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首个在港二次上市生物制药公司落地 再鼎医药等中概股回归加码创新市场

2020-09-29 19:22  来源:证券日报网 张敏

    本报记者 张敏

    中概股回潮引发市场的关注。

    继2017年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之后,再鼎医药9月28日成功登陆中国香港联交所主板。再鼎医药本次全球发售共约1056.4万股股份(未计及行使任何超额配股权),预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9.4亿港元。由此,再鼎医药正式成为首个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

    工银国际研究部医药行业总分析师张佳林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两三年间,中国香港和内地的资本市场,包括监管机构、中介结构、投资者,在医药,尤其是生物科技领域的认知和接受度越来越高,同时内地的生物科技创业环境也越来越好,形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原来只能在国外做的研究、进行的学术交流,国内慢慢也可以提供。综合上述因素,以及文化、地理、时区的差异,我们判断未来将有更多的中概股会考虑回归。整体来看,业绩好、技术领先或者具有稀缺性的公司回归,会比较受到市场青睐。”

    中概股加速回流

    2018年4月,香港联交所推出新的上市规则第19C章,以吸引新兴及创新行业的成熟高增长公司在其主板上市。新的第19C章为符合条件的公司提供了在主板进行第二上市的渠道,从而扩大了其投资者基础。新设的第19C章是当时上市规则引入的三个新章节之一,其他章节是第8A章(引入不同投票权架构)和第18A章(引入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

    启明创投是再鼎医药上市前最早也是最大的投资股东,据招股书披露,启明创投自2014年起投资再鼎医药,上市前持股比例为12.0%。启明创投公司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再鼎医药是第一个在中国香港二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

    在此之前,赴美成功上市的创新药企百济神州2018年在中国香港成功上市,不过其采用的是双重主要上市(DualPrimaryListing)而非二次上市(SecondaryListing),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二次上市指已在本国上市的公司将其部分发行在外的流通股股票在非注册过的另一家证券交易所上市,双重上市指同一家公司在两个不同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再鼎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表示,此次回到中国香港上市的原因之一是公司想扩大现有的现金流。“作为一个立足于中国的企业,对我们来讲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出发点和我们最重要的患者来源,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利用(中国)香港的开放环境,允许我们作为第一家没有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回到香港上市,而且是在香港主板上市,这个就帮我们把商业化、一体化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也希望引进更多亚洲的,包括中国大陆的投资人,从而更能有利于打造我们的本土品牌。”

    募集资金加码创新药

    再鼎医药是中国最早进行规模扩张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自成立以来,通过全球合作引入授权有前途的生物医药产品以及投资内部研发。其产品组合包括16种产品及候选药物,其中包括商业化的2种产品——则乐及爱普盾,以及处于关键临床阶段的7种产品,主要聚焦于肿瘤、感染及自身免疫等疾病。

    据了解,再鼎医药此次二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产品管线相关的临床开发和内部研发工作,推进正在进行中和计划中的临床试验,提升商业化能力,以及探索新的全球授权及合作机会,此外还将用于在全球招聘及培训高端人才等,支持再鼎医药在中国和全球各地发现、开发、生产并商业化创新药物,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和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包括国内的传统药企及创新药企都加码海外创新产品授权。License-in(授权合作)也将成为再鼎医药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否有悖于自主创新、研发驱动的创新药企业“本色”?

    对此,杜莹表示,再鼎医药的发展也经历了业务发展的演变,一开始公司的产品线只有一个。由于产品得到认可,所以目前的大部分产品在早期就已经和知名药企进行合作开发。“我们不是一个卖药的公司,而是一个做研发的公司。我们第一步一条腿走路,采取和国际公司合作,然后帮助他们的知识产权在中国、亚洲尽快落地。再鼎医药的基因是做创新,公司对全球创新疗法具有非常好的直觉,这不能掩盖我们内部研发的努力和成果。经过4年持续不断的探索,我们已经有两款内部研发产品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而且实现了患者入组,从今年开始,我们每年还将争取至少有两个内部研发的产品进入临床阶段。”

    “的确我们在近期看到,国内药企不但持续加码引入国外产品或管线,也逐渐有了自有产品和管线海外授权的突破。我们认为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药企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迫切需求,在另一反面也反映了‘中国新’药物逐渐在世界范围获得认可。这其实和国内监管改革,企业创新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张佳林向记者介绍,“合作开发一直以来,是药企成长极为重要的一个手段。药企通过合作引入新药,不断拓展管线,弥补老药下降的影响。这其实也是市场专业化分工的结果,通常来讲,小公司容易发展新的突破性产品或技术,但对学术推广欠缺经验,同时资金人力资源也相对较弱,而大药企资金多、抗风险能力更强,在推进临床、销售等方面优势明显。两者合作是比较双赢的局面。如果是外跨地区的合作,也是结合双方的比较优势,达到更好的目标。”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