管理,通过建章立制、防范在先,止住“出血点”。在化解存量风险方面,我们采取各类措施,综合清收了3.7亿元存量不良贷款,实现“清零”目标。为夯实基础,我们推行合规管理,要求每一个员工都要找到各自岗位的风险点,就我自身而言,风险点在于对政策把握不准、对经济认识不透、对事件判断不利、对趋势预测不准,或者片面化地追求业务的发展。
在抓服务方面,我们主动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出台了支持广西沿边金融改革、500万亩“双高”甘蔗基地、树棉产业发展等方案。增强服务企业的手段,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对大部分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减免中间业务收费,为企业申报各类补贴资金,争取总行在南宁市设立全系统跨境人民币清算平台。
在抓创新方面,从创新金融产品上探索支持具有政府背景的中介实体进行农村土地流转,探索支持柳州、来宾整区域城镇化建设;从创新贷款管理方式上对土地类贷款实行“储贷销还”管理、对中长期贷款归还采取“三期约谈”;从创新担保方式上采用财政补贴收入质押、制糖企业股权质押来解决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问题;从创新内部管理上搭建二级分行经营管理平台,在人员总量不增、人均贷款业务量增长数十倍的情况下仍做到各类风险可控。
在抓廉洁方面,强化“三个责任”,即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部门直接责任,坚持从严治行,扎实推进反腐倡廉、作风建设、案件防控和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全覆盖、立体化、网格化的责任管理体系,并做到了责任、监督、教育等“十个覆盖”。
在抓学习方面,建立了以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为基本要求、行内岗位资格证书为必备要求、在职学历教育和“身边导师”教育为辅助要求的员工学习教育体系。全辖员工参加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一门科目通过率达到90%,信贷、财会等本行专业持证上岗率达98%。通过以考促学提升了全员素质。
《农村金融时报》:广西农发行在未来发展上有什么新思路?
张泽:要顺应经济新常态,我们将继续以“六型”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银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确保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我行将在信贷资金封闭运行、代理财政支农资金、吸收社会资金和同业资金等领域不断创新运作模式,保持低成本存款稳定性,继续走在全系统前列。
二是寻求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我行将以支持粮棉油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上,围绕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在支持水利建设方面,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和各类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贷款需求近300亿元;支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贷款需求近100亿元;支持土地流转项目,广西有6000万亩耕地,按照每流转一亩约需1000元,资金需求量很大,我行争取这块贷款规模总体保持在200亿元左右。在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方面,我们正在探索支持广西糖料蔗、水果和蔬菜“三个1500万亩”种植,这块业务有100亿元的放贷空间。此外,我们正在向政府争取政策支持树棉规模化发展,将来可以形成一个千亿元以上的产业。
三是财务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有了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有了业务发展的可持续,必然就带来财务发展的可持续。
四是人力资源的可持续。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就要加强学习型银行建设,不断提升员工现代经济金融知识和经营管理技能。同时,要加强廉洁型银行建设,做到干部工作党委想,业务工作员工想,促使每个员工在职业安全的基础上都有舞台和出彩的机会。
五是信息科技的可持续。要使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减少物理网点的投入,减少减轻员工的劳动付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
这“五个可持续”缺一不可。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以上“五个可持续”上做出好文章。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