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文章正文

化纤和经编上下游“掐架” 多家经编企业停产意在去库存或抵制涨价?

2018-08-09 23:59  来源:证券日报 赵耘旎

    ■本报记者 赵耘旎

    近日,一则化纤、经编行业上下游“掐架”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8月份以来,桐乡经编商会、海宁市经编协会等先后发布停产倡议书,因为上游化纤原料丝大幅涨价,经编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建议所属的经编企业将库存消耗完毕后停产停机,共同抵制化纤原料丝的不合理涨价。

    为此,《证券日报》记者先后采访了经编协会、下游的经编企业和上游化纤企业代表,力求了解此次涨价引发的风波。

    协会建议停产出于去库存

    地方经编协会为何建议企业停产?经编企业目前运营状况如何?

    浙江省经编行业协会(海宁经编行业协会)一位王姓主任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倡议停产主要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希望经编企业去库存,进行内部产能调整;二是呼吁上游化纤企业能够有所调价,回归合理利润率。

    “对于此次建议停产,更大程度上是一个行业调整,是建议经编企业进行自身产能的一个调整,而不是外界所理解的,我们只是为了迫使上游企业降价去做这个呼吁的”。该人士进一步对记者表示,“去年以来,经编企业引进的设备过多,产能扩张较快,经编企业内部的原料库存和已生产产品库存积压较多。目前正处于经编行业的淡季,我们觉得现在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行业调整期,就借这个机会呼吁企业停产一部分,把库存量降下来,加快资金的回笼,这也是出于保护企业的考虑”。

    “另外,近一年多以来,化纤企业都在涨价,我们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呼吁化纤企业将原料价格稍微降一点儿,或者说把他们的利润率稍作调整,调整到我们下游经编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上述人士补充道。

    《证券日报》记者从公开数据了解到,2018年上半年,海宁经编行业实现总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16%,利润总额为5.95亿元,同比增长5.3%;总体上,经编行业运行平稳。

    企业停产多出于市场考虑

    与皮革、家纺一样,经编产业被列为海宁市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全国唯一的经编特色园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就落户于海宁市马桥街道。

    8月9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多家经编企业,了解了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现状以及如何看待此次上游企业原料涨价引发的行业波动。

    园区内,某家不愿具名的经编企业董事长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实不应该过多地纠结于涨价降价的问题,涨价降价是市场行为,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关系。他认为,此次下游经编企业对上游企业涨价的异议这么大,是因为经编企业产品所面对的终端市场不太景气,面对上游企业的涨价,经编企业传导不下去。

    而对于目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停产”风波,该董事长认为,不是长久之计。他笑称,“企业要背负银行贷款,要支付相应利息,要缴税纳税,要处理员工安置。一旦全面停产,企业就只能喝西北风”。

    该董事长对记者直言:“此次停产的部分企业,更多地是出于自发行为,其实跟协会倡议没多大关系。各家企业自己手中所有的原料、订单情况不同。对企业来说,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就继续生产,无利可图、亏损或者没有接到订单的企业只有先歇一歇。”

    在《证券日报》记者随后走访海宁市越顺经编针织有限公司、浙江斯帝克纤维有限公司、海宁市鸿发针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过程中,经编协会关于“去库存”的观点得到证实。记者发现,几乎每一家企业的厂房内,密密麻麻地堆积了大量的DTY涤纶、涤锦等原料产品,其中大多出自于桐昆股份、新凤鸣和荣盛石化等浙江本土化纤巨头。生产完成的经编成品也整整齐齐地堆放在厂房另一侧。

    关于停产,各家经编企业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确实门可罗雀,生产车间紧缩,记者随意进入厂区库房也无人看守;有的企业生产机器声轰鸣,车间灯火通明,库房繁忙出货;还有数家企业在厂区门口的LED屏幕上仍在发布对技术工种的招聘信息。

    化纤企业涨价系原料涨价

    此次化纤企业大幅涨价的原因是什么?经编企业停产是否会给化纤企业的经营带来影响?带着这些疑问,《证券日报》记者走进了全球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桐昆股份。

    桐昆股份证券事务代表宋海荣表示,此次公司所产涤纶长丝的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其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源头是石油和汇率。

    他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道,国际原油价格在2016年、2017年一路攀升,2018年最高已冲破75美元/桶,加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化纤企业的石油进口成本大幅度上升。此外,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料PX和乙二醇,目前而言主要从国外引进,因人民币汇率贬值,公司PTA和聚酯的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

    桐昆股份董秘周军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实际上,公司在涨价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到下游企业集中度不高、溢价能力不强、存在着订单周期等因素。从6月22日到8月3日,上游原材料每吨上涨了1480元,但是同时段内,我们的长丝产品价格每吨只涨了600元。公司的涨价幅度,是远远小于原材料涨价幅度的。我们已经是在牺牲自己的利益,对下游企业有所让步了”。

    周军强调到:“上下游既是合作体,也是共存体。同是合作伙伴,整个产业是一个有机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双方都要冷静面对市场的疯狂与浮躁。”

    当被问及下游经编企业的停产是否会对公司涤纶长丝的销售带来影响时,周军表示,经编行业的需求量只占公司涤纶长丝产量的10%,其余90%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织布、针织、毛纺等行业,对公司影响不大。

    生意社分析师夏婷认为,此次化纤大厂疯狂提价或许是一起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国内贸易战,化纤行业应当提高重视,谨慎对待,而不应借题炒作。为了推动该行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链良性循环,上下游更应该相互扶持刻不容缓,对下游的呐喊声应进行积极的回应,大家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版权所有 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 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 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 电子邮件:xmtzx@zqrb.net