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临港新片区落地 产业“基因”成最靓标签

2019-08-16 06:2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总体方案已出台,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美好愿景正在落地。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征程中,产业“基因”将是重要看点。

    分析人士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片区集聚着高端制造和高端“智造”项目,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开发开放新举措,将与高端产业深度融合。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代表着扩大对外开放中的深层次的、战略意义的谋篇布局。

    新片区拥有产业支撑

    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发挥开放型制度体系优势,推动统筹国际业务、跨境金融服务、前沿科技研发、跨境服务贸易等功能集聚,强化开放型经济集聚功能。加快存量企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区域产业能级。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对于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方案的上述规划安排,各方人士均认为这体现了方案制定发布过程中,对新片区具体情况的深度把握。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表示,浦东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小洋山岛是世界上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洋山港所在区域之一,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是中国首个“特殊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园聚集了一批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企业,南汇新城是近年来产城融合的试点先锋。单从规划上看,就能发现临港新片区与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贸易港区规划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优质的港口为先导,以便利的保税物流园区为配套,再以强大的世界性产业园区为支撑。

    川财证券分析师杨欧雯也看到了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在产业上的“谋略”。杨欧雯说,总体方案提出要支持新片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等关键领域。在税收制度和政策方面,总体方案亦提出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此外,总体方案还提出在新片区建立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

    避免产业空心化

    临港地区主要由国际未来区、智能制造区、统筹发展区、智慧生态区及海洋科创城等功能区域组成,是上海重点发展的六大功能区域之一。目前临港已形成新能源装备、大型船用关键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装备、民用航空装备、再制造等七大产业基地。截至2018年底,已引进产业项目近700个,涉及总投资约2000亿元。

    回顾临港制造和临港“智造”的成绩单,囊括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处理芯片寒武纪、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ERX5、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发动机等。其中,备受关注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也落地在上海临港。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设顺利,该工厂动工至今7个月,预计在今年年底正式投产。

    山西证券分析师麻文宇认为,前沿产业集群聚焦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此前特斯拉落户上海临港地区就是对方案的提前实践。方案对于临港新片区的规划中,将避免自贸试验区成为一个单纯的货物中转地,也不希望自贸试验区变为纯粹的金融区域,而是希望通过发展高端产业的方式避免产业空心化。

    创新举措陆续出台

    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等渠道了解到,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总体方案发布以来,着眼高端制造的企业和项目,纷纷瞄准了临港这片热土,很多投资方和企业都希望在突出产业支撑的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施展拳脚。

    “我带着产业项目而来,希望在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享受到更好的创新与开放的便利条件,税收、投融资、跨境业务等。目前,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很多细则还未落地,但我非常看好新片区的发展。”一家希望在临港地区落地智能手机项目的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总体方案出台以来,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已有创新举措。例如,为助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绿色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环评审批效率,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把临港新片区内相关区域纳入上海市首批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区域的名单,率先试点产业园区内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简化措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措施实施后,园区内约80%的项目可简化或豁免环评手续,将有力促进建设项目更快落地增效。

    此外,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方案正式公布后,中国建设银行即首家获批成立中国建设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分行。目前建行已与多家新近落户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围绕产业的创新与开放正在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良性系统。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