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美丽
“现在出栏的生猪价格在下跌,仔猪价格却一再上涨,平均每只成本不下570元。”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生猪养殖大户李强无奈地摆摆手。
据《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了解,日前,他需要购买一批猪仔填充栏圈,却被流动资金卡住了脖子。正当李强一筹莫展时,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潍坊市中心支公司农险服务主管赵春云前来了解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情况,同时商讨针对生猪市场价格低迷情况开办生猪养殖收入保险的事宜。当赵春云了解到李强缺少资金购买仔猪后,采用“银保担”模式,帮助李强在昌乐农村商业银行贷款199万元。
中国人寿财险潍坊市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刚介绍称,“银保担”模式是专门针对生猪养殖产业创新推出的“保险+担保+信贷”模式。该模式三方联动,在成功帮助生猪养殖产业化解自然灾害和疫病风险的同时,还帮助养殖大户解决流动资金近千万元。
近年来,中国人寿财险潍坊市中心支公司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兜底”保障作用,先后开办政策性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仅2024年以来各类农业保险就累计提供风险保障50亿元、支付赔款1.33亿元。
猪肉是我国大部分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生猪养殖直接关系到群众的食物供应和生活质量。针对该产业因价格周期波动造成发展不稳定的情况,中国人寿财险潍坊市中心支公司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相继开办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生猪保险+期货”等险种。2024年以来,该支公司累计承保生猪125万头,赔款支出7000万元,有效提升生猪养殖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稳定了养殖户收入。
在生猪保险承保和理赔服务过程中,中国人寿财险潍坊市中心支公司所属昌乐支公司了解到当前制约生猪养殖产业的两大关键因素,一是风险和价格保障问题,二是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在第一个问题化解后,如何发挥自身综合金融优势,解决‘银行有钱不敢贷’‘农户缺钱贷不到’的矛盾,成为公司思考的课题。”中国人寿财险潍坊市昌乐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人寿财险潍坊市昌乐支公司经理盖栋告诉记者,在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他们曾提出利用政策性生猪保险保单做抵押到银行贷款的设想,但联系了几家金融单位,都因不能化解信贷风险而搁浅。经过多方多轮探讨论证,最终与昌乐农商银行、潍坊市再担保集团建立了“保险+保证险+信贷”合作机制。
“该机制规定,凡足额投保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的养殖户,在中国人寿财险投保保险金额为贷款金额20%的履约保证保险、再担保集团提供贷款金额40%担保的基础上,可以凭政策性生猪保险保单作质押,到昌乐农商银行申请300万元及以下贷款。当贷款养殖户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时,担保方和中国人寿财险将按约定的风险分担比例进行代偿和赔偿,银行分担的40%风险从养殖户的政策性生猪保险赔款中抵扣。”盖栋说道。
据记者了解,该创新机制发挥了各方资源优势,收到“一抓多促”的系列良性反应:中国人寿财险潍坊市中心支公司提高了保费充足度和业务规模,担保机构拓展了经营范围,农商银行化解了信贷风险,最关键的是多方协同配合,破解了生猪养殖户遇到的资金困难,降低了养殖户融资成本,起到为生猪养殖产业撑腰、纾困、添动能的作用。
中国人寿财险潍坊市中心支公司总经理连莹表示,要将该模式向更多县市区和参加政策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的种粮大户推广,充分发掘符合条件的优质经营主体并形成“白名单”,精准破解农业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乡村振兴、粮食安全注入金融活水。
(通讯员张名磊、崔广勋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汪世军 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