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美丽
近日,山东盛羽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羽农牧公司”)的银行账户上,收到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东营市中心支公司支付的11.22万元鸭子保险赔款。
“前期,我们养殖的部分鸭子因灾死亡。多亏了鸭子养殖保险,政府财政补贴保费,小投入、大保障,不仅降低了我们养殖企业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坚定了我们养殖鸭子的信心。”盛羽农牧公司经理刘学进说道。
据《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了解,2024年刘学进通过贷款和自筹资金共计1300多万元,在广饶县稻庄镇开展肉鸭养殖。为了弥补各种疫病和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2024年9月份以来,刘学进为养殖的6批次130万只鸭子累计投保肉鸭政策性养殖保险,共获得赔款40多万元,有效规避了鸭子养殖风险。
“肉鸭养殖是东营市广饶县新兴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当地全力聚合资源,坚持‘加工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抱团发展,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产业链条及分工合作机制,带动产业振兴和养殖户增收致富。”广饶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产业发展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就全产业链而言,养殖环节是最大的风险所在。由于规模化肉鸭养殖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产业,各种疫病及无法规避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成为制约肉鸭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化解这一困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风险瓶颈,成为摆在广饶县委、县政府和保险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
广饶县财政局乡村振兴专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保障肉鸭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广饶县委、县政府研究优化政府投入方式,利用财政资金引领作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赋能,借助商业保险机制化解养殖风险,得到中国人寿财险东营市中心支公司等保险机构的积极响应。
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后,中国人寿财险东营市中心支公司等险企上下联动,联合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多次深入养殖基地进行调研,了解风险保障需求,很快设计制定出肉鸭政策性养殖保险方案。

盛羽农牧公司饲养人员正在为肉鸭添加饲料 崔广勋/摄
肉鸭保险的保险金额为每只20元,保险期间,自保险肉鸭入栏时起至出栏时止,在饲养过程中因暴雨、洪水、风灾、冰冻等自然灾害,泥石流、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等意外事故,鸭瘟、禽流感、鸭病毒性肝炎、鸭副粘病毒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等疾病及疫病造成的死亡,中国人寿财险东营市中心支公司将根据鸭子的养殖天数,给予不同比例的赔偿,凡饲养36天以上的,赔偿比例为100%。
据中国人寿财险东营市广饶支公司经理郭震介绍,每只肉鸭保费为0.6元,财政补贴60%,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自缴40%,每只仅需承担保费0.24元,在购进肉鸭后即可联系投保。目前,中国人寿财险东营市广饶支公司已累计承保肉鸭133.34万只,提供风险保障2666.8万元,赔款支出50.64万元,有效增强了肉鸭养殖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中国人寿财险东营市中心支公司总经理王磊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为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兜底”保障作用,该公司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分布特点,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特色种植等产业,在开展好小麦、玉米等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的基础上,先后开办了大闸蟹、海参气象指数保险和肉鸭养殖等多个特色农产品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66亿元,支付赔款1468.45万元,推动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王磊表示,今后,中国人寿财险东营市中心支公司将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业保障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实施。
(通讯员陈丹、崔广勋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汪世军 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